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杂咀稗说 > 第十七章 据跟帖来探究“知难行...

第十七章 据跟帖来探究“知难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约十年前,在西祠胡同社会人文版《另一种存在》上,我曾经多次发表言论,旨在引起更多人们关注“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其实就这个问题,可能时过境迁的缘故,在当下以六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为主导的网络群体中,真正明了这种辩证关系文化意义的也就会更少了。虽然如此,此刻查看当时我文章后的几名网友跟帖,尚能体现人们对此话题的一些看法和认识。故整理于此,抛砖引玉吧。

因在《另一种存在》上跟帖的网友,当时彼此经常呼应。现今虽疏于联系,自觉依那时缘分,故未经他们同意,即照搬过来了。如有不妥,请与我联系,先在此致歉。

回应人:爰叆发表于:2005-09-1922:27

……言行一致难不难?

回应人:朗照山河发表于:2005-09-2007:43

……知也难行也难。

读了kexie的文章及那篇转贴之后,我有一些感想。但愿下面的话语能够描述清楚我的感想。

先说那篇辩论的文章。我虽然对电视辩论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但是,笔录成文字之后,倒是乐意看看的。90年代中期,大学里面的辩论赛很多,校之间,系之间,班之间,寝室之间,男男之间,女女之间,恋人之间,真是辩得个舌绽莲花口吐白沫,辩得个颠倒黑白人间地狱啊,总之,辩得个不亦乐乎。留意这篇文章所提到的评委,里面有棵评委常青树:余秋雨。去年我似乎看见他在中三台的什么舞蹈大赛里面出现,他的作用就是用来臊一下那些舞蹈者,给他们说说预先准备好的文史知识,能够达成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就是他本人极其不害臊。据说他今年金盆洗手了,不干这行当了,但愿明年他不要痰盂洗手,又干上了。

另外,还可以提一下正方因底气不足而导致的类似撒娇的行为。尤其看到下面一句时,“能行未必能知,能知却必定能行”,我只恨自己认得字。

其实,要下“知”与“行”的定义已经太难了,又应了那句话:“一千个演员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争辩的诸方是在不同理解上使用一些词语时,争辩已经失去了许多意义。或者可以说,在争辩中,能够把自己的意思尽可能地表述清楚,这就算是胜了。因此,我的那句“知也难行也难”只能是对我而言。

对欧阳修的那句“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很喜欢,算是又知道了一遍,知道了就要行,不然知道一万遍也没用。好了,“但对此议题,此刻却兴致索然了!

回应人:kexie发表于:2005-09-2113:48

……谢谢楼上跟帖,特别感谢朗照山河君的一番感慨!

之所以揪住“知难行易”的话头不放,是由于自己一些经历造成的。

80年代初,忘了从那儿得到一本小册子,美国人杜拉克著的《有效的管理者》。其书中为达到“有效”目的,所阐发的管理思想,令我耳目一新。尽管,此刻早已忘记了其书中云何,但也就是在读过其书以后,让我坚信:“只有拥有清晰、明辨的思想,一个人或社会的生活,才易于达到明快、有效的目标。”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国内一些国营或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其中有一家在国内有些名气的企业老总和我一朋友交往甚密。我朋友曾对我讲,这位老总之所以把企业打造到这种天地,他的口头禅颇让人回味而感奋:“思路就是出路”

大概在《吕氏春秋》上,有这样一句话:“由其道功名不可逃,尤见闪电知雷霆将至。”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不免会由衷地赞同这一箴言:知识就是力量。

是的,上述这些生活例证,也不过是在说明人类生活中“知和行”的密切关系和其重要作用及意义,而并非在难易程度上强调“知”或“行”之间的差异。但,当我们回首历史时,仅以愚夫愚妇和志士仁人之个人生活质量和对社会贡献论,为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为实现能够使更大多数人的文明享乐社会而努力时,人们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难”,恰恰就“难”在确立正确的生活信念上;“难”在人之精神、智力、知识的拓展上;“难”在行为中作出适时有效的判断和决策上,甚至就“难”让某些人认清自己,进而能够摈弃和有勇气走出自欺欺人或愚人私己的陋见及狭隘之境地上面。

