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战斗前夜
为了阿斯兰,看纳尼亚传奇的时候,双方对战,主角喊出这句话,就会让我有一种激动的感觉,真是太喜欢这种冷兵器的战斗了,热血的冲锋,这一周又将过去,新的一周即将到来,小飞的新书期也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希望各位能鼎力支持,助小飞再次冲上新书榜,如果,您还看这本书,觉得这本书还对您的心思,那么为了新书榜,请继续为我推荐、加油!
~~~~~~~
送别了谢鲲,王烈却更加忙碌起来。
按照历史的展,王与石勒之间的战斗随时可能爆、而因为历史已经被王烈改变,段氏一族此次还是会倾力帮助王浚、
石勒贼心不死,想要图谋幽州。而谢鲲一行的遇袭更说明石勒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通过谋杀谢鲲一行,嫁祸王浚,好让西晋朝廷对王浚失望,更会让刘琨对王浚更加不忿,那么他一旦攻打幽州,王浚可能不会得到任何来自西晋官方的支持。
当然,这些只是王烈自己根据历史的轨迹以及石勒的为人分析出来的,并没有对谢鲲说。
谢鲲的心里更倾向于这是一次来自西晋官方某些人的陷害。
王烈也看出谢鲲想要招揽自己,他不是不想跟随谢鲲,至少谢鲲能给他一个溶入主流社会的机会。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固然可以取得更多的机会,但王烈同时也知道一点,自己的实力不够强之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等于把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让更多的人嫉恨、打击自己。
乱世好称王,可最后真正得到善终的又有几人?
无数人身败名裂,战场之上的搏杀用命,热血如歌,却抵不过庙堂之上的构陷谗言。
王烈,不想做别人的垫脚石,即便只为了活的更好,也为了那光荣与梦想,他注定要站在这个时代的顶端。
很快,事情按照王烈的推算,不断的展着,先是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幽州境内,显然因为石勒要进攻幽州的消息已经流出,石勒已经开始抓兵了,而这些汉人为了防止留在襄国被石勒手下迫害,纷纷逃往附近晋朝占据的州郡。
不过王烈知道,这场战斗充满了意外,战斗之中,因为刘琨派族人刘希在中山聚集兵众,招揽人马,所以代郡、上谷郡和广甯郡都投向刘琨的势力。
而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局面的出现,让王浚误认为刘琨是在侵入他的领地,为了夺回这些地地盘,不惜撤回原本正在进讨石勒的军队,转以命他们对抗刘琨,又派燕相、胡矩与段氏一族合力攻破并杀害刘希,驱散原本聚集的部众。
内讧造成了汉家势力在北地进一步损失,不但给两人之间造成了无法弥补的裂痕,更败坏了王浚自己的名声,反而让石勒渔翁得利、有了新的展。
而现在,王烈要做的就是在这场混乱来到前再次稳固自己的实力,顺便尝试逆转一下历史的走向。
不管怎样,作为这一代最大的晋朝割据势力,王浚占据的幽州还是吸引了不少流民前来投奔。
于是,王烈吩咐胡大海率人在山下官道旁来了一个简易的茶棚、又搭了两间茅屋,冉瞻和苏良在山下带着几个机灵的兄弟看管。
大战在际,王烈开设茶棚就是为探听情报和收拢流民。
开战前,王浚和石勒肯定都互派密探探听对方的情报,这里是来往的官道,而那些探子十有要打扮成普通百姓模样,从这里前往幽州。
冉瞻乞活军出身,又被迫在石勒手下做过事,对石勒那一套熟悉的很,有探子过来,逃不过他的眼睛,至于晋军的探子自然让苏良去辨认,苏良在军中十分低调,除了自己的什里,几乎无人认识他。
当然冉瞻,却肯定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他可是石勒重点通缉的对象。
王烈干脆把山上养的黑猪的猪毛剃下一些,粘在冉瞻的颌下,又给冉瞻脸上认为的黏贴了一道疤痕,让冉瞻变成了一个凶恶的虬髯大汉。
如此,一个凶神恶煞的虬髯大汉、一个满脸憨厚的少年,几个粗手大脚的男子、女子,在山下挂起了胡家茶棚的旗号。
对于这个名字,胡大海抗议数次,这憨货觉得自己的姓氏应该书写在大纛之上,让敌人望风而逃,而不是写在一块棉布上吸引流民。
但王烈的一番话让他心花怒放:“这是你个人的一小步,却是我们鸡鸣寨、我们狂澜军的一大步,这些日子招揽来的人马就是我们迈大步的基础,海叔你想啊,将来我们若扬名立万,这些被招揽上的第一批兄弟谁能吧不记得你的名号呢?”
胡大海眉开眼笑,连连点头,仿佛自己距离胡大将军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茶棚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正是收服流民。
而王烈的展计划,也正是要从这些流民之中入手。
前文说过,两晋流民多豪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既然不甘死去而背井离乡,就已经比一般百姓多了一丝反抗的桀骜与勇气。更因为能在这样残酷恶劣的流浪道路上,经过官军欺压、胡人杀戮、盗匪劫掠而活下来的人,绝对是优胜劣汰下的产物。
王烈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救助大多数,但至少可以给这些物竞天择后生存下来的汉家百姓一个机会,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有来往的带着家眷的流民,苏良或者冉瞻就会上去搭话:“兄弟要去哪里啊,来来,喝碗茶”
“幽州现在也不太平啊,像兄弟这样的去投军怕也只能从步军做起,啧啧……”
“步军知道是什么嘛,就是送死的炮灰,不瞒你说啊,我有个兄弟就是在幽州做步军的,结果第一次上阵就死了,留下老婆孩子没人养啊。”
“你问我那朋友叫啥,叫胡大海呀,唉,命苦的人……”
“你若不想像我兄弟那如此,家眷老小无人照顾,那就来我们寨子啊?”
