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耕读之家
弘华大吃特吃了一通,这次他不再客气。嘴角粘了汤汁与饭粒都不知道。害得黑娃吃吃笑。
走的时候,弘华在门口低头嗫嚅问道:“姑……我娘……我娘让问一问,我能不能……来跟表哥学打铁,那个……大表哥现在居然会打剑了,我能不能来……学?我娘说我年纪最小,学事快。”
又紧张地申明,“姑,我学事是快,家里识字我最好,真的,姑。”
赵氏有些犹豫。
莫菲笑着接话:“明年春忙过后,表哥你就来学,几个表哥也想学的话,都来学,大哥肯定教,只要愿意学,就能学到名堂。”
“真的?”弘华差点跳了起来,又赶紧看向赵氏。
赵氏开心笑道:“没错,你回去把话带去。”
弘华走后,赵氏问向莫菲:“喜鹊,明年春忙后,永明能学出来?”
“能,大哥的锻造法再有一阵便可初成,后面就是一边再精进锻造,一边开始练锻形。”
赵氏闻言而喜:“那太好了,这样一来,铺子生意将来如是红火,也不用招外人做学徒,平白把这技艺外传了去。你几个表哥可到底是亲人呢。”
“没错,娘,喜鹊想的可不就是这个道理。”永明一本正经地回答。
十月,莫菲感觉到天地间洋溢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让她激动不已的气味,她抽着鼻子寻着,终于发现这气味来自于菜地里种下的菘菜,才刚刚冒出尖尖。
菘菜能生气感,她激动得掉下眼泪。忙挖了一颗煮了吃,久违的一丝气感让她忍不住要大声吼叫。
她每天偷偷挖一颗吃。
四天后赵氏看到心疼嗔骂:“喜鹊你太糟践东西了,才长出尖尖啊,你就馋吧,现在好歹还有些菜吃,你非盯上这菘菜芽,现在吃完了,冬天怎么办,一个冬天就指着吃它呢,要是别家,都是舍不得吃要去卖钱的。”
莫菲按捺着情绪笑着:“好的娘,等熟了再吃。”
赵氏气笑:“真是没个样,越发皮赖了你。”
莫菲强忍着要把那一地的菘菜全吃了的念头。但是她发现,第四天吃的尖尖比第一天的味道要略正,说明再长大些吃,效果会更好。忍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菘菜,成熟后会是多么惊人啊!菘菜的气感比野菜不同,它更像灵草的感觉。
这个菘菜前世的中洲大陆上没有,没想到这样其貌不扬的菜能有灵草的效果。
要开始准备了。她以在入学之前教黑娃识些字的理由,哄着赵氏要买一些笔墨纸砚,还有几张书桌。
赵氏立刻同意。
有条件自然要做有条件的事,黑娃将来若是考科举,能挣得诰命,应该给喜鹊。喜鹊太让人心疼了,虽然挑食,但家里每一两银子基本都是她挣来的,这些银子将来还得为永明永亮娶媳盖屋,她,终归有一天要嫁出去的。到时有丰厚的嫁妆,有黑娃为她挣的诰命,又有两个兄长能打剑,在夫家肯定备受尊重,不敢怠慢于她。
她只要一想到喜鹊将来要嫁人,就会泛起不明心酸,不舍,可又不能留,最多只能留到十八岁,女子总归是要嫁人的,她可怜的喜鹊做梦活了一百岁,到死都没嫁过人,所以一定要为她寻个体贴的疼她的配得上她的好男人。这些年,喜鹊想做什么就都应了她吧,只要不去打猎、不糟践菘菜芽就行。
笔墨纸砚与书桌买了回来,本就小小的堂屋摆得挤挤的。
可黑娃根本不肯学识字,每日里仍是与赖娃满村淘气。
莫菲摇头笑笑便也做罢。黑娃太小,拘着他认字太可怜,让他玩到明年吧,反正明年要入学堂的。可两个哥哥得一起练字,他们是会认字,但写得丑,为了将来的日子,练字不能少。
重要的是她要写字,写字最能帮助凝神聚气,不让她吃菘菜芽,闻着天地间的一丝气味写字,也是美事一桩。
莫菲开始写字。
她的小楷让赵氏有些吃惊:“喜鹊,你的字这么规整?”
“梦里学的。”
莫菲说时心中汗颜,她只会两种字,为凝神而练的楷体、日常写的草书。门中弟子常是看不明白她写的字。
赵氏马上“嘘”了一声。
一家人都开心笑。
永亮笑道:“喜鹊,你的字真好看,我看比春节前人家在坊市卖的对联还好看呢,你这么喜欢写字,不如接些抄书的活,好歹把这笔墨纸砚的钱挣回来啊。”
赵氏啐道:“钻钱眼去了?”
永亮委屈地说:“娘,不是的,听说接抄书的活,要先买空白书册,交抄本的押金。抄好店铺再花钱回收,退回押金。那空白书册我们可以多买一本啊,抄好后家里留一本,黑娃将来入学堂不就能用得上了,多省钱,还赚回了笔墨纸砚……”
“二哥你真聪明,去接吧。”莫菲笑道。
永亮带着莫菲写的几张字进镇去接活,还真接到了活,是几本道德经。
道德经在莫菲前世的十六岁以前,也是诵过的,书写者是太上老君,这里说是老子。老子怕就是太上老君,看来,这里的道祖与中洲大陆是同一人。
十六岁前,诵此经时她还不会写字,只跟着道姑念。现下抄起来,说不出的滋味。
她识字从清云派开始,除了门规,识的第一本书就是清剑心法九篇。
她以为自己能读圣贤书,现在看来也不过是识字而已。前世道观中背诵此经时不知何意,在清云时,追求的修士之道虽与道教同宗,但却又大不相同。
现在看字解意,怕也是多有曲解,道家思想多难参透,穷尽一生也难。
几本道德经抄完后,又接了诗经、孝经。统统都是多买一本空白书册抄了留底。
永明与永亮十分兴致,每日下午时跟着练半时辰的字,又对着书向莫菲学半时辰的学问。
赵氏看着满室书卷之气,幸福地心都开出了花。这叫什么,叫那个……耕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