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地方
第二百五十九章地方
西元1910年10月15日,经过全国各地立宪派此起彼伏的速开国会请愿运动,清廷终于迫于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承诺接受部分速开国会的请愿要求,将原本的立宪期限从九年缩短了三年,即定在宣统五年也即西元1913年召开国会,并将责任内阁的设置日期从1912年提前至1911年新年后。
清廷的这个让步,背后是立宪派将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全国征集了超过一百三十多万签名、全国平均各省有十余咨议局议员北上北京请愿、各地游行等活动不下千起、发动参与的人数超过数十万、许多青年议员不惜以割脉、自残的方式请愿。此外,更关键的是各地的立宪派广泛上书本地地方官,开展工作,使得包括东三省总督锡良、湖广总督瑞澄等地方大员最后都站在了立宪派的这边。
以张謇、汤化龙等人为首的江浙和湖广立宪派对此让步虽不是非常满意,毕竟他们希望的是在一年内就召开国会。但是毕竟朝廷已经有所表态,而且朝廷在让步的同时也再次严令重申不得再次请愿,因此这两地的立宪派议员也觉得战果暂且足够了,不宜再行追逼朝廷。
于是很快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立宪派就响应了朝廷的‘毋得再行渎请’号召,恢复了平静,咨议局重新开始运转,请愿活动也随之基本上消失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清廷的让步程度表示满意,亦有一部分请愿人士认为并无再等三年的必要,认为清廷的这次让步力度不够,依然要求立即召开国会!其中尤以东三省的议员最为激进。
对此,清廷也做出了激烈的反应,直接强硬地下令遣散在京的请愿代表,强行将不愿遵从的东三省代表押解回籍。稍后,将口号最激进同时也是在请愿运动中最活跃的直隶请愿代表温世霖找了个借口发配新疆充军,以杀鸡儆猴。
清廷的这种行为虽然暂时平息了各地立宪派更加激进的呼喊声,但是不满并未消失只是被强行压制,在清廷看不到的地方暗自发酵。
在开办了半年多的南洋劝业会闭幕会上,张謇便在一同参加闭幕式的刘继业面前表露出对朝廷专制残暴的不满。
“无论如何,发配伊犁也着实太过分了!如此行径,当真是不尊重我等议员!”午饭时,张謇很难得地在抱怨不止,胡子随着脑袋不时晃动。
“西人之议会中,议员在未剥夺议员资格前,是有被法律所保护之治外法权的!而朝廷此次直接降罪温世霖,完全是侵害了议员之根本权利!若朝廷能够随意处置议员,咨议员、乃至国会不就形同虚设了么!”
刘继业附和了张謇两句,问道:“季直公打算如何做?再度发起游行运动,为温世霖谋公道?”
张謇叹了口气,似有无奈道:“如今摄政王专断,若是老夫等再行请愿事,恐怕会完全惹怒朝廷,使之前的成果前功尽弃啊。虽有不甘,不过目前还是先静一阵子,待明年责任内阁出台后再做考虑吧。”
抱怨归抱怨,真让议员们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温世霖出头,甚至可能自身也被发配充军,绝大部分人也是不干的。张謇亦只能在刘继业面前抱怨,至少目前立宪派在得到朝廷的让步后也不愿意把事态弄严重。
刘继业知道自家父亲也是有着相似的观点,抱怨归抱怨,实际行动半分也没有。
大部分议员都是有资产有地位有身份的士绅,相比寻常热血青年都会多几分谨慎、多几分利益上的考虑,而少几分冲动、少几分理想主义。
而且与如文学社这般有完整组织、严肃纪律的政治团体不同,全国各地的立宪派并无一个能够统筹大局又有威望的领袖;张謇、汤化龙等人只是在其地方有很高影响力,出了湖北、江浙后其影响力将大减。此外,立宪派的全国请愿组织也非常松散缺乏约束力,各地议员可随意入会随意退会,连章程也无。
