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先天”、“后天”的...
看中央电视台节目采访美国学术界奇人、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纳什。纳什的“奇”不仅在于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在于其有奇特的人生经历。据报道,纳什24岁就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而其职位的获得,依赖于其卓越的数学分析能力和依此提出了自由竞争、不合作环境下的平衡理论。但三十岁后,纳什却成为精神疾患者,药物治疗破坏了其记忆能力,疾病也让他失去了工作和家庭的完整。但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疾病折磨后,纳什先生却又恢复了正常记忆和理智,而其平衡理论的价值,也在自由世界的经济波澜中,得到了验证。
对于少年天才纳什的创见能力及其幻觉导致精神疾患的报道,勾起了我对“先天”、“后天”概念的思考。而且,当联想到这一对词汇时,耳畔却也即刻能听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于收音机和无处不在的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一种特有的腔调。
仅用文字,我无法描绘出那样一种腔调的音律、波长和节奏,但多多少少地不用查资料,也能够复述出那声音中片片断断的字词和语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XXX年元旦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不许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所谓幻觉中的“幻听、幻视”是精神疾患者中最常发生,也是较为典型的确诊症状。什么是幻听、幻视哪?若用概念或专业术语的堆砌,加之旁征博引的解释和说明,虽也不难让人们对此种病貌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并经过如此的学习和引导后,有时又会形成和带来了一些更加高深莫测的奇异印象与观念学说。为避免误入歧途,若是真有对此感兴趣的人,还是建议不妨去读习些基础性、专业性的教材或课本,在获得了一些比较通俗且较为完整、准确的知识和理念后,在进一步提高关于这方面现象的分析和想象。在此处,我仅想举两个实例,权作一下普及性的宣扬,旨在说明意念和行为的某种联系。
当年在医学院学习中,需要到精神病医院(现今一般改名称精神卫生中心)见习时,遇到过这样的病例。
一者是青年女性,其诱因可能是“单相思”、失恋或是青春期性困惑与压抑所致。她自以为和曾流行过的电影、歌剧或芭蕾舞《白毛女》中的男主角“大春”结了婚,而且已经生儿育女了。于是,她每天忙活不迭地专注于为她理想爱情的结晶,即孩儿们。为他们忙活着在洗衣、做饭或问寒问暖。我与她接触时,除了发现其眼神有些异样外,整个人儿干净利落、热情好客。从她的举止言谈中,不难感觉到唯有对生活心满意足者,才会有的那份精神饱满、轻松快乐的劲头。她当时就坐在床边,双手一板一眼地做着像是哑剧演员表演的养育下一代的模样:抱孩子、哄孩子、喂孩子、擦屁股、把尿尿等等。
我问她:“你有几个孩子啊?”
她认真地回答:“很多啊!”
我又问:“孩子在哪儿?”
“这不是吗?他们都在这儿啊。”她双手比划着,眼睛俯视着前面,深情地说道。其实,她前面除了灰色的水泥地,就是光秃秃的白墙,甚至连家具都没有。她生活在自我幻视的幸福中了。
另外在临床实习中,遇到过的幻听患者,是一位农村的中年妇女。她自称自己就是当时已经过世的某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第三夫人。我问道:“你凭什么说你是XXX的夫人哪?”她眼睛盯着我说:“我名字叫殿英,就是大殿里的女英雄,也就是坐在大殿里的XXX的夫人。XXX是他第一夫人,XXX是他的第二夫人,我就是他的第三夫人。他每天晚上都来叫我,我听得可清楚了。”
从我自己时常扯谈的“文革”情节之话题,到今天特认真追溯曾经亲历过的精神患者之例证中,其实希望读者或大家们关注和探究在他们中间似乎关联着的某些问题和至今影响着社会思维和群众行为一些现象。那么,是什么问题和现象呢?这就是无论是一些十分激进的且极富社会破坏性的社会行为者,他们和真正的精神疾患者一样,对于自己的异常行为与个性选择,也总会找到一些常识性的借口和理由。他们这样做,并非都是居心叵测和精心盘算着掩盖自己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或目的,反而仅仅在于他们对那些个极其简单且根本不复杂的借口或理由,确乎致死都深信不疑。那么,这里面隐喻着什么问题呢?是否和哲学上的某些认识论有着纠结和瓜葛哪?
庞景仁先生翻译的康德著《导论》一书,在“译后记”里有一段对时常于哲学语境中出现的“先天”、“后天”概念的解释,其全文如下:
“这一对词在中世纪有其特殊的用法;近代的意义是:1、来自经验并且根据经验的知识,叫做‘后天知识’,反之是‘先天知识’;或者2、先于经验的观念或知识叫做‘先天观念’或‘先天知识’。康德对这一对词的用法,其意义与上述的不完全相同。‘后天知识’是根据个人、一时的知觉得来的知识,它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先天知识’是对于一切人、一切可能情况都适用的必然的、普遍有效的知识。先天知识和天生的、人脑固有的‘天赋观念’不同,因为在康德看来,先天知识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现成观念,而仅仅是能够适用于一切经验的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这一对词是根据我国古代《易?象传》中‘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逢天时’译的。”
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先天”一词有这样的注解:“1、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跟‘后天’相对)。2、哲学上指先验的。”
事实上,在一般生活之中,对“先天”、“天才”,甚至包括“卓越”一词,人们至今感到的依旧是“生而知之的”、“命中注定的”等类似上述“先天”的现代意义。而且由此,也让人们对于种种冠以这一名称的人物、事件和现象,产生出诸多错觉,即认为:“仿佛它们“先天”的品格,也就完全不能被自然和社会力量,去抵御和再改造了。”
明确和分析“先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单纯是要找到那一个相对应的“后天”的定义。而是,为了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把握某一些观点或学说的精髓,辨别某些批评和判断的是非正误。也是想进一步让人们懂得尚且有办法和途径,去帮助那些典型性或不典型性的精神疾患者(除外存有大脑神经结构的病变者)来摆脱最常见的不能理智、理性地对待幻想与现实、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矛盾情节上的纠缠和斗争。
(2004年3月草。2014年9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