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浴血抗争(中)
清兵恼羞成怒,扔掉名贴,叫嚷道:“少拿一张破纸来蒙混过关,拿出一百两银子来买路。若是不肯,便要把你送到官府治罪。”柳如是抽出宝剑,怒喝道:“原来你二人贪图财物,竟然公开抢劫,我这就为民除害。”
两个清兵甚为恼怒,举起刀矛迎上前来。高个清兵喝道:“把这个小白脸抓起来。”矮个清兵哼道:“留发不留头,把他砍了。”
黄毓祺听出清兵是本地口音,急忙上前拦住清兵,从怀中取出两个银元宝,走上前递给清兵,说道:“送给二位买些茶水喝,都是乡里乡亲的,能饶人处且饶人。”高个清兵抓过银元宝,眉花眼笑,分给矮个清兵一个,抬起横杆,大方地挥了挥手,说道:“可以走了。”
柳如是厉声道:“师父不要给他们银子,我要与他们到官府理论。”两个清兵脸色大变,又要发作。黄毓祺急忙安慰清兵,又劝住柳如是,催她快走。柳如是瞪了眼清兵,重重地哼了一声,打马离开,黄毓祺与葛明赶紧跟了上去。
前行二里多路,回头已看不到哨卡,柳如是跳下马来,施礼道:“多谢黄先生!”黄毓祺还礼道:“钱夫人不必客气,这些人当上清狗时间不长,还不太贪婪。若是遇见老兵油子,还真是麻烦。”
柳如是惊奇地问道:“黄先生怎么出家当了和尚?”黄毓祺叹道:“清虏攻破江阴后屠城,老夫只好出家为僧。这样倒好,不用留那个难看的老鼠尾巴辫子。”
柳如是敬佩道:“江阴民众扼守孤城,抗清复明之事传遍大江南北,闻者无不为之敬仰!”黄毓祺指着葛明,说道:“这位葛明小公子是山东人,在弘光朝廷里做过锦衣卫百户,守城时出了大力。”柳如是媚眼如丝,**辣地看着葛明,说道:“我听管家钱富说过小兄弟,为人仗义,今日所见,果然是英雄了得。”黄毓祺道:“钱夫人,此处不是说话之处,老夫有个弟子住在前边村庄,我们过去喝杯茶罢。”
柳如是痛快地答应了,随二人来到村庄。到了池塘边的一处小院,黄毓祺敲了敲门。一个三十多岁书生推门而出,惊喜道:“老师来了,快快请进,我还担心您在城里遭遇不测呢。”把三人迎进客厅坐下,泡上茶水。
黄毓祺看到书生剃发结辫,气哼哼地说道:“你这么快就变成胡人了!”柳如是劝道:“黄先生,您不能求全责备。清虏剃发令下,江南民众血流成河。这位大哥留得性命,再图大业,亦不为过。”书生连连点头,说道:“确是如此,学生这就去准备酒饭。”尴尬地走了出去。
黄毓祺喝了口茶,鄙夷地问道:“听说钱大人被清虏封为礼部侍郎,他到北京上任了吗?”柳如是叹气道:“我家老钱尽管降清,但决不为难义军。他到北京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负责修《明史》。南京失陷后,他的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和参政兵备道袁枢绝食而卒。我劝老钱投水殉国,并愿陪之。老钱沉思无语,最后以‘水太冷,不能下’为借口,不想投水。我欲奋身跳入池水中,却被他拉住。清虏下了剃发令后,众人商议对策,老钱忽然说道:‘头皮甚痒。’站起身走了出去,须臾,剃去头发结辫而入。”
听到此处,葛明甚觉好笑,只好咬住舌头,强忍住自己不笑出声来。柳如是见葛明脸憋得通红,似是很难受,关切地问道:“葛明兄弟,你不舒服吗?”黄毓祺一口茶水喷了出来,笑道:“钱大人真乃性情中人,虽说是为投降找借口,良心尚未泯灭。”
柳如是脸上顿现严肃的表情,满怀深情地说道:“老钱尽管不能舍生取义,他心地却是甚好,对我百般呵护。离开南京后,我与别的男人交往,其子愤而告官,欲以不守妇道为由,追究处罚我。不想老钱知道后,写信怒骂其子,谓国破君亡之时,士大夫尚不能坚守节义,更何况一个女子呢?”
