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山下乡
“杨霄,他们都走了,回去吧,小心着凉,明天还要出工呢。”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一支小手搭上了杨霄的肩头。
“陈燕,曲敏她怎能这样对我,我发誓要他俩好看。”
见到陈燕,杨霄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再也忍不住,如同决了堤的河水哗哗地流了出来。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我早就知道他俩在一起,只是怕你伤心,不敢告诉你。你在这里,还是小敏告诉我的,她让我劝你回去。”
看到杨霄伤心欲绝的模样,陈燕也不禁悲从心生,哽咽着拿出自己的手帕,不停地替杨霄擦着脸上的泪水。
“杨霄,不要哭啊,你在哭我也要哭了。”
“杨霄,你是最坚强的男孩,一定要坚强啊。
“杨霄,你要想开啊!好女孩多的是,杨家就你一个独子,如果你出了什么事,杨伯伯他们怎么办,我们回去吧。”
陈燕竭尽所能,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方法极力劝说和安抚眼前的少年。
“是啊,如果不顾一切的乱来,自己出了事后年过半百的父母怎么办呢?”
“既然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自己的痛苦除了给亲朋好友带来痛苦外又能起什么作用。”
在陈燕的安抚和劝说下,杨霄终于慢慢的平静下来。
“陈燕,谢谢你!没事了,我们回去吧。”
陈燕扶着还在不断抽泣的杨霄慢慢走向了男生住地。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最后的一天终于到来,下午三时,参加排戏的同学按照原定计划举行了一次隆重的慰问演出。
最后一次同台演出,参演的同学都格外认真,获得了台下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
杨霄没有去看演出,在陈燕的陪伴下,默默地坐在让他曾经痛不欲生的水井旁。
演出结束后,班里会餐庆祝劳动体验任务和演出任务的园满完成。为此,区食品站特供了二十多斤猪肉,生产队送来了一头乌蒙山特有的黑山羊和一些时令蔬菜,经过做饭同学的努力后,还算丰盛的八菜一汤摆上了饭桌。
生产队没有饭桌,所谓的饭桌是用粉笔在打谷场的水泥地面上临时画的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老师和同学们就围着圆圈席地而坐。
会餐开始了,由于学生不准喝酒,明天又将分离,一时之间饭桌上很少有人讲话,连只要聚在一起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女同学也都沉默不语,只顾埋头挟菜扒饭,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杨霄,你平常不是没事就爱整一些歪诗吗?今天整一首来听听。”
为了活跃沉闷的气氛,苏老师对杨霄提议道。
听了苏老师的话,杨霄想了一下站起来说道,那我就作一首打油的吧,现丑了。
“同窗十一载;”
“友情似海深;”
“从今分离后;”
“苦乐难相知。”
杨霄念完了,却没有一个人鼓掌,分离的情结让所有同学沉默着。
完成了老师的任务后,受自己诗中意境刺激的杨霄,并没有立刻坐下,而是在同学们诧异的目光中,突然对着天空高声大叫起来。
“明天就要毕业了,中学生活就结束了;亲爱的学校,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再见了。我杨霄今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想念你们的。”
心情激动的杨霄,一边高喊,一边顺手把手中的碗筷扔向了高空。
杨霄的举动,让原来默不作声其实满腔热血的同学都沸腾了。
“别了,亲爱的学校。”
“别了,亲爱的老师。”
“别了,亲爱的同学。”
“别了,我曾经的恋人。”
所有同学嘶吼着,手中的碗筷、桌上的盘碟水杯。所有能扔的东西全部飞向了高空。
“碰!碰!碰!”碗盘碟落地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一群群的女生起身簇拥在一起放声痛哭。
“陈燕再见!”“小敏再见!”两名校花哽咽着拥抱在一起。
更有部分男同学对着天空嘶声力竭的高声狂叫。
混乱的打谷场中顿时一片狼籍。
“同学们……”
苏老师站起身来准备阻止同学们的疯狂的行为,却被马老师拦住了。
红着双眼的马老师对苏老师说道:“苏老师,今晚是同学们最后一次聚在一块了,这最后的一晚,就让同学们疯狂一次吧。”
“好的,马老师。”
说完,苏老师用力将自己的碗筷也扔向了空中。
“苏老师,你?”马老师呆住了。
“马老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大学毕业的那天晚上,想起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的同学。”苏老师的双眼也红了。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绿色的六冲河畔是美丽的赫章山城,我的家乡。”
“啊……”
“长虹般的大桥,直插云霄,横跨河上,雄伟的群山,环绕在我可爱的家乡。”
同学之中有人轻声唱起了流传在知青之中又被本地知青改编过的歌曲。
“再见吧妈妈,告别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载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
“啊……”
“未来的道路,多么曲折,多么漫长,生活的脚步,印在了偏僻的异乡……”
随着歌声,更多的同学加入了合唱,歌声伴随着碗盘碟落地的砰砰声在生产队打谷场的夜空中飘扬。
“……”
七月的一天,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火红的太阳好似不愿再移动,闷热的夏天让人喘不过气来。
顶着头上的烈日,乌蒙山脉深处的小县城赫章,一群又一群的人不断涌向城中央的人民广场,广场中间,十多辆解放牌卡车依次排成一行。
“今天怎么啦,这么多人。”一些人好奇地互相打听着。
“七六届高中毕业生今天上山下乡,你们居然不知道。我就是去人民广场送我侄儿上车的。”
“你侄儿分在哪?”
“六曲河区田坎生产队。
“哦,听说这个知青点还不错,距六曲河区不远,交通也还方便。”
“嗯。这个点听说是不错。”
“好像单位老赵的孩子今年毕业,我也去看看。”
“一起去。”
“好的!走。”
“六曲的上一号车,可乐的上二号车,野马川的上三号车……”
“看好车箱上贴的编号,不要上错了。”
“其他人靠后,靠后点,不要向前挤。”
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在拥挤的人群中用铁皮卷成的喇叭不停地高声叫喊着,额头上的汗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一层层油亮的亮光。”
“到了生产队,好好表现,争取两年后招工回来。”
“干重活的时候,不要逞能,注意身体。”
“这罐油辣椒要装好,小心不要打碎了。”
“……”
混乱的人群中,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叮咛声、嘱咐声,还有部分母亲的哽咽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