回应人:思行发表于:2005-09-2209:26

……冒犯一下克谐兄,温柔一刀:我觉得知易行也易。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何不目空一切,狂完这一生再说。太过纠缠于知与行的辩证,恐怕或者有数点无聊,或者有一丝怯懦。

回应人:瞎狂发表于:2005-09-2209:28

……恩,挺耐琢磨的文字。

一千个演员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其实是一个道理。譬如看完这篇文章,我就是从人性的角度理解的。

知难行易,或者知易行难,在于,人既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自卑的动物。

据说有那种以写小说为志向的人,一辈子在脑子里谋划所谓的旷世巨著,结果到老也只成就一篇开头,有些只是为了玩票的家伙,反倒登堂入室了的。

在我看来这就是狂妄与自卑的纠缠不清。人的狂妄使人对导致结果所需之因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同时,人无论如何狂妄,也总能隐隐领悟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一旦受到挫折,这种领悟会扩大成威压的自卑,又由于病态的自尊迫使他不得不继续为了目标奋斗。这样,狂妄与自卑成了影响人成功的双重负担。

当然,事情未必一定要这么悲观的看,人还是有运气的。

最后,还是用自己的话结束感想:“人活着实在是件无可奈何的事,你以为你能够,其实你不能够,你以为你不能够,其实你能够。”我的话可能另有所指,但在这篇文字下面提出来,倒也相得益彰。

回应人:kexie发表于:2005-09-2413:28

……本意放弃“知与行”的纠缠,但看到上两位老弟的回应,感到把这个话题定格在如此层面,则有误导之过,且会贻害读者。

关于“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的思辨,若针对某人某理想或某行为上的“行知”和“成败”论。我想在此视角和角度上,起码可划为这样两个:

一是当事人,也就是业已成功者。其本人作为表述者,对其个人的成功之路,虽然熟知过程,但不一定对每一环节和逐个影响因素,都表里透彻、分析到位。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仅就偶然和必然因素而言,偶然者往往来去唐突,有的易于发现,却不易把握;有的则既不易于发现,也无从去把握,甚至越是身处之中者,愈难发现和把握得清楚。所以,对于当事人的说辞,即使全是真情实感、实话实说,也难免谬误百出。

二是旁观者。依其身份上不同,议论和说法更会是千奇百怪,但不可否认的也只有通过如此多层面、多视角、多跨度上的认知组合,人们才可以找到并发现其所关注人物及事件中的“道”理所在,而这其中的“道”愈是接近该类人和事务“行、知、成、败”的真理。那么,后来者/后继者也就愈发能通过行其“道”,而达其功,完其志。

“知难行易”这一话题,可以视为话头、引子,用来诱发引导人们对社会和人生问题,进入更深层、广泛并易于切入主题的思考。事实上,它是形而之上的一个深入浅出且颇具社会积极性真理性的认知问题。

哲学上看问题,必须动态、历史或讲纵横对比地去看待。

人们或许会说,五千年乃至一二万年以前,人类智力尚处低层次之中,甚至还没有开化,地球上的物种和人类不也在由简单、低级向高级、复杂进化吗?事实确实如此,但有这样思想和提问的人,其忽略了“知难行易”是一个人生和社会文化性范畴话题。其中的“行易”,既有所谓“成功、遂愿、达志”的功利目的,但也有与这功利文明程度和其程度高度及质量变化上所花时间或言客观物质时空投入多少上的斤斤计较。

从物种出现到人类社会性发展,五千年的时间,似沧海一粟。但就在这短暂时间内,地球上事物变化是巨大的,而其中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其文明程度改观(生活质量和理念上进步)却在近三、四百年最为显著。而这几百年中依国家为整体观,英、法、美、德、日的强弱之变化,虽可推就于战争、科技、资源等诸因素,但在探究根本成因上,无疑会发现其中起最多影响和决定作用的却是领导思想和民众意识转化/转变的影子。

“思难行易”不是针对哪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情上饶舌或较真,也不为追求类似“精神胜利法”、情感互动等意志论效果,而是由个人到社会;由小到大;由微到显之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发展中,终将会被证实的且有改变和加快社会进步历程意义上的真理性发现。

(2014年5月夜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