而全国的立宪派们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多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并且觉得朝廷会法不责众、所以请愿运动无甚风险。当真让大家冒杀头风险,估计如今数十万的立宪者一下子会少一大半。不过也正是因为立宪主张反映了全国绝大部分士绅的意见,符合‘民意’,所以才能如此声势浩大,清廷最终也为避免触怒全国而选择一定让步。
对立宪派的研究,刘继业在文学社内曾数次组织社员讨论,也早就预测出了清廷和立宪派最终会各自让步妥协的结局,因此对张謇的反应没有丝毫意外之处。
抿了口茶水,张謇似乎觉得气氛稍微沉重了点。加上刘继业本人虽然与自己亲近,却由于军职的身份而没有明面上加入立宪运动,因此有些东西也不方便与其细解,便转换话题道:“这次劝业会,可谓大获成功啊!我三联集团单单金牌就获得二十三枚,其中铁轨钢还力压汉阳夺得头彩,连四川铁路也有订单了。”
“用好铁制造的农具也销售广泛,拿下江苏与安徽相当份额不是问题。”
“说及农村……”张謇直了直腰板。
“老夫仔细考虑了文鹿你的建议……老夫觉得,确实应该派些人去农村考察一番。看看这两江辖区内的农户究竟匮乏哪些农具、其……购买力又如何,如此来确定相应的农具产品。”
听到张謇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刘继业心中有了喜意,笑道:“天下十户八户务农,若是能够仔细考察农村,把情况摸清楚后再制造出绝大部分农民都买得起、又能提高亩产的农具出来,那三联集团等于是把市场扩展到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单个虽少,但是八千万有余的农户和起来,若是每人花一元买锄头,那也是八千万呢!”
说到兴头上,刘继业一时忍不住将心中设想也透露了一点:“而且,农村借贷也是一块被人忽视的巨大蛋糕!季直公可知,像苏北农村,农民春播时借贷农具种子,利息是三分八!秋后略有下降,大约是二分二。至冬季青黄不接之时,利息能高达五分五来!”
“如此高利贷,却被掌握在本地乡绅手中,既使农户生活痛苦每年收入都拿去还了利息而无力投入生产,又使大量资金被乡绅闲置而无法投入工业生产!太可惜了!”
“如果三联银行能够将支行开办至村,以年贷款二分一的利息就足以有盈余,还能减轻农户负担、让其得以以贷款而购买更多三联集团的农具等产品!与此同时,亦可向数千万农户提供储蓄服务,则我三联集团能够获得的金额将非常恐怖!破万万存款亦绝非妄想!”
刘继业的声音变得急促,音调也高了许多,是他难得的有了兴奋的感觉:“同时,三联银行为农村降低利息,服务广大农民,亦能获得天下民望、以及广大农民之好感,对于将来销售农具等产品事实极有好处的!”
“将业务从城市扩展至农村,一来可以增加三联银行的利润、二来可以降低农村利率使农民有闲钱购买三联集团之产品、三来可以吸取海量存款,聚沙成多、一举成为全国银钱业的龙头行业!四来,可以增加三联集团的声望,对销售也有诸多好处!”
“最后!”刘继业喘了口气,见张謇已听得瞠目结舌,发表了自己的最终总结道:“全国财富虽集中在城市,但农村拥有广泛的人口和市场,不容忽视!更何况如今广大农村并无有多少公司注重,三联集团可获得宝贵的先机!而且季直公也当知道,当今中国之贫困根源,与农村之贫困是分不开干系的。投资农村,使农村创造更多价值是互惠互赢的做法,能够培养出市场来、卖出更多产品,又能减少贫穷,增进国力,利在千秋!我认为三联集团可以适当地开始做准备、争取五年内正式进军农村了!”
“文鹿……”张謇花了好一阵子时间消化,摸起胡须,又揉了揉眼睛,只觉得大脑有些因接受不了如此多新奇甚至古怪的想法而肿胀难耐。
“地方士绅有多依赖高利贷,文鹿可知吗?全国村庄数以万计、三联集团若要办到你说的,要花多少钱、多长时间、用多少人?如此成本文鹿有核算过吗?此等行为,虽有利处,但要得罪的人太多了……成本也着实太高了。咱们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此刻经营很好,何必要为了一些遥不可及的利益而平白害了这许多人呢……”
张謇虽未明说,却也基本上表明了他并不支持刘继业的态度。当然,习惯性的,他的话也并未完全说死:“日后、日后再议吧。现在先考虑卖农具这一件事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