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新王(一)
这一天终于到来。
根据太宰卓轩从星象上预知,他登基的这一天,十二月二十九日,会是一个难得的艳阳天。再过一天后就是百年一遇的龙颜之日,旧年即将结束,一个新时代也将伴随新年开始。他已不能再等,他必须要以龙君的身份来见证龙颜之日的到来。
这一天的凌晨,天色还是一片昏暗,由严吉带领的两百名龙君护卫开始最后一次清山,以确保没有闲杂人员。圣山在过去几天已被封锁,除非得到特别许可,否则就连铁拳寺的僧侣都被禁止登山。他的登基仪式,将在风时正式开始。
龙君护卫自于坚被卸职后,佩剑八卫被解体,其中万诚和郭玄的尸体在护卫所的某个房间内被发现,通过御医检查,他们是互相攻击导致同时死亡,戚少瑜证明了他们此前曾有过激烈争吵并长期不睦。段震岳和田攀则是于坚贪腐的共犯,双双被内阁关押进天牢。严吉被留任,但失去了次席的职位,这一职位被转移到了戚少瑜身上。新任龙君首席护卫是大将军亲卫队队长袁一平。大将军亲卫队一共有八百人,在跪灵日第四天有一百人跟随龙承天进宫,内阁将整个亲卫队都整编到龙君护卫里,加上此前惩戒贪腐被革职的部分护卫,龙君护卫的规模最终保持在一千人,比起过去增加了一倍。
二十五岁的袁一平是龙承天最信任的贴身护卫,来自百花省都邑长宁城,是省督袁大为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百花省出名的美男子。在成为亲卫队队长之前,袁一平已经是闻名百花的拳术大师,如今被认为是于坚之后王国最强大的武士。这次他将带领原亲卫队的全部八百名精英卫兵保护新王登山。而严吉带领清山的那两百人,都是原龙君护卫的成员。
一个组织,两个团体,这就是护卫队的现状。这个状况不会维持太久。龙承天愉快地想,等我登基之后,那两百人会慢慢清理出去,或许编入王都武卫,或许进入军阁编制,到时候再说。
红时到来时,太宰大人的预知得到了证实,一轮红日从无暇之海的那一头升起,散发出温暖的光芒,一路爬升到天幕上,年末的重头戏马上就将开始。龙承天的马车全身金制,镀金顶篷和金龙头在初日光辉之下闪亮夺目,成为所有马车中最惹眼的一辆。从王宫出发后,花了半个时辰,穿过巨龙大道驶入寺庙区,随同新王马车一起抵达的是王都武卫团。数量庞大的来宾们把车停在浮云森林的外围,各个行省的省督们,包括内阁在内的王宫大臣们,以及来自周边诸国的使节们——他们在参加仁王的葬礼后就没有回去,在武卫团的保护下,由严吉和他的护卫们带到登山口,然后礼阁的官员们负责布置迎接队列。
翔龙王国在仁王的统治下,和世界诸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而且最近几任龙君都非常推崇礼仪邦交的处世之道,过去一百多年来,除了不停骚扰的荒原蛮族和偶尔折腾的深泽沼民、高山巨人外,翔龙王国没有被卷入其他战事中。这对龙承天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即位铺垫。
当龙神审阅这一百年时,他会露出微笑,而我将得到嘉奖。
翔龙王国上层阶级的成员们在登山口分列两旁,按照官阶序列排列,绣着金龙的旗帜被仪仗队伍握在手中,仪仗队伍从登山口开始绵延了数箭的距离。风时到来时,袁一平统帅的护卫队开道,引领新王的车队开始了登基仪式的第一步——登山礼即将开始。
按照法典的规定,新任龙君在跪灵日后定下登基日,要于登基日的前一天去众龙殿对诸位先王进行祭拜和追思。他昨天已经去过众龙殿,这是他两天内第二次进入寺庙区,过去他很少这样频繁地造访这个地方,这一点和他的哥哥龙行天一样,不过近来内阁已放出风声说未来龙君将更多地和圣山、拜龙教及龙神联系在一起,以改变过去二十多年来,甚至更长时间以来,圣山和铁拳寺被冷落的情况。
