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民
陈婧没有答话——她似乎忙活了半天,已经很饿了,抢先拿了一个馒头,就着拌了肉末的下饭菜正在那里猛吃。锦双也是有样学样地拿了个馒头,和陈婧分享起同一份下饭菜来。这几天两人的饭量都大了很多。林墨倒是答话了:“恩,下午就没事了,吃完饭我就带着她们和您回去了。”
锦嬷嬷白了他一眼,没理会他。
佃户王家们面对着锦嬷嬷,却是有些拘谨。在拿了馒头之后,似乎便要走远一点自己吃。这时候,陈婧却发话了:“你们去哪里?咋不吃菜啊?我叫厨房多做了些。”说着,又对老王的孙子用并不流利的粤语道:“小黑子,你不是说你喜欢吃咸鱼?我今个特特吩咐了厨房做了两样下饭菜,这是用咸鱼肉末拌芥菜做的,你多吃点呗。”
小黑子今年已经虚岁十二岁了,按理说,比陈婧和锦双还大一岁。但是面对这两个特别尊贵而且聪明,又识字的小妹妹,他感觉自己真是太不上台面了。闲时聊天,也是有一句搭一句的,不敢多说。被陈婧这么一叫,心里虽然真是很想立刻过去尝尝那素来只有新年才能吃到的咸鱼,但是被爷爷严厉的眼神一瞪,顿时就僵在了原地。
陈婧意识到自己有些偏向小孩子了,便对王老三王老二道:“大叔,你们就拿一碟子过去大家吃吧。又不是第一次一起吃东西了,别那么见外。”
老王的两个儿子才急忙应了,老王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解释道:“乡下人吃饭。总没那么讲究的,怕姑娘和哥儿看了笑话。”
陈婧笑得有些勉强,用越发磕磕绊绊的广东话道:“田间地头的,有什么规矩,我也一样抓馒头吃的啊。你们只管吃就是了。”
锦双撇撇嘴,无奈地看了陈婧一眼,低声道:“是不是第一次吃。可是你第一次请他们吃饭的时候,还正儿八经地请他们到偏厅去吃了。他们还不看着你的什么大家规矩啊?换我是他们,那天都吃不下饭了。偏你说话,还文绉绉地。跟春耕动员大会似的。后面几天干活,你也是,整天一副好像外科医生要做手术的死人表情。我妈又来了,更是让别人不自在了。”
陈婧也无奈地白了她一眼,道:“这。我不是不会说话嘛,偏偏林墨也是个闷葫芦。你要说你不说去?”
“……我又不会说广东话……”
陈婧白回她一眼,也不理会她了,只是对林墨道:“你待会要走的时候,记得跟王家的人说说——对了,牛也让他们借去吧。”
林墨点点头。
旁边的刘明亮见有了个空隙,便急忙向老王一家走了过去。老王一家见他过来,也急忙让他坐。看看那边陈婧和锦双她们和林墨在说说笑笑的,似乎不怎么在意他们,便让刘明亮也吃那咸鱼下饭菜。刘明亮不禁有些惊讶。道:“老王,你们东家对你们真好呀。”说着,望望一边的锦嬷嬷,压低了声音道:“那位大姨子,就是你们东家?”
老王却是一瞪眼:“什么大姨子,怎么说话呢。那是锦夫人。”说着,冲锦双扬扬下巴:“那个锦双姑娘的娘。东家是那个。陈四姑娘和林墨小哥,锦双姑娘和锦夫人。好像是他们亲戚。”
“我刚才听见那个陈四姑娘说话,不是这儿的人吧。你们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吗?”刘明亮又问道,“怎么这么快就出秧苗了,还有,那秧苗是怎么弄的,随随便便就能把它们丢进田里了?”
这个问题让老王家的都一愣。
其实抛秧这玩意,说起来也简单。不就是在那育苗盘上育苗之后,连带育苗槽的土疙瘩都弄出来,就能在秧苗根上带上重量,很容易就能“丢”进平整好的水田里去了。
只是……这应该是属于东家的秘密吧?东家虽然没有要求他们保密,但是这办法,也确实是旁人想不出来的。
老王犹豫了半天,却只说了一句废话:“这是东家的办法。”
刘明亮急了:“这是什么办法嘛?”