“我们寨子好啊,就说那胡大海在我们山寨,嗯他老小在我们山寨,受人照顾。”
“……”胡大海悲泣,为毛受伤的总是我?
如此劝说,苏良憨厚的面容着实打动了不少人。
当然,王烈也不是什么人都要,选择的一般都是青壮,而且所带家眷最好不过三人(人口果然是展的基础,王烈现在也暂时不缺银钱和粮草,但毕竟展空间太小),而且一定要选那种忠厚老实类型的。
并不是王烈不想收服更多的流民,只是山寨的人口基数有限,而且让大群的不了解底细、没有经过训练的流民加入,反而会让山寨的战斗力降低。
而且,王烈特意强调,只要带家眷的流民。
与当日冉瞻带领的乞活军则不同,几乎都是孤家寡人,多年来一直东奔西走和胡人作战,和石勒手下有血海深仇,自然不怕他们会投降石勒。
而这些刚刚离开故土的流民则不同,心里未必对石勒有多少恨意,而将他们的家眷留在山上,好好对待他们家人,他们才会有归属感,才会为山寨尽命。
王烈定下的标准是两百青壮,五百以内的家眷。
这样苛刻的选择下,十日后,胡家茶棚关门大吉。
在冉瞻和苏良口中死了无数次的胡大海也终于可以含笑瞑目。
经过统计,山上的青壮数量突破五百人,总人口也过了千人,虽然过了预计,但对于已经建好两个分寨的鸡鸣寨,展示还能消化容纳。
而王烈手下的兵力也终于过了标准的一幢。
王烈要求之前的兵卒,三个老兵带两个新兵,一定要在半个月内教会这些新上山的青壮基本的队列和出枪之术。
铁匠周兴那边自然也是抓紧打造长枪枪头。
同时,上次解救谢鲲,从那些死人身上得到的百余具弓弩也被王烈了下去。
弓箭手训练不是那么简单,但弩手训练就相对容易的多。
这批弓弩有弓箭九十余副,手弩却只有十二把。
王烈将其中一把手弩交给了铁匠周兴,又结合自己后世在网络看到的手弩模块画出了图形,让他尽量仿制出来。
其余的交给了苏良,因为苏良作为骑兵,对骑射也算精通,由他挑选出三十个身长臂长、摸过弓箭的汉子,其中十人使用手弩,另二十人使用弓箭。
这些人,将作为山寨远程打击的保障。
不求他们短期内成为神射手或者什么精准射击,但求能张弓、搭箭、射击,学会标度、漫射。
不要小瞧这三十个经过严格训练后的弓箭手的威力,只要能在与敌对阵的时候,射出两轮箭雨,绝对会敌人产生巨大的威慑。
宋时,宋朝士兵身披步人重甲,数万人却往往被数千蒙古骑兵击溃,并不是说他们在对阵中很快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往往是对方在他们攻击的范围外,数阵箭雨射来,如果指挥官这个时候没有挽救颓势的办法,宋朝步兵就会很快崩溃。
那种在敌人箭雨袭击下,却无力反抗的压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坚持的。
王烈现在做的一切都是自保,任何一个增强自己实力的机会,都可以让他再乱世中活的更好。
尤其是苏良和冉瞻在官道上开茶棚的时候,曾经抓住过一个来自石勒方面的探子,在酷刑威逼下,那个可怜虫交待:“上次追杀谢鲲不成,所有人马消失的无影无踪,已经让石勒动怒,而且怀疑是在章武郡这一代遇到了不测,所以特意借与王浚开战前派出几路探子来这边探查。”
王烈知道这个消息后,更加注意山寨的安全,山寨内只许进入,不许下山、甚至不许出寨门一步,有下山处寨的必须经过他本人同意,否则就当叛逃论处,直接杀死。
当然重罚之下也要安抚,凭借在刘氏庄园抢到的三万石粮草,一百万铜钱,加上山寨里的鸡鸭猪羊,王烈给山寨中百姓制定的待遇和伙食相当不错。
只要他们认真为山寨干活,开垦山上的荒地,建设山寨的防御,每人每天都有管够的面饼和米饭吃,每七天还会吃肉改善伙食,至于那些老弱,王烈也依前言,只要他们所依附的青壮肯努力干活,也照顾他们吃喝,并且持的还要比年轻人好。
此举更赢得了山寨百姓,尤其是那些有家眷青壮的欢迎,毕竟百善孝为先,国人的观念里,王烈这种行为就是义举,是要回报的恩情。
山寨里有吃有喝,领虽年少,但管理的井井有条,手下几个副领也都是豪杰之相,跟着他们在乱世里求生很不错。
山寨之上,日月如梭,王烈也是争分夺秒、不敢懈怠,在度过了将近月余的安稳生活后,王烈布置在章武县城的探子回报,说县城里有调兵遣将的迹象,县令大人要来这一带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