王兄获得“仁王”称号,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而他必须要和仁王彰显不同。
他现在即将和圣山紧密结合。登山礼是对圣山表示尊敬的仪式,也是登基大典正式开始后的第一步。他穿着紫色的龙服,龙服上绣着七条颜色各异的龙,头上戴着紫金盘龙帽,脚穿紫金飞龙靴,走在最前,太宰卓轩将手捧一套金色的龙服,跟在他身后,之后是六阁其他大员和各级大臣,铁拳寺大长老荀舟也在其中,虽然还没有经过正式任命为国师,再后是各省省督和外国使节。
登山过程中,他和所有拳民一起,虔诚地念诵《龙赐恩典》,一直到山顶。这是一段包含着忏悔的感恩两大主题的经文,灵龙为保护自己的子民而牺牲了肉身化成旋龙山脉,拳民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完全是龙神自我牺牲的缘故,每一个拳民生来就是负罪之身,他应忏悔自己的罪孽,感戴龙神的恩典,终其一生一世。
山路的两侧每隔十来米的距离就有一名龙君护卫站岗,武卫团的士兵们则跟在登山队伍的最后。他的弟弟龙应天作为这次登基大典的安全总负责人,在寺庙区一共布置了六道防线,除了龙君护卫和王都武卫外,还动用了一万名士兵。
刚刚抵达圣山时,他听到铁拳寺武拳院长老元法忽然去世的噩耗,这令他十分恼怒,但不能当众发作,只能把着怒火强压心底。他即将让铁拳寺蒙受恩宠,然而这些不争气的僧侣们马上就给他如此回报。回头他将召开龙廷会议,荀舟必须好好和他解释这件事。
由于登山人数实在太多,队伍移动比较缓慢,直到将近龙时,整个队伍才到达圣山顶。登山队伍在翔龙殿外全体停步,龙承天走出人群,背对大殿和龙形石雕,向对文武百官和省督们、使节们发表感恩词。这是历任龙君即位前的必经程序之一,和《龙赐恩典》的经文内容不同的是,感恩词是缅怀第一代龙君尤古的丰功伟业,追思当年翔龙联盟的勇武团结,以及他们对灵龙誓死追随之心。
圣王名言是“我辈责任在肩”,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他的家族格言。作为尤古的后人,龙君都自认为是龙神的后裔,与生俱来就负有极其重大的责任,不但要管理好国家,还要传承和发展拜龙教,以彰显灵龙无上之神的崇高地位。
感恩词结束之后,就轮到内阁之首来宣读《告万民书》,歌颂先王和新任龙君的种种美德和对龙神的绝对赤诚,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在龙神和全体拳民的热切期望下,新任龙君才登上王座,而他将带领翔龙王国开创更美好的未来。由于国相夏阳病逝,宣读的任务就落在了太宰卓轩的身上。所谓《告万民书》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平民能有幸在现场聆听它的内容,它也不会在以后的任何时候向平民公布。
接下来就是授袍礼。由礼阁之首卓轩将象征着龙君的金色龙服和龙头金杖亲手传递给新任龙君。新任龙君通常是先王指定的继承人,太宰在这一环节中代表的是先王,将国家的统治权传递下来。
新王在此。并非继承谁,只是将本应属于自己的一切拿回来而已。龙承天发现自己想起王兄时,那感觉变得非常陌生,他从无愧疚,也不惋惜。我只是迟到了二十三年。我本该早就坐在王位上,而我会做得一样好。不,会更好。
他面对圣殿和龙形石雕进行双膝跪拜,卓轩高举盛放着龙服和龙头金杖的金盘,面对人群高声念诵《神赐吾王》。
“先王之袍,今赐彼身。
先王之柄,今与彼存。
浩浩威仪,始从吾神。
圣殿之门,以为腾升。
神赐我身,献之与国。
神赐我心,怀有民臣。
神赐吾王,百世传承。
千秋万代,永载其恩。”
