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经营与为何04年落外资管...
深圳发展银行的前身是广东省宝安县的6家农村信用社。深圳特区成立后,归属深圳市管辖。1987年6家农村信用社合并进行股份制银行试点,改组为深圳发展银行。其早期营业基本集中在深圳特区范围内,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最早典型。随着股本规模的扩张,特别是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大批资金,使深圳发展银行迅速得到壮大。深发展的营业逐步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扩散,并走出广东省,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10省市建立了分支行。
尽管深圳发展银行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拥有了一定的营业基础,但其规模仍然较小。其资产规模不仅无法与“工、农、建、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而且在四家已上市的商业银行中排在最后一位
深圳发展银行在资产和利润的规模上,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在不同的数量级上。同另外三家上市银行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其中规模最小的民生银行在资产规模上也比深发展高出35%。所以,除了在深圳市之外,深发展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深圳,深发展以388。7亿元的资产规模位于当地银行的前列。由于国内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因此深发展的业务比较单一。2001年,其营业收入的74%来源于利息收入,12%来自于同业往来收入,10%来自于政府债券,其它业务4%。收入来源相当集中、单一。深发展也投资开发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并仍在不断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同时,深发展也依托这一系统推出了名为“发展卡”的借记卡服务和网络银行服务。但这两项业务,在深发展的利润构成中只有极小的比重。2000年和2001年,深发展在信息系统软件上的投入共约5000万元。
外部因素1993年至今10年时间,是中国金融行业进行全面行业调整整顿的10年,也是金融行业取得巨大发展的10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国内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这10年中,国内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每年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尽管近年存款利率直线下降,并开征了利息税,存款增幅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21世纪前20年中要实现GDP再翻两番的目标,届时,只要中国人口能得到有效控制,人均GDP将接近3000美元,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有巨大增长,从而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10年中,人民币存款名义利率水平从10。98%上升到20%以上*,而后又直线下降到1。98%的历史最低点。通货膨胀率则从两位数跌落,到近年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通货萎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也经历了较大的起落。巨大的不良资产问题逐步浮出水面。中国商业银行普遍的资本不足问题、呆坏帐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体制因素,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1998年——2000年,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不足问题,先后发行了2700亿金融债券,为国有商业银行充实资本金。深圳发展银行作为混合所有制的地方商业银行并未从中受益。它的资本金问题、不良资产问题只能通过一般市场手段解决——证券融资充实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公积、盈余积累来冲销坏帐
深圳市政府仍因其所属三家国有公司控制了18。02%的股权而在深发展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政府在企业中话语权太大,被认为是中国国有企业的致命伤。深发展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体制上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总起来说,法人治理结构不到位,资本补充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形成,加上政府为实现政策目标而进行干预,是深发展形成庞大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