老王真想说,林墨却走了过来。
“老王啊,今天教你们的,你们都会了吧?接下来的活就看你们的。估计两天就能忙完了吧。”林墨的广东话倒是挺流利的,“你们可以把牛和铁耙铁犁带回去,用不上了就借给乡亲们。还有那些得用的锄头铲子,有谁有想要的,都可以上我家借——我家里也还有几副铁犁铁耙的。借了记得还就行。”
刘明亮一听,这个东家小哥倒是挺和善,便起身恭恭敬敬地作揖道:“林东家。”
林墨也急忙答礼道:“老丈。”
“话说,您弄的这是啥东西啊,怎么这么早就长了秧苗,还这么容易,一薅下来就能……插田里去?”
林墨笑笑,道:“您跟我来看看就知道了。”
刘明亮急忙跟着林墨走过去,顿时眼前一亮——原来是这个!
那一板一板的秧苗,原来是用木头“雕”出的育苗盘,盘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六角形状的凹槽,槽底下有个供生根的气孔。那些秧苗就一棵棵地长出来,随手一薅,就整整齐齐地带着土块到了篮子里,看准了地方往下一丢,就能种出来了。
“这玩意我想了很久,试过用陶瓷,用纸来做,但是都不行。便只能用这木头来做了,叫了好些木匠赶工,把这玩意做了出来,又刷上几道漆防着被水泡烂。不过,这玩意,费钱啊。您要是也想学抛秧的办法,得等下一季,把水田弄成一小畦一小畦的,长出了秧苗之后,到我那儿去借些不开刃的秧铲,连土带苗给铲出来,然后手挫成带泥的秧苗,就能抛秧啦。”
刘明亮有些不可思议地摇摇头,又急忙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不过,他心里毕竟存着一份嘀咕——这样的秧苗,能活吗?而且,这秧苗,怎么能这么早长出来呢?
“这样,那这秧苗,怎么现在就长出来了呢?前段时间,还挺冷的。”
林墨回头,示意他看看那个玻璃大棚:“种在棚子里面呗。”
刘明亮有些傻眼。
“您搭这个棚子,就为了种庄稼?”
林墨心知这位老农对于他种植成本很怀疑,但是,却也只是想想。林墨笑笑,道:“当然现在是为了种庄稼。不过,只是一个实验而已。”
其实他这么做,就算水稻早些上市,占了先机,也不过一斤比别人多卖出半文一文的;从成本上来说,算上玻璃大棚和育秧盘,确实赚不到多少,反而还有陪的风险;只是等他要推广到用来屯兵的时候,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形式的温床和刚才说的那样的育苗垄,这样的话,成本就大大下降了。那时候,这样的玻璃大棚,则搬到北方去,专门在北方培育反季节的新鲜果蔬,作为宫廷特供,这样的话,成本换个收益什么的,都是吃特供的人负责的了,对于那个人而已,并不算什么大开支。
但是,林墨和陈婧对于农业的改进,不仅仅是在这个方面——古代农业最棘手的一点,是没有高效的肥料。而所谓的农家肥,却还是没有领悟到堆沤发酵的重要性。
陈婧也是蛮拼的,横下一条心,她已经决定要豁出去,指导那些人怎么正确使用农家肥了。不过,林墨实在不放心她,便让她把各个步骤和所有方法弄出来,由他代劳指导那些农户。
只是让陈婧没想到的是,因为外借农具和牛的事情,她们这一群外来户,在这一带农民之中,迅速有了很高的声望。
三月末,又是陈婧的生日了。这一年又更是比往年不同——陈婧正式搬出去自己住了,且是和她板上钉钉的未来夫君一起。在不管是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人的眼中,都算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之主了。于是锦嬷嬷也吩咐下去,家里都准备起来,给陈婧过寿辰。秦王妃在萧府那边,基本上都是十分顺利地整顿了萧府的家风,重新策划了萧家的产业,又将那群偷懒耍滑的下人换了一批,此外,还要经常出去和那些地方上世家大族的那些夫人们会宴、打机锋,旁敲侧击得告诉她们要老实点。而且在道衍的暗中协助下,从那个赵千总的夫人放印子钱的事情下手,揭发了赵家的种种不端之事,成功扳倒了平阳公底下的一个人,多少是敲山震虎之举。在听说了林墨他们的事情之后,也如同醍醐灌顶一般,开始了对于各种农户的扶持,渐渐的,她的声望也开始在广州起来了。。
而陈婧生日,她是必然要去捧场的。一大早,便起来仔细梳过妆,特地穿了一件粉缎半臂裙子,外罩朱红软纱,带上世子,乘了一顶小轿,便向林墨他们住的地方去了。她想到,林墨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外地人,在这里是半个亲眷都没有的,想必今天的生日,应该还是像在王府一样冷清——或许还更寒碜。毕竟王府里面的人,肯定比他们现在招的人要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