他接过金盘,朝卓轩叩头三次,以表示感戴先王传承龙服和龙杖的恩典。之后,礼阁的官员们上前来为他除下象征亲王身份的紫龙袍、盘龙帽和飞龙靴,为他换上全套只有龙君才能穿上的龙服,包括一顶龙展双翼的翔空冠、一件绣着九种颜色的九龙金袍、一双雕有九层天图案的踏云靴。全套龙服穿在身上后,龙承天从金盘上拿下最后一件物品,龙头金杖,左手按在胸前,右手高高举起,面对人群大声说道:“吾龙承天,龙劭德之次子,自翔龙王国第二十八任龙君,仁王龙行天之英魂手中接过龙服金杖,就任第二十九任龙君。从今日起,国家兴盛、拳民安康,为吾一生中最大使命。此吾神所赐无上荣耀。从今日起,吾必不辜负吾神期望,必不辜负圣王教导,深知重任在肩,将竭尽所能,恪尽职守,光耀翔龙,直到生命之终结。”
说完他转身跪拜在巨龙雕像前,额头帖在地上,所有人都跟着跪了下来,随他一起念诵:“颂吾灵龙,无上之神。千秋万代,永载其恩。”卓轩第一个站起身来,龙承天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他的表现,他必须要稳健,不能有任何差错,不然内阁很快就会多一次更迭。
太宰耳边的银发随着他说话时脸部肌肉的动作而轻微地颤抖。“从此时此刻始,王国诞生第二十九任龙君,他将领导拳民前进,国家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一个时辰之内,金色的火焰将遍布全国,在龙颜之日前,整个国家都将充满吉祥和喜庆,我们将以最好的姿态来迎接灵龙的检阅!”
干得不错。整个仪式典礼上都没有让他失望。卓轩是一个在海上航行多年的老舵手,善于辨识风向和海潮的方向,手也很稳。我需要不出差错的人,从登基大典到龙颜之日,一切顺利的话,他的位置将会很稳固。
这繁琐的仪式终于结束了。王宫有了新的主人,从圣山之顶迈出的只是统治之路的第一步,他很快还会回到这里来,接受龙神的审阅,聆听龙神的指示。
庞大的队伍像倾泻的山洪一样迅速离开了圣山。时间很紧,一场颇为耗时的庆典,包括诸多庆祝节目和一顿浩大的午宴在等着他们。忙完这一切后,还要举行一次龙廷会议,有些命令需要在龙颜之日前就予以下达,不可拖延。
这将是极为忙碌的一天。但也将是极为满足的一天。
庆典整个过程被特别设立在神沐广场进行,这和过去有所不同,以往龙君登基后,神沐广场会有很多节目,但午宴会在外宫举办,但这次新王已经做出决定,午宴也在神沐广场,王都民众能目睹整个盛况,不会错过任何精彩环节。因为龙颜之日即将到来,王都理应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与满足之中,所有人都应以最好的面貌来迎接龙神的检阅。
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各种节目纷纷在神沐广场上演,其中包括岛民降服岛上怪兽的“月兽之舞”、埃塔安小国博德里以血腥闻名的竞技项目“阵术”、波茨岛对“海怪之战”的精彩演绎、东湖省传统的压轴节目“千桥相会”、泽地沼民的“蝎尾狮大战飞蛇”的杂技表演、赤山省特别奉献的“征服苏达拉”巨人之战和红灰走廊被火山喷发后覆盖的两出逼真的模拟表演,等等等等,令围堵得水泄不通的神沐广场周围爆发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礼阁组织燃放了象征欢乐的烟火,在蓝色的天幕上演绎出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甚至还包括龙神击败苍鹰的场面。随后是以各种语言吟唱的歌曲盛会,尽管大部分的歌词人们都听不懂,但歌手们或如泣如诉、或穿云裂石的歌声打动了在场的大部分人,赢得了持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