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闲话“小说与剧本”
每周五天的工作,除了周二、周四组织鉴定,其余三天悠闲的几近放任自流。
晚,电视播放寻访“李双双”原型的创作者采访记录,从中品味着由小说作家到电影编剧的写作生活内容。通过这一期节目,可以看出小说和剧本在展示故事的方法和内容上,却有各自不同的规律和要求。
小说的引人入胜,或讲其能够让人读得下去的动力,应为不断推出悬念,也可说要能够不断给予人思想和情感上的激发。无论这种激发,是知识性启蒙,还是感官上的刺激。总之,它里面一定有吸引眼光的东西存在。而戏剧影像中的东西,则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如同今日电视讲得(夏衍的观点):“小说,如果是水波形的正弦曲线,才能出奇制胜的话;那么。戏剧,只需要是连绵似山谷样的半曲线,即可达到其效果。”也就是说,类似小说故事中的许多情节,例如:人与周围其他人或环境的内在关系性描述。其在戏剧中“均需省略”,可以让位形象艺术,去直观地表现出来,而无须用旁白或字幕去表述。
此刻,就在书写这段电视观感时,禁不住在沉思:上面的观点及说法,似乎都是十分浅显地区别/区分二门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仅就戏剧而言,其客观上的时间、空间制约,其舞台和剧场中视、听觉上的局限,都使得剧作家不得不首先考虑全剧和每一幕的出场顺序、场景和台词,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个人魅力,本该都是十分次要的因素。所以,现今充斥在影视屏幕中的问题,究竟是在类似上述两种曲线性质上,认识不到位呢?还是社会审美观或人性价值取向,决定了小说家和剧作家(即影视专家)的写作方向?其实,如若从这一层面延续探究下去。一方面,就是要在作品本身及其艺术创作规律中,找问题;另一方面,从观众本能和生活娱乐的需要中,以及是否提高人群整体素养和社会认知能力的角度上,去考虑;再者,才是如何去合理利用名人、名家、名作的“星效应”、“成功模范”的作用问题。或许只有这样的研究和探索,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观,作为主流文艺产品的影视屏幕上,始终挥之不去的“假大空”阴霾。
(2011年7月6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