第四十八章 教育兴邦
【一个国家的未来,同它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能在西元1500年前引领世界文明潮流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此。我们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灌输思想,而是点亮思维,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未来的保证】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黄克铭著《百年树人·序章》
穿越众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种田,根据制定的白皮书,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打通攀枝花的对外通道。
招募到的工人正在卖力干活,蓬莱市提供的挖掘机和炸药正夜以继日的对这片千百年来从未开发过的处女地实施鞭挞,一条设计标准五米宽的道路正在以一天百米到几百米的速度从盐边县郊出发,如一条蜿蜒的长蛇向着西南方的攀枝花靠近。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和可能遇上的问题,两个月内就能打通这条土路…是的,就是土路,本来穿越众里有些小伙子是提议水泥铺路的,但不出意外地,这种异想天开的想法遭到了一些半吊子专业人士的嘴炮打击,从而不了了之。事实上,以穿越众那些二十一世纪科技水准的工程车辆的道路通过能力,这种土路是完全可以使用的。
当然也发生了一些令人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
就如某个穿越众小伙在教工人使用一台小型挖掘机的时候,由于操作不当发生了失控的情况,导致挖掘铲斗一下砸烂了工棚食堂大锅,结果就是当天中午百多号工人换了口味——紧急运来的两卡车冠生源压缩饼干。
还有负责起爆的工人把硝酸铵炸药当成普通黑火药使用搞出若干工伤云云。
鉴于工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带来的大量问题,道路工程总负责人安澜已经不止一次向管理层打报告,申请对工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扫盲教育。这计划自然得到了通过,却有些折中。普遍教育是不可能的,穿越众只能对少数比较出色的工人进行短期培训教育,原因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已经集中分配使用,暂时无法抽调足够人手开启扫盲课程。
出于穿越众复制历史,或者说创造历史的恶趣味,一个星期又三天后,在盐边县城外南边的一处小高坡上,一块蓝翔职业技工学校的牌子高高挂起……
……
无聊的转着手中钢笔,黄克铭斜眼打量着窗外的景色,懒懒一个哈欠过后,一看表,已经一点四十五了。
八月下旬的四川,依旧热得让人抓狂。
估摸着也差不多了,他起身,拿起那本写满了备课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书,这是他的讲义。
慢步出了办公室,出门右转,便是一片很有些历史年代感的低矮建筑群,墙漆有些剥落,砖石结构,边角已用钢筋加固,暂时倒也不虞会有什么问题。
这是孩子们上课的教室,当然,在此之前它们还是城中某个狗大户的私有财产,只是被穿越众‘重金’买下以做为新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找到三班的位置,轻轻的推门而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群六到十二岁不等的孩子正趴在桌上睡午觉,两台风扇正在天花板上呼呼的转着,让这教室凉快不少。他也不打扰,只是轻手轻脚的走到讲桌旁,对那个还在埋头批改作业的女人低低说道。
“李姐,你回办公室休息一下吧,第一节课是我的,我来看着就行。”
“好。”
正埋头疾书的李婷收起笔,干练的点头,抱着桌上的作业本就走。穿越前她就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为人做事讲究高效,才二十五岁,却有些不爱红妆爱武装,所以她亲自参加了攻打县城的行动。穿越后,为了物尽其用,在创办这座学校后,她成为了校长。
“对了小黄,下午五点半全体教师会议,记得来我办公室。”
黄克铭苦笑着点头,不用猜他也知道,这位铁定又是要找管理层的那些人扯皮,所以提前开个会征询意见。这学校开办不过一星期,她就已经为了各种问题把任长乐堵了三次门口。
李婷走了,黄克铭坐下来,撑着下巴看着下面一帮小崽子睡大觉,再次无聊的转起了钢笔。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
穿越之前,他还是一个苦逼的大三学生,学计算机编程的,手上功夫还算扎实,至少做个程序员混口饭吃是绝无问题的。可惜穿越后,他的能力成了鸡肋。
这年代,除了蓬莱市里有电脑让你耍耍,其他地方哪还有?最早的计算机都得等到1946年,美国佬为了计算炮弹弹道做出来的那台巨无霸,还特么是真空电子管的,运行速度只有慢到让人发指的五千,十五分钟烧一次,耗电贼多。
而且就算他靠着那些电脑编出了什么**炸天的程序来,有毛用啊?
至于键盘斗士什么的,再过个几十年吧。
所以秉着废物利用,啊不是,物尽其用的原则,黄克铭这小子就被打发来当老师了。嗯,教数学。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一看时间,点到了,他叫醒了下面一群小崽子。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在黑板上写下1+2=几的公式,转身看着下面一双双诚挚的眼睛,他不禁心中泪牛满面。
我不想当孩子王!
······
半个月之前,在盐边的西城区,一片不小的地方被穿越众买了下来,其中一块地盘,就是如今的明德小学。
谢天谢地,这群嘴炮还没有丧心病狂到将每一样东西都打上龙空两个字。
但实际上,按照某些人的诡异癖好,这所学校本来是要叫新东方的······但是负责此事的任长乐只要一想到日后那‘八百个床位不锈钢’,冷汗唰的就下来了,孩子可是民族希望啊!
这个命名毫无疑问的被驳回,而后,明德这个看上去还蛮中规中矩的名字就正式嵌在了这所学校的门口。
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发生的那些喜闻乐见的破事暂且不提。
穿越众用了三天来招收学生,先是姜立文姜县长召集县里百姓大扯特扯读书之要,各种忽悠。好吧,感谢儒教文明圈自古以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丫忽悠完之后,县城里的老百姓但凡是有儿子且年龄合适的,小部分在观望不久后便踏进了明德小学的门槛。这可是读书啊,以后可以出人头地的!哪怕现在大清亡了,科举没了,但据说人家明德小学里教的可是西学,洋人的学问,以后去那外面的花花世界闯荡,还不好?没多少人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跟自己一样窝在一个小地方就是一辈子。
尤其是在见到城里的大户们带着自家崽子报名以后,这股风潮更甚。
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围观状态,并没有动作。这也算是国人的特色了,谨慎,或者说保守。
结果两天下来,报名的学生不过勉强过百,担任校长的李婷不淡定了,直接逼上管理层,天天堵任长乐门口,管理层的精英们一琢磨,这么下去的确也不是回事啊。
于是,一份以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基础做了少许修改的《中华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便在盐边县范围内推广开来。
有了法律武器,这下子招收学生算是压力小得多了,虽然还是有些小问题,但也影响甚微。不过三天出头,明德小学的学生就已突破了三百大关——没人希望为了不让自家子女上学就凭白付出十块鹰洋的巨额罚单。
生源有了,李婷又发现一个头疼的事情——老师都是由没什么事情干文化凑合且品德良好的穿越众担任,勉强是够了,但是校工助教什么的,总不能用施工队那群大老爷们吧?
于是又来招校工助教。
结果一番招聘下来,李婷发现除了一个叫柳赋语的姑娘挺有学问之外,剩下的妇女大多目不识丁。不过这也在接受范围之内,就这么勉强的凑合了吧。
从此,学校附近的居民,每天早上都能听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豆腐脑自古以来就是吃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