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魔术表演
“那你怎么拿到第三份题?三十米高台,说不定你上去也死!”
莫问沉思,片刻后,莫问抬头看乌鸦,“魔术师!我刚才瞄到节目单,在嫦娥奔月前,是魔术表演,你能飞上三十米吗?”
“没毛能飞?不过,你可以扔我上去。”乌鸦说着,露出惊色,“你不会想?”
……
换衣间,莫问和乌鸦换好衣服,魔术师昏倒在旁边。
“本鸦帅不?”乌鸦站在梳妆台前,显摆着身上那套鸟西服,戴上绅士帽,翅膀捏了捏蝴蝶结。
鹦鹉瑟缩的蹲在笼子里,不断重复着,“强盗,强盗,小偷,小偷!”
“阿打……ko!小鹦鹉,本鸦替你出场,穿你套衣服是你的荣幸!”乌鸦敲晕多嘴鹦鹉,得瑟着。
莫问洗去脸上污垢,戴上白手套,抬头看镜子,瞪眼,镜子里的是我?
乌鸦跳上莫问肩膀,拍着莫问肩膀,“还行,人模人样。”
“郭先生,可以了吗?马上就是您的节目。”
外面,工作人员催促。
莫问拿上文明棍,戴上高帽,微微遮住脸,开门出去。
“本鸦没同意,没人能开门!”乌鸦低声奸笑。
“奇怪,郭先生怎么瘦了?”工作人员看着莫问背影自语。
穿着旗袍的美女礼仪将莫问领到幕后,微笑着,“先生,晚会后有没有兴趣共进晚餐?”
“咳咳,不……不用了!”莫问用低沉着嗓音回答。
“哦,那真是遗憾,我对先生的经历很感兴趣,祝先生演出完美!”美女礼仪微笑着扭臀离去。
“凶器,够翘,正点!”乌鸦流口水盯着背影,回头抱怨,“美女相邀你都拒绝,难怪没人缘。”
没理会乌鸦,莫问心中紧张,不合身的燕尾服很别扭,瞥向墙上,暗说,还有五分钟。
五分钟,莫问的表演时间,需要拿到题卷,并且做完!
“总有人说,国外的月亮,没有家乡的圆,中秋夜,家家户户盼团圆,我们有幸邀请美国华裔郭奇郭先生给我们表演魔术,国外的月亮,家乡圆!有请!”
“噗,这怎么演?”乌鸦瞪眼。
五分钟要是演不好,根本没机会接触到题卷,嘀咕,“你就施展鬼境,造个幻境,迷惑观众。”
“说得容易,鬼境那么容易施展?累死本鸦。你也别站着,露出破绽,本鸦还是第一次上台,哆嗦。”
“我也是。”
掌声停歇。
贝多芬钢琴曲悠扬,幕布缓缓拉开,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这是为魔术营造的舞台效果。
舞台中央,莫问和乌鸦看向下面黑压压一票人,同时咽口唾沫,台上和台下,完全两种感觉。
“怎么做?”莫问脑袋空白,问乌鸦。
鸟腿颤抖,好歹活上百年的老怪物,乌鸦吸口气,“鞠躬,先鞠躬。”
乌鸦脱帽行礼,慌忙中莫问却忘摘帽,弯下腰,帽子就掉下来,他连忙去捡。
呼……
阴风吹来,帽子被吹出半米。
“小丑在附近?”
莫问警惕,抬头望向四周,又去捡帽子,在莫问要碰到帽子时,阴风又吹过,一连几次。
刚开始,台下观众还在大笑,这也太逗了,连鞠躬也不会?
笑一会儿,有观众看出内涵,什么力量在牵引着帽子?
魔术魔术,就是神秘力量,魔术师制造出紧张、诡异气氛,都是很常见的手段,把观众逗笑,也是种能耐嘛。
前排观众睁大眼睛,想找出让帽子移动的钢丝,又或者什么东西。灯光很到位,打在帽子和莫问之间。
帽子似乎和莫问玩捉迷藏,时而躲开,时而飘起,莫问被戏耍得狼狈,忽然盯着台下黑暗处。
观众们也看过去,黑暗中,有什么?
小丑裂开嘴笑着,竖起四根手指,四分钟。
从莫问的角度能够看到小丑,可是观众看不到。
“不对啊,彩排时候不是这样。”负责灯光的工作人员喊着,下意识将灯光转向黑暗处。
什么也没有!
“导演,郭先生换节目了?”
“这些老外就爱玩特别的,要不是看他投不少钱,就那半吊子魔术水平,还能上晚会?别管他,看他玩什么花样,灯光,跟上。”
四分钟,莫问抬起头,看向上方,灯光适时出现。随着《月光曲》的进行,乌鸦吹出迷雾,朦胧的光笼罩住舞台。
鬼境,就是鬼打墙的升级版,是鬼幻术,也可以理解为海市蜃楼,是乌鸦的能力,在这种阳气浓郁之地布置鬼境,乌鸦也需要准备时间,还好舞台干冰起着大作用。
“看到没?”莫问指着灯光道具“月亮”,灯光师真是帮大忙,很配合的打开月亮的灯光。
乌鸦点点头。
然后,下面观众看到是这样的,莫问四周起雾,而后,指着月亮,旁边的鸟儿点头。
“看懂没?”
“你看懂了?”
“废话,我是谁,这种魔术是剧情魔术,他不是华裔吗?刚刚行的礼,是国外的礼,帽子掉下,然后远离,说明他身在国外,穿着国外的皮,心却远离国外,向着家乡。”
“嗯嗯,对,有点意思,那他看黑暗是什么意思?”
“这就有内涵,一般人看不懂,黑暗是什么?当然是生活,说明啊,他在国外混得不好,被黑暗笼罩,盯着黑暗嘛,有句话咋说来着,叫做上天给我明亮的眼睛,我却用来注视黑夜,表现他与黑暗作斗争的不屈情怀。”
“那现在呢?”
“节目叫外国的月亮,家乡圆?当然要有月亮,四周是迷雾,表现在迷雾中踽踽独行,而这时,月亮出现,思念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对月思乡。他身边没有朋友,只有迷雾和鸟儿,孤独得只能和鸟儿说话。国画般的表现手段,就像李白《月下独酌》写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完美,太完美了!”
“佩服,魔术也这么有深意,普通人还真看不明白,也只有先生看破红尘,能有如此觉悟。”
类似这样的议论,不在少数。
评论影响到旁边的人,那些觉得好笑的,也开始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