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英雄本色(下)
阎应元从容答道:“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投降。我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卫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呢?”刘良佐听罢,惭愧退回。
十九日,刘良佐又以清廷召谕相示,劝江阴士民接受招安。阎应元怒喝道:“有投降将军,无投降典史!”一声令下,城上火箭齐发。刘良佐慌忙打马逃走,叹息道:“江阴人没有救了!”
此时,多铎还未离开南京,听闻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军助战,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以博洛为主将。
博洛平定了松江,将所部二十万人马全部带到了江阴,以师久无功为由,严厉责备刘良佐。接着亲自观察了江阴城的地形,对部将说道:“这座城就像一艘船,南面是头,北面是尾。若是攻击南北,必然不成功。只有攻打中间,才能破城。”
博洛派人绑缚降将黄蜚、吴志葵,押送到城下,命他们写信劝降。黄蜚说道:“我在城里又没有相识,写信又有何用?”吴志葵涕泪交加,当场写了封劝降信,情词甚是悲楚。
阎应元看了清兵射入城内的劝降信后,向城下的黄蜚、吴志葵痛斥道:“朝廷大将,束手被缚。有何脸面活在人间,还不速死报国!”二人满面羞惭退去。博洛许以高官厚禄,力劝阎应元降清,被阎应元断然拒绝。
博洛见劝降无效,先是分兵切断了城内与外部的联络,再用红衣大炮日夜轰城。又用竹笼盛放火药,放置在城南的一侧,炸得五处城恒崩裂。清军向缺口处冲来,皆被义军杀退。阎应元领人用裹有铁皮的门板、添满泥土的棺材等物将缺口堵实,再用棉絮浸水覆在城墙上,以防清军火攻。
中午时,义军将士正在吃饭。陈明遇忽然听到铮铮的声音,向城下看去。只见六个身穿重甲的清将,背着钢刀,用铁钉插在城墙的缝隙上,慢慢地向城上爬来。大群清兵紧随其后,接踵而上。陈明遇大声呼喊,士兵们用长枪刺落清将,余者皆退下。
清军数日攻城不息,江阴军民浴血抵抗,力保城池不失。他们还把庙里的神像抬上城墙,在上面张了黄盖,抬着巡游各处。以磁石捻动神像胡须,遇到铁器,胡须就会自动关闭;用机关扶住神像的手动作,使得看上去像在指挥。清兵见之,恐惧万分,以为是天兵天将下凡。刘良佐让其子攻城,正当神像张开口,其子吓得胆战心惊,被义军士兵用箭射死。
二十八日,阎应元在守城战斗中,右臂被清军的炮火击伤。他包裹伤口后继续战斗,用左手握刀,一连砍杀了数个爬上城墙来的清兵。阎应元号令严肃,对苟且偷安、不守法纪的人,必然重加责罚,以警示众人,即使时士绅亦不例外。而当士兵受伤时,他又会亲自熬药斟酒,温言慰劳;当有人遇难,他亲自购置棺木,哭奠而殓葬;对义军士兵,不称姓名而称兄弟。阎应元凡事以身作则,诚恳待人,所以军民都怀德畏威,虽死不悔。
二十九日,清军再次攻打北城,被阎应元率军痛击,就转去攻打南城。清兵抢掠居民家中木箱千余只,在十方庵的后面叠成将台,高与城齐。清将登上高台指挥,其部将与亲兵围在台旁。接着调来百门大炮,对准城墙的东南角猛轰。顿时炮声震天,百里之外都能听到。一昼夜用掉火药一万五千斤,城墙几乎被轰塌。