黄毓祺、葛明闻言惊愕不已,想不到钱谦益如此宽容大度。柳如是道:“二位休要取笑,我此次出门远行,其实是旧情难舍!”黄毓祺、葛明顿时愕然。
柳如是道:“我听闻松江举事,陈子龙为监军,还占领华亭、青浦,与松江府城互为犄角。遂筹措了金银劳军,于八月二日到达松江,陪着子龙慰问将士。次日清晨,汉奸李成栋率清虏袭取青浦县城。沈犹龙接到谍报,还不信青浦会失守。可是他并不知道,水军亦被清军击败,吴志葵、黄蜚早已被俘。”
黄毓祺道:“吴志葵、黄蜚被俘后,曾到江阴城下劝降,被阎应元痛斥,这两个人羞惭而退。”柳如是道:“他们后来被押往南京,不屈而死。”葛明道:“清虏见这二人还有良知,为免后患而除之。”
柳如是点头道:“那日傍晚时,清虏伪装成黄蜚军队,来到松江城下,诈开城门而入。此时城内还有闻香教徒,亦伪装成黄蜚的军士,大呼上城,拔去大明军旗,换上清虏旗帜,义军立时陷于混乱。清虏一拥而入,顺势夺占松江府城。城内义军尽管拼死抵抗,终因兵力不足,沈犹龙等人大部分壮烈殉国。”
葛明急忙问道:“夏完淳兄弟没事吧?”柳如是道:“夏完淳和他父亲侥幸逃出松江,隐居乡下,我是后来才听子龙说来。”葛明松了口气,又问道:“陈大人如何逃出松江城?”
柳如是道:“当时城中乱成一锅粥,子龙杀红了眼,披头散发,全身是血。因其祖母年过九旬,无人扶养,我劝其换上百姓衣服,混在人群中逃出松江城。他已剃度出家,暂时隐蔽起来,但也暗中参与抗清。鲁王监国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节制七省军漕;唐王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我见他已安顿好,暂时无忧,便返回南京。”
黄毓祺道:“强敌当前,陈大人忍痛生存,保留力量继续抗清,确是英明之举。”柳如是道:“黄先生不惜出家为僧,亦是为了抗清大业。”葛明问道:“在江阴这段时日,我们消息闭塞,不知各路义军情形如何?”
柳如是道:“浙西各路义军大多被清虏消灭,还能征战的只剩下太湖义军。”黄毓祺问道:“隆武帝远在福州,鞭长莫及。鲁王监国在浙东,处在抗清前线,不知其势如何?”柳如是道:“听说鲁王监国借助钱塘江天险,打了几次胜仗,清虏暂时无法过江。隆武帝派兵严守仙霞岭,福建暂时无忧。”
正说得入巷,书生端来饭菜,还倒上米酒,说道:“老师,学生备了些粗茶淡饭,将就着吃罢。”黄毓祺点了点头,赞道:“乱世中,也难得你准备得这般精细。”书生坐下来,陪三人吃饭喝酒。柳如是着急赶回南京,吃完饭后,便匆匆告辞。
黄毓祺喝着茶,询问书生最近发生的事情。叙谈半个时辰后,黄毓祺起身告辞,葛明与书生把他送到渡口。看着黄毓祺坐着小船向江中驶去,葛明便离开渡口,沿江西行。在长江南岸寻找了十多日,没有得到戚玉的消息。
这日正午,骄阳似火,连道路上的沙土都热得发烫。葛明被晒得发昏,衣服也被汗水湿透,思量找个阴凉处休息片刻。见前方有片树林,急忙跑了过去。到了树林边,却听道林中传来说话声,便小心走上前,伏在灌木丛中,向林中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