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也谈“思难行易”
大约十年前,在读中山先生文集时,孙先生执意“思难行易”的理念,当时的我颇感费解。因为,生活中所谓的“行”,一般情况下无非是“衣食”所需,再者即“名利色权”的追逐。如此简单的事情,只要横下一条心来,放着胆子去做,“思行”之难何有?其中的症结,更像是仅仅相关胆量大小和机遇多少的问题。
生活中还有一种惯常的认识,即“思易行难”。
古人云:食色性也。饿了吃饭,冷了穿衣,名利所在,势之所趋。如此这般,仅凭本能和感觉,无需动员多少思维活动,都能判断和取舍明白的事情,何来“思”之难?
道是:饿了找不到果腹的,冷了无处避寒。举目四望:“名利色权,趋之若骛,无须遮掩。见他人,荣华富贵,沾沾自喜。省自身,求名乏术,窃利无胆,屈势不甘,进退维谷,举步为艰。”如此境况,正所谓“思之易而行之难”也!但是,如若将这里“行”的要求和意义定位在某一种事业上,尤其是一些近于艺术品位的人生和那些涉及“真善美”的社会生活方面。那么,这种事业追求的品位愈高远、愈卓越,也就愈发会感悟到:“创建和成就如此作为的‘难’,不仅在于‘行’方面,更在于起步和前行的自始至终,必须有自觉自信的思考和认知,即坚定的信念……”那么,此种“思”又为何难呢?“难”在未将事业的构思、设计和自我得失的盘算;“难”在理论体系和真理规律性领会、体察与发现;“难”在名不正,言不顺,行不远,立不久的实在;“难”在意志成型,心理储备,思辨磨练,技能完备上的忍耐。
哲人常言:“社会对生活者是悲剧,对思考者则是喜剧。”这里的喜剧色彩,绝非是一般人或人们在思维解惑或超脱后,经常表现为心情、思绪和举止上轻狂、狡黠、滑稽之流的喜形于色或浪言秽语。而应是于心灵深处切实感受到人类智慧透视和洞悉了社会发展特色规律之后,获得那份畅快、欢乐和舒心。
“思难行易”亦不假,“思易行难”也没错。
俗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经语:在石板上播种,收获的只能是失望,而不会是饱腹的口粮。
(甲申年,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