阎应元来到南城,忽然看到清将站在高台上,正指挥清兵发炮。他立即让士兵们搬来一门大炮,对准高台安放好,装上了火药和开花弹。阎应元瞄准清将调整大炮,直到丝毫不差,便点火发射。炮声响过,清将及周围的近百个清兵被炸得不见踪影。
进入八月,清军久攻不下,博洛心中焦急,重新劝降,并使出离间、缓兵之计,皆被城中军民识破。摄政王多尔衮晓谕招安,言道:“明已亡,何苦死守?”博洛命人用箭射入城中。阎应元在信后补上:“愿受炮打,宁死不降!”射还清军。博洛大怒,令清军向城内发炮,城墙多处被损坏。
初八日半夜,阎应元派水性好的将士,携带木头、锤头等物,渡外城河,摸到清军炮兵阵地,用木头钉入炮眼中。结果清军因清理大炮,两日没有进攻,城内乘机修砌城垛。
江阴被困既久,城内伤亡惨重,战斗力日减,物资缺乏。中秋节时,阎应元令人把小麦磨成面粉,制成月饼,分发给士兵们。他端坐城楼上,与将士举杯痛饮,让诸生许用模仿楚歌,作《五更转曲》,让善歌的人登高传唱,歌声悲壮,响彻云霄。
清兵们争着靠前倾听,有人怒骂,有人悲叹,有人痛哭流涕。刘良佐见士气不振,命人作劝降词,让士卒相倚而歌,自己与幕僚在帐中饮酒。不多时,城上火炮、火箭齐发,打得清兵死伤累累,狼狈逃跑。
二十日,清军从南京运来二十四门大炮,又收集百姓家里的铁器铸造炮子,每个重二十斤。二十一日,雨势甚急,清军用牛皮帐护炮装药,集中二百多门火炮轰击城墙东北角。黄昏时,清军轰塌大段城墙,蜂拥而入。
城破之时,守卫在东城楼的阎应元知道城已难保,取笔墨在城楼上写道:“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就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写罢,掷笔上马,带领千余名义军将士冲向缺口,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
半个时辰后,义军士兵们大部分壮烈牺牲,阎应元背部亦中三箭,但他仍英勇杀敌,直至力竭难支,遂对身边的义军士兵说道:“为我谢百姓,吾报国事毕矣!”即自拔短刀自杀,未死,跳入湖中。义民陆正先感其恩义,不忍阎应元就此身亡,又将他从水中扯起,却被刘良佐属下擒获。
阎应元挺立不屈,大骂刘良佐、博洛,终被清军杀害。家丁十余人及义民陆正先等人誓死不降,一同殉难。典史陈明遇持刀与清兵血战,身负重伤后倚墙而立,至死不扑。训导冯厚敦自缢于明伦堂,妻与姊投井死;中书戚勋、诸生许用举家****而死。
二十二日,江阴城中百姓有的与清兵巷战,有的自尽,无一投降顺从。博洛下令屠城,纵兵抢掠劫杀。黄毓祺、葛明随义军士兵从北门撤下来,在安利桥处击退了清兵多次进攻。义军士兵们大部分阵亡,尸体填满河道,剩下的义军士兵被清兵冲散。
葛明身上多处负伤,保护着黄毓祺且战且退。黄毓祺熟悉江阴城地形,领葛明甩开清兵,来到古梅禅院。方丈给葛明包扎好伤口,送他到塔上躲藏。又为黄毓祺剃光头发,换上僧袍,取法名“印白”。清兵搜查禅院,没有发现葛明,亦没有伤害和尚。葛明透过塔上小孔,看到清军正血腥屠杀百姓,城中尸横遍地,血流成河。他咬紧牙关,紧握铁棍,恨不得立即报仇雪恨。
夜色深沉时,清军停止杀戮,吃饭休息,但是戒备森严。黄毓祺到塔上送饭,葛明吃惊地问道:“先生,你怎么做了和尚?”黄毓祺道:“方丈要老夫剃度,方能保得性命。再者,老夫宁肯当和尚,也不愿留金钱鼠尾辫。”
葛明吃下三个馒头,又喝了碗水,悲愤地说道:“先生,我想晚上摸到清虏军营,趁天黑击杀鞑子报仇。”黄毓祺愤怒地说道:“鞑子屠城,城里的同胞大多没能幸免,今晚咱们一起去杀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