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被废弃的考察站《求...
我们出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戈壁滩上极其罕见的沙龙卷,在天空中形成巨大的旋风,刮的漫天黄沙。
不过这沙龙卷来的快,去的也快,刮起的黄沙刚好遮蔽了太阳,我们可以沿着线路继续前进。
白天的沙漠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在罗布泊这种生命禁区,只从几十年前这里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后,罗布泊就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前往罗布泊探秘的人不计其数,在这其中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呗永远的掩埋在这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罗布泊。
而关于罗布泊的神秘传说就更加离奇了,通过这些神秘传说罗布泊就显得更加诡异未知,尤其是在这个风沙肆虐的季节。
没有任何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出现在这里地方,除了我们这支在漫漫黄沙中前进的驼队。
李教授说,罗布泊的地下中有我国内陆最丰富的地下水系,当年国民党让塔里木河改道流向孔雀河,导致罗布泊的湖泊面积日益减少。
好在罗布泊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勉强维持了几十年,直到现在,别看这戈壁滩表面上寸草不生,这地底下还暗藏着波涛汹涌的暗河。
杨子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说∶“着地下面竟然有暗河,为啥这里看不到一点生命的迹象,就连一颗植物都没有。”
李教授,说∶“沙漠中的水汽蒸发太快了,而我们所在的地方又是一片盐碱区,这里根本就不能存活生命。”
“等过了这片盐碱区,前面还是生长着一些沙漠中的耐旱植物,包括一些只在夜晚出现的沙漠动物。”
我跟杨子说∶“你别看现在这个地方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在秦汉的时候,这片区域可是文明程度相当多。”
“当时这个地方称之为“幼泽“,这里曾经人声鼎沸,商旅“丝绸”;这里曾经万家灯火,楼兰城立。”
“汉代的张赛出使西域的时候,可能跟我们走的就是同一条路,从这里出发前往中东地区的波斯帝国跟古罗马帝国。”
“著名的探险家马可波罗就是经由这条古“丝绸之路”,来往中原跟西方。”
“到了明朝时候,这条古“丝绸之路”已经逐渐没落了,当时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雄霸欧亚大陆,频繁的战争隔绝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而到了明朝中期,航海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只能哥布伦开创了航海******以后,人们热衷于探索海洋的奥秘。”
“从欧洲到亚洲开创了一条新的海上之路,而原本的古“丝绸之路”已经被人们遗忘了,来往的贸易都通过这条海上之路沟通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古“丝绸之路”的消失,也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文明的终结,随着沙漠的日益扩张,土地沙漠化严重,古“丝绸之路”已经被埋葬在这漫漫黄沙下面。”
“那些原本在沙漠里存在过的文明与国度,成为了后人口头相传的神话故事。”
我这一番感叹下来,就连李教授也对我称赞不已,认为我说的十分在理,也具有逻辑性。
买买提老汉拿出那副地图跟我一起研究起来,结合李教授在那圈织锦上的发现,虽然无法准确的定位到那一点,可是上面的东西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概的范围。
帮助虽然不大,还是能在上面找出一些显著的地标来,比如离我们大概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曾今有个一个考察站,而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就是在这个考察站里安营扎寨。
这一天可以说是走得极为辛苦,,刮起的风虽然不大,但是这片区域属于盐碱区,风一来刮起漫天的盐碱,这眼睛一眨就直流眼泪,搞得人心烦意乱。
买买提老汉唠唠叨叨地说,你们外地人也不想想,这个季节是沙漠中最为危险的季节,每天几乎都会有大风刮起。
这已经算是好的呢?要是遇到沙漠中的极旱天气,太阳会活活的把我们烤成肉饼。
杨子说∶“天气热点,倒还好,就是刮起这风来,什么都不能干,连句话也说不了,这一路上也太枯燥乏味了,憋得难受。”
郭青骑着骆驼过来调戏道∶“你要是憋得真难受,呐,那有个山坳,你去那里撸一管再回来,我们也不会笑话你的。”
杨子一听这话不对劲,看到考古队的人这下一齐笑了起来,就连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杨子指着郭青,说∶“你这小娘们,还调戏起你家大爷来了,看我不抓到你,打烂你的小屁屁。”
杨子说完就催动褪下的骆驼追了上去,谁知道他跑的太急,骆驼腿一打滑,就摔了个狗吃屎。
杨子狼狈的从地上爬了起来,看到郭青在前面对他竖手指,吐了一口口水,骂道∶“小娘们别上我有机会抓到你,非打烂你的屁股不可。”
杨子骑着骆驼来到我身边,说∶“青哥儿,连你也嘲笑我,要不咱俩一起去那里撸一管再回来。”
我难得搭理他,催动腿下的骆驼就跨了出去,杨子在后面只喊让我等等他,别太快了。
这一路玩闹下来,太阳已经逐渐沉了下去,我们加快了步伐,希望在天色彻底黑下来之前,赶到那个被人废弃的考察站。
眼瞅着天色即将暗淡下去,我们离那个废弃的考察站,还不知道有多远,这黑暗的沙漠里隐藏什么危险,谁也不知道。
我们只好快马一鞭,催动腿下的骆驼赶紧跑起来,这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四周空无一物,还好月亮也升了上来。
沿着淡淡的荧光,我们还能看清楚前面的路况,在前方远处有一大片黑色的物质,我估计那就是我们要赶到的考察站。
据李教授说,那个考察站是几十年前由苏联人出资建立的,用来研究罗布泊的地质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给废弃了。
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赶到了这个被苏联人废弃的考察站,脚下的骆驼已经累的喘不过气来。
买买提老汉把他的骆驼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让我们赶紧爬下来,要是累坏了这些骆驼,我们就别想再走出沙漠了。
我们站在这个被黑暗笼罩的考察站前,这里的建筑跟苏联人的如出一辙,这些是典型的俄式建筑风格。
我拿去电筒照了照,发现这个考察站的规模不算小,除了最前面的这栋房子是木铸的,后面的一律是那种红砖大瓦。
只开着两个窗户,这些房子已经被沙子也染成了一种沙漠中的味道,房子上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黄沙。
墙体已经开始皲裂了,不过还算完整,我们只在这里休息一晚,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推开尘封的大门,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霉味,墙角处有几道蜘蛛网,里面的一些用过的家具上一层厚厚的灰尘。
大桌子上摆着一个张相片,是考察站当时的合影,里面除了几个苏联人外,大部分是中国人。
我用手拂去相片上的灰尘,这张照片应该是五六十年代照的,上面的人穿着打扮都是哪个年代的。
其中一个留着短头发,竖着两道剑眉的人,让我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这个人总感觉在哪里见过,但是怎么也想不起来。
这就像是一个你十分熟悉的人,你每天都可以见到他,但是就是想不出他的名字了,我看着相片就是这种感觉。
我感觉没什么异样,然后把照片又摆了回去,看到这房子里的修饰还算先进。
在房子前面还有一口水井,里面的井水还没有断流,我们打了几桶水上来,准备在房子里烧火做饭。
这时候杨子把我拉到一边,看了看周围的情况,说∶“青哥儿,你看这张照片,这上面的这个人认识吧!”
杨子拿出我刚才放好的那张照片给我看,我摇摇头说∶“感觉很熟悉,就是想不起来他是谁,这就是逻辑思维上的一个盲区。”
杨子靠近我的耳朵,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低声说∶“这人跟我们一起去盗天宫的那小哥长得一模一样。”
“什么,”我心里一惊,照片就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