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陶十三少
陶老头本名陶林泉,一九一四年出生在江城郊区的陶家集,这个陶家集基本都是陶姓人,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路把陶家集分成两部分,大路以南的被称为“前陶家”,大路以北的被称为“后陶家”。
据说,当年闯关东时,有这么三兄弟,从闽南省坐船一路向北,采取水路闯关东的方式,向着自己向往的关东出发了。
但由于中途突遇大风,一个兄弟不慎落水,被海浪不知卷到哪里去了,最终只有兄弟俩成功到达东北。最终定居在这个当时还没人居住的地方,所以此处被称为“陶家集”。
这哥俩的后人,自动分成两股,以中间大路为界,是为前、后陶家,之后这个前、后陶家越发展越大,最后居然成为本地最大的家族。
陶林泉家属于后陶家,在陶林泉这一辈中,男孩共有二十多个,按照家族的规矩,这同一辈人必须一起排序进入家谱,陶林泉虽然是自己爸妈的第一个儿子,但在同辈所有叔伯兄弟中,却是排行十三。
陶林泉自小爱打架,那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呐,还特别爱养高大雄壮的狗,每天牵着大狗在陶家集到处惹是生非,所以人送外号:陶十三少。
陶林泉的爸爸虽然有几十晌地,算是个地主,但由于自认是书香门第出身,不愿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纨绔子弟,便把陶林泉早早地送入了私塾,想靠圣人文章来教化此子。
这陶林泉在私塾里和先生学习那是没问题,但一回到家便继续自己十三少的作风,屡屡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让他老爸十分头疼。
当这陶十三少长到十八岁时,就已经达到了陶家集第一霸王的地步,他老爸就有些管不住他了。
话说此时,却是伪满时期,日本人占领了我国东北,而日本人采取了他们惯用的手段,那就是以华制华。
伪满洲国在那时开始招收警察,这警察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就是用华人管理华人的最直接方式。
陶林泉的爸爸一看招募通知,马上想到了自己这个顽劣的儿子,连忙托关系,把这陶十三少送入了伪满洲国江城市警察学校,这样陶十三少就成了一个伪满洲国的警察了。
别说,这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陶十三少在伪满洲国警察队伍里还真混得风生水起,那是步步提干,最终在二十五岁时就当上了伪满洲国江城市警察局副局长。
但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如此年轻的、年少得志的警察局副局长却渐渐地露出了“陶十三少”的本性。
喝酒吃肉,打架斗殴,看见不顺眼的就敢干,包括当时的日本宪兵。
要说那时候的小鬼子在东北还是比较老实的,把以华治华的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陶十三少既然能当上警察局副局长,那是绝对的华人队伍里的一员猛将,日本人是不管这些的。你们华人只要给我干好活就行,一些事情也是不太过问。
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偷我们的资源,如何慢慢地把这些东北人都变成日本人。陶十三少在警校里也是需要学外语的,那时东北的外语就是“日语”。
所以,日本人在基层的统治就体现在宪兵这一块,也就是说军权永远在日本人手里。所以宪兵都是日本人,没有一个汉人。
话说,有一天,这陶十三少领着自己的几个卫兵,转悠到了一个叫“红月楼”的窑子(**)门口。
大家别误会这是正常巡逻,不是干那啥啊。
陶十三少抬眼观瞧,却是看见这红月楼二楼站着一熟人,却是陶家集邻村营城子村的一个女孩,这女孩陶十三少在家时就认识,因为这女孩长得比较好看,陶十三少也曾留意过她。
这女孩似乎是打开窗子放放空气的样子,之后转身就看不见了。
突见这女孩出现在红月楼,陶十三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你个好人家的孩子跑这地方来,这地方是干啥地谁都知道,你还要不要脸啊?
连忙进了红月楼,直奔这二楼而去,一楼的老妈子自然认识陶十三少,想要拦住他:
“呦!这不陶局长吗,您可从来没在我这找过姑娘啊,您可是看上了哪位?我这就帮你叫过来!”
陶十三少正在为自己老乡的行为感到气愤,哪里还会搭理这满脸艳粉的东西,举步就上到了红月楼的二楼。
看见那个邻村的女孩正在为一日本宪兵斟酒,陶十三少更是气炸了肺一般,这TM还伺候上鬼子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举起巴掌就把女孩端着的酒打落地下。
这屋子里有五六个日本宪兵正在喝着酒,突然看见一个大汉冲了上来,这大汉一下把自己等人的酒打到了地上,这几个鬼子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
陶十三少根本就没搭理这帮鬼子,只是对着那个女孩喊道:“你爹妈生你就为了让你干这个?你还要不要脸?”
此时,这个女孩也认出了这个打落自己酒壶的人是谁,毕竟这陶十三少并不是老实人,陶家集附近的人都认识他。
话说这女孩实际是被人卖到此处才当上了窑姐(**),也是身不由己,本就十分委屈,突然看见这家乡人在此对自己如此怒喝,那也是顿时悲从心来呀。
这谁TM愿意干这职业啊,不是被逼的吗,你以为我愿意啊..
眼泪顿时哗哗地流了下来,但这姑娘却知道陶十三少完全是为了自己好,所以没有任何反驳就是悲伤地哭着。
此时这站起来的几个宪兵可不干了,好家伙,你小子上来就把我们的酒打翻,还对我们找来的花姑娘大喊大叫,你这不是找死吗?
另外,这些鬼子一看这人穿的是警察制服,说的是汉语,那就肯定不是自己的上司了。
“八格牙路”!哗的一下,六杆半自动步枪同时指向了陶十三少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