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这个沈翠翠和张大勇是同乡
三号首长就是郭参谋长。年前参加军区集训回来以后,感冒了一场,结果就引发了肺部伤口的重新感染。
郭参谋长的肺部曾经在一次战斗中被鬼子狙击手的子弹射穿,因为抢救及时,才保住了一条命。但是有三条肋骨被永远地剔除了。
这次感冒引起的肺部感染很严重。连续发烧半个多月。因为鬼子的封锁,药物紧张,一直没有医好。这次行动是全团拔营行动,也只好跟随部队一起行动。
眼见行动迟缓,郭参谋长怕因为自己和其他两个重伤员而连累整个部队的行动,就感到非常的过意不去。于是就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于是就假说自已有紧急事情,要直接面见团长和政委。
团长和政委急忙结束了特别会议,打发走三个营长和李义强四个人,让他们回到各自的作战单位去。而后便迅速地赶到距离身后十几米的医护队的住宿地,夜色中昏黄的桅灯下面,有几个伤员斜倚在一起。还有两个是躺在担架上的。
几个医护队员正在照护伤员们。
郭参谋长躺在另一侧的一副副担架上,在等待着赵团长和吴政委的到来。
赵团长和吴政委顾不得许多,咸鱼其他沙戈壁孤烟寒暄问候了一下,随即就直接朝郭参谋长走来。赵团长弓下腰伏在郭参谋长身边喊道:“参谋长”
“团长,政委”郭参谋长不好意思地用嗫嚅的声音说道:“是不是我拖累了部队了啊?”
“老郭!”赵团长说道:“说什么啊你这是什么叫拖累啊!”
“是啊老郭,你怎么能这样说呢?”吴政委也说道:“更不能这样想啊!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这有什么拖累不拖累的啊!”
“不对,你看看我们行动得如此地缓慢,这还不是拖累么?”郭参谋长执拗地说道。
这时候,沈翠翠端着一碗白开水水走了过来,道:“首长,您该吃药了。”
赵团长借着灯光看了一眼沈翠翠,道:“哎,这不是沈翠翠同志么?”
“报告首长,我是沈翠翠。”沈翠翠赶紧放下碗立正说道。
赵团长向沈翠摆摆手道:“哦,你忙你的沈翠翠同志。”
沈翠翠说道:“是。”
说罢就又端起碗那要给郭参谋长服药。
“哦,是的啊老赵,这个沈翠翠和张大勇是同乡哦,还喊张大勇叔叔开春上才参军来医护队”郭参谋长说道:“对伤病员的态度,可好了哦。”
“参谋长,这是俺应该做的哦。”沈翠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哎呀我这个病啊,真是给部队添麻烦了啊,给同志们添麻烦了哦”郭参谋长说道。
沈翠翠给郭参谋长服了药片,说道:“首长咋能这么说呢,你为打鬼子负了伤得了病,这是有功劳的,咋说是麻烦哦?”沈翠翠说道。
“说得好!”赵团长说道:“沈翠翠同志说得对啊,别说是因为负伤成了眼下的这样,就是得了病,也是因为打鬼子积劳成疾的缘故,就是有功劳啊何况你是伤口感染,咋说拖累不拖累啊!”
沈翠翠看一眼赵团长和吴政委,说道:“俺说话直来直去的,请首长多指点俺哦”
说着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赶紧给郭参谋长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
“诶,这个张大勇的小老乡,跟张大勇的脾性一样啊,是这么畅快开通哦该着是那个小李子有福喽哦”吴政委说道。
沈翠翠没有想到吴政委居然知道自己和小李子定下了终身的事情,于是就更不好意思抬头了。
亏的是在夜晚了,倘若是在白天的话,沈翠翠的脸庞必定又羞成红苹果了。
“首长,你们说话,俺去侍奉别的伤员了啊”沈翠翠赶紧低头离开了。
“哎我说老吴哦,你都把人家沈翠翠给说得害羞了啊,你看看你”赵团长故意嗔怪地说道。
“哦,这个沈翠翠是个好样的哦同志们没有不夸的哦。”郭参谋长说道。
“哎,我说老郭啊,你到底是想说什么哦,我跟老赵正开着会,你就吵着要见俺俩,到底为何事啊?”吴政委望着郭参谋长说道。
“哎呀呀,我真不知道你们俩在开会啊哦,那警卫员小高也没告诉我你们俩在开会你看看,我又打搅你俩了吧唉”郭参谋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这算什么啊,也帮不了你俩,你看看,这不就是个拖累么”
“哎我说老郭哦,你可不能这样说了啊,你的任务主要是养伤养病这也是旅首长的命令因为这,我和老吴一般地就不让你再为打仗的事情操心了”赵团长说道:“不过,我们俩有拿不准的事情,还是得来跟你商量的”
“嗯,是的哦老郭这不刚开了个会,营长们都刚回去就是执行旅长的暂停前进原地待命的电令,以及对敌情的分析研判”吴政委说道:“还是咱临出发时定的那个调子当时也是跟你商量制定的那就是先缓慢行军,佯装运动,没有新的大的变动只要让营长们认识到不能犯急躁,也让他们知道我们三个为啥定下的行动方案”
“是的哦老郭,假如有大的或者新的变化,我们会来及时向你通报,并且和你一起研究具体行动方案的因为你是我们的参谋长啊!”赵团长说道:“现在扑朔迷离,连旅长也命令我们停止前进原地待命。这说明旅长他们也在研究敌人的最新动向啊。不过,一般情形之下,威吓老吴就尽量打扰你,让你更好地休息养伤。”
“哦,我明白了我还以为鬼子又是来飞机,有事侦察的,我们却暂时停下来,是不是要有大的行动了呢”郭参谋长顿了顿,说道:“不过,我还是要说说我的想法和意见。”
赵团长和吴政委不知道郭参谋长要说什么,就相互看了一眼点点头,赵团长说道:“参谋长,你说吧,我和老吴听着呐。”
看书罔小说首发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