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章 远征有原因
许多人不大明白,为何赵伏波一定要远征欧洲呢?
其实目的无非是商路、学者两样而已,有了商路就可以用工业品换来大量的财富,用这些财富来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武装。这就要说一下,赵伏波的军队并不打算使用那些用火药的“基本型出口火器”。既然如此,就需要大量的人员与机械上的投入。
大家不要相信生产武器的生产线是一个小的投入,如果说生产一枝火枪需要的1美元,那么一只左轮手枪可能就要5美元,而一枝真正的步枪就得10美元,至于火炮的话,恐怕就得100美元。这绝对是巨大的开支,就算只想装备10万大军,所花费的财富也绝对是一种天文数字式的存在。
不过,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在这个时代里有了10万用步枪、左轮与大炮装备起来的军队,足够征服全世界。所以做这件事就需要一点远见,只是把目光投入到争中原、夺天下的人,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不是我们华夏一族真正需要的领导者。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龟缩于大陆之上,只会在未来的时代里招来劫掠。也就是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后的任何一个时代,真正富有远见的华夏领导者的目光,绝对是要放眼世界的。因此马丁对于那些只醉心于大陆上的领导者是嗤之以鼻的,这也是从教自己这个学生时,就要他放眼世界的原因。
“无论任何时代,别像那些蠢猪一样,只知道在大陆上盘剥自己的百姓,而从来不懂得去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争夺世界的资源!那就是一种极端愚蠢的行为!”
而赵伏波来欧洲的另外一个原因,比起上面来说就更加重要,这关系到未来的世界格局。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虽然受到未来华夏帝国保护的皇族,会减少被教皇干扰的事情。但同时这些皇族也将会支持,教皇以“宗教裁判所”为主要手段的“思想警察”。
可以肯定,完成了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最少在200年之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科技可以追得上华夏帝国的科技发展。那200年之后,华夏帝国就会永远是地球的主人。因为200年的科技差距,不需要正义、不需要任何借口。无论如何劫掠、压榨,这个世界永远也只会是华夏帝国的玩物而已。
赵伏波的欧洲之旅并不是为了绮丽尔,也不是为了什么欧洲的和平,以上两点就是他来这里的根本目标。那么此刻,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这些临海的国家已经肯定了他的力量,同时也肯定了商路的建设。那么他的事情基本上靠一段落,因此赵伏波想回家了。
不过自己的岳父路易九世之所以挽留自己的原因,大概就在于路易九世的大军还在回程之中。倘若自己走了的话,那么巴黎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呢?恐怕这才是路易九世真正担心的事情。
赵伏波当然知道路易九世的担心,此刻塞浦路斯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问题在于如果不解决教皇的大军,这欧洲的局势是不可能稳定下来的。这才是赵伏波心里真正的问题,如果费了这么大的劲,没有折服教皇,那就依然没有达成制止欧洲未来的科技发展,同时稳固住欧洲商路的目标。
如果没有这些,他赵伏波拿什么钱出来装备军队打蒙古人,甚至还要制造大量的船舶回大宋,更重要的是没有钱,难道依然让大宋保持着贫困与落后吗?这个“贫困与落后”当然不是与这时的欧洲比,而是与华夏岛相比。此刻赵伏波心里想的,已经不是夺什么大宋的天下,而是将来的华夏帝国,一定要是全世界最先进,最繁荣的国家。
碧蓝的蓝天下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绮丽尔与朱莉安娜正在斗剑。两人正在把那种刺剑,当成是一种艺术以及运动来完成,而不是战争的武器。与她们两个的轻盈、飘逸的微型相比,一旁的罗杰、约翰父子的斩将刀的厮拼,却更有男人的风范。至于其他人,则是各忙各的事情。甚至小塔克这也时坐在一棵树下,喝着他带的蜂蜜酒享受着午后的轻松。
“这样吧陛下,将来我的手下来了,就呆在巴黎。我自己是要去都灵的,你知道那儿已经被围困的太久了,我担心再不解围的话,他们会支撑不住的。至于我的手下,让他们呆在这儿,相信不会有人敢做些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的事情。等您的手下回到法兰西的时候,就让我的人离开这儿,坐船直接去达米埃塔城吧,您知道我已经离开家太久了!”
赵伏波的回答让路易九世满意了,同样也让一旁的卡斯提尔王国的费尔南德三世国王陛下感觉到满意。这样的话,在随后的作战里,自己的西班牙兵以及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手下就是主力。此刻却是要与眼前这个华夏帝国的少年君主搞好关系的,毕竟那关系着国家军队装备的问题。
他还年轻,可不像路易九世有两个女儿可以嫁给赵伏波。唯一他可以凭峙的,与未来的华夏帝国搞好关系的人就是那个格拉纳达公爵卡洛斯,毕竟他的女儿是未来华夏帝国的皇妃之一。另外就是,替他监督看守直布罗陀的奴隶们,自然也算是一点交情。当然,未来卡斯提尔王国想要保持安宁和强大的话,那么少了撒丁岛的武器供应,那绝对是不可以的。
因此当赵伏波与路易九世谈话告一段落的时候,他就在一旁接上了话茬。
“陛下,我和我的手下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随时可以与您一起前往阿尔卑斯山脉。就看您什么时候动身了。”
对于自己这位盟友的表示赵伏波是满意的,为了格拉纳达王国的土地,他情愿自己修那里的“马路”,但却给赵伏波一定的管理年限。
“当然陛下,如果我们快些的话,我想就在这一两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