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明湖大桥
128、明湖大桥
回到粤海,周东接到他妻子的哥哥杨帆的电话。
杨帆毕业于武江理工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大型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工作,做领导的秘书。后来,受全民经商风的影响,下海经商,在新成立的长风公司任总经理。长风公司有一位王副总经理,经他介绍,杨帆认识了泰山公司的总经理陈培立和他的后台老板柯兴佐。
柯兴佐是刚从楚天空军政委的职务上退下来的老干部。柯兴佐虽是军队干部,可是,他与地方上的联系颇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派驻到武江担任的军代表。退休后,柯兴佐想发挥余热,于是,他们办起了泰山公司。
泰山公司在当地只有关系,没有资金,也没有多少业务渠道。而当时粤商公司资金比较充足,周东也想在楚天做点事情,当杨帆在电话里介绍了泰山公司和柯兴佐的情况后,周东就欣然答应到武江考察,并洽谈合作事宜。
飞机在武江机场降落,舷梯刚架起,一辆挂着楚天空军军牌的车徐徐开来,原来是杨帆和陈培立到机场来接周东了。周东有些吃惊,只知道他们会来接机,没想到他们把车直接开到了飞机旁。
他们首先来到宾馆,放下行李后,就开始吃午饭,陈培立一边客气地敬酒吃饭,一边介绍合作项目的有关情况。
武江位于长江和楚江的交汇处,从而形成武江三镇。武江市在楚江上原有一桥和二桥,现正在修三桥(即明湖大桥)。在柯兴佐的帮助下,楚南路桥公司拿下了该项目,楚南路桥公司为回报柯兴佐,同意所有建桥材料在同等条件下由泰山公司供应。泰山公司是新成立的公司,其资金和业务渠道都有限,因此,它希望找一个合作者。
“情况就是这样,不知周总意向如何,是否有兴趣合作?”陈培立也是军人出身,说话比较痛快,介绍完项目的情况后,就直截了当地问周东。
“我们对合作是有兴趣的,至于怎么合作,请陈总考虑一个方案。我们先去项目工地看看吧!”听完陈培立的介绍后,周东就明确表态了。
吃完饭,周东一行又驱车来到明湖大桥工地。项目已经开工,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紧张施工。项目部经理向周东介绍了项目的总投资、施工进度等情况。周东一看,项目是实实在在的,心里也就踏实了。于是,大家就合作事宜展开了讨论。
“周总,我先提个方案供您参考。粤商公司出资1000万,用于明湖大桥的材料供应,我们负责具体操作,您派人负责监督资金的使用。利润五五分成。”陈培立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合作办法,看来,他们事先研究过合作的具体事宜。
“按你的估计,每单业务的利润会有多少个百分点?”周东问。他没有直接回答陈培立的问题,而是了解他们业务的细节,这是他们开展合作的基础,必须先把基本情况搞清楚。
“大约10个点吧!”
“一年可以周转多少次?”
“3、4次吧。”陈培立一愣,他不明白周东怎么问到了这些事。
“那就是说,一年的回报可以达到30%到40%左右。”
“差不多吧!”陈培立越听越糊涂,他毕竟是军人出身,与周东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那好,我提一个方案。我们的资金给你们使用的年回报率为15%,相当于当前企业间的融资回报率。不管你赚钱还是赔本,赚多还是赚少,这是旱涝保收的。”周东说得很明确。
“这个可以。”陈培立一听连忙应允,目前,以15%的年利率,在企业之间是根本借不到钱的。
“另外,每单生意你给我2%的利润分成,如果你一年做成3单,你就给我6%的回报,做成4单,你就给我8%的回报,这个收益根据实际运作情况来定。这样,我一年的回报率就可以达到20%,相当于你说的五五分成。不过,我这样的做法,就责任更明确,分配方式更清楚。”周东仔细说来。
“周总好精明啊!一个五五分成,被你分析的那么清晰。不愧是读书人啊!同意,同意。”陈培立不禁赞叹起来,惊得连嘴都合不拢来。
以前,的确有很多合作,首先,是责任不明确,失败了都互相推卸责任。再者,如果成功了,又为利润多少和怎么分配争论不休。这个方案把这一切弊端都避开了。说到底,周东合作的原则是:首先确保资金安全,其次争取基本收益,再其次才是风险收益。特别是合作业务,一定要慎之又慎,钱出去容易,收回则难。
“另外,我还有一个要求。”周东继续说。
“还有呀!周总。”
“在同等条件下,你的钢材供应由我负责。”
“好吧!”陈培立也不得不同意周东的要求,反正,买钢材找谁买都一样,自己的贸易渠道也并不多,给周东也是个顺水人情。
陈培立对周东的精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和读书人打交道就是长见识。合作的目的达到了,也长了学问,学到不少东西。
周东的目的也达到了,融资是周东的强项,钢材贸易又是邓清华的强项。这单业务如果做得好,收益不一定比融资收益低,而且通过此项贸易,慢慢熟悉楚天市场,可以开辟一个新的贸易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