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凉州王
第二百二十四章,凉州王
荀奕一直用敌视的目光看着王烈,王烈也不在乎他的敌意,自在一旁寻了个位置,跪坐在地,与再次从外边返回的北宫纯闲聊。
而其他官员看王烈被荀奕敌视,却都选择了避开他,显然这荀氏父子虽不居于长安,但权势颇大,而且党羽也很多,这些外郡官员也看他们颜sè行事。
王烈却是毫不在意这种待遇,他本来就不喜欢这些小人脾xing的人说话,反而乐得清净无事。
谢鲲却不同,这些官员许多是他相识之人,虽然政见、xing情不同,但毕竟都曾同朝为臣,碍于面子,谢鲲还是与让他们打起了招呼。
但谢鲲眼见王烈如此冷漠态度,也知道王烈不喜欢这些人,却是无奈苦笑,和他们攀谈几句,终是话不投机,说了几句面子上的客套话,谢鲲也加入了王烈和北宫纯的谈话,不再理那些人。
众人正闲谈间,忽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一身华服,个头不高,面sè微黄,似乎有疾患在身,在一双眼睛却是十分有神。
众人一见,却纷纷上前,或称西平公、或称张大人,就连一直不说话的荀组都走过来对那人拱手致意。
那人却面sè严肃,除了淡淡的回了荀组一礼外,却根本不搭理其他人的问好,反而是目光四下扫看起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人。
蓦然,他的目光落在王烈和北宫纯身上,却是一喜,大步走来。
王烈见他走来,心下却是一愣。
放眼大晋,在王烈的印象里似乎只有一个西平公的爵位。
那就是凉州刺史、太尉张轨。
但张轨年前已经病故,那么现在就只能是他的世子,新任的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张寔。
这边,北宫纯见张寔走来,也是有些jī动,却对王烈拱手道:“主公,这是我曾经的少主张寔,张氏父子待我不薄,望主公能允许我拜见他”
王烈立刻道:“大丈夫恩怨分明,理应如此,我与你一同去拜见他”
北宫纯却是大步迎了上去,抢先躬身行礼:“纯见过西平公”
然后就要拜倒。
张寔却是一把扶住北宫纯,惊喜道:“好,好,北宫将军你能安然无恙,我很高兴自得知你和那些勇士被俘的消息,家父就一直很不安,他这些年总要念叨,说对不住你们这些流落在外的凉州勇士,一直到他去年郁郁而终都还在惦记你们的去留,若知道你现在和好,家父在天之灵也会心安不少。”
北宫纯一听,眼圈一红,悲声道:“让老大人惦念,纯之罪也。”
说完又反复上下打量着北宫纯,笑道:“北宫将军,你何罪之有?不但你没罪,你麾下那些勇士也都无罪,你们做的很好我在武威时,听说你们两千人马就击退敌人十万雄兵,我都为高兴;你被刘聪逆贼所擒后,我一直心下焦虑、怕你的清名毁于一旦,但父亲说你忠勇,若被擒或为手下袍泽屈身,但绝不会帮助他们迫害我汉人,却是果真如此。年前,听说你率人马逃出左国城,回到了长安,我本该派人来襄助,但那时家父刚刚过世,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凉州局势又有不稳,我这些年……身子也吧太好……这才耽搁下来,北宫将军,要说不对,也是我们张家对不起你,更对不起那两千兄弟,这次我来就是准备接你们回去的,你们家中的父老都很好,一切皆按你们在时照应。”
北宫纯闻言,终于忍不住眼泪,流泪道:“多谢大人惦记着我们,一直帮我等照顾家小,不过这次我已经决定,不灭匈奴,却誓不回凉州,还请大人谅解。”
张寔听了,略有些失望,却是点点头:“好男儿正当如此,从敌人身上失去的,就要从敌人身上讨要回来,这才是我武威汉子的本sè”
说完,却是抬头看向王烈,拱手道:“想必这位就是义助我凉州子弟的王烈、王将军吧?”
王烈忙拱手道:“正是王烈,早就听闻西平公父子忠勇,在凉州抵抗胡虏,今日才得相见。”
刚刚张寔和北宫纯的对话,王烈都听在耳中,对这个豪爽、仗义的西平公很是欣赏。
张寔点点头,拉住王烈的手道:“现在朝堂之上,多的是狐狼鹰犬,却很少有将军这般重义重情的人了,那些浅薄之徒以为将军寒门出身,不肯与将军为伍,真是有眼无珠今日寔一见将军,见将军果然是少年英雄,气度不凡。今日起,寔愿与将军为盟,一东一西,共抗胡虏,将军意下如何。”
张寔这话说的颇为大声,顿时让那些不屑和王烈说话的人造了一个满脸通红,张寔这话等于是嘲笑他们有眼无珠,狗眼看人低,这话如鞭子一般抽打在他们身上。
虽然心下恼怒,但张寔的家世和权势都不是他们能惹起的,其实就算是王烈,他们也只敢这般轻视,却不敢真正上前挑拨、触怒,也正如张寔所说,这些人不过是些狼狈之徒,面对真正的强权却只会暗中嫉恨、诋毁,根本不值得他们在乎。
王烈闻听张寔所言,却是立刻回应道:“烈愿与西平公共进退”
张寔闻言,哈哈大笑,两人却是因为北宫纯和那些西凉子弟的原因,都觉对方是豪爽之辈,没有龌龊心思,却是一见如故。
随后谢鲲也上前见过张寔,他们也曾经在洛阳时相互见过,却也算是熟人,而且当日张寔的父亲张轨曾十分欣赏谢鲲,甚至在永嘉之乱初期,邀请过谢鲲前往凉州定居,谢鲲考虑再三,觉得那边地广人稀,而且远离中原,不符合谢氏展的战略,却是婉言谢绝。
但虽拒绝了张轨,情分却在,和张寔也是谈笑风生。
那边荀组、荀奕父子看着这一切,却是微皱眉头。荀奕更是悄声对荀组道:“父亲,你看这情况,张寔怎么如此看重王烈小儿?”
荀组摇摇头:“无妨,张寔权重,但这次来不过带了三千兵马,而且他素讲究忠义正统,只要能定死了王烈的罪,他不可能为只有一面之缘的王烈得罪满朝文武的。”
荀奕听了,赞道:“父亲深谋远虑,这次定要让他们好看”
荀组却轻喝一声:“事情还未成,怎可如此轻浮,你这样如何接替我的基业”
荀奕忙诺诺称是。
又过了一刻,只听钟鼓之声不断响起,接着外边传来一阵脚步声,听声音足有百余人,但却一点交谈之音也没有。
谢鲲却低声提醒王烈道:“现在百官正在拜见至尊,等他们全部拜见完毕,再有一会儿就能宣我等上殿参拜了。”
果然,又过了一刻,只听得一个尖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宣太尉,领豫州牧、临颍县公荀组等人进殿”
顿时,屋内众人齐齐起身,片刻一个须皆白,相貌端正的老者带头走出屋外,却正是那太尉荀组。
虽然荀组对王烈轻视,但王烈却不敢对荀组有轻视之心,甚至很是提防。
因为王烈对历史上的荀组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这个老家伙虽然名声不显,但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实权人物。
作为颍川荀氏的长房,这荀组却是前任丞相荀勖的儿子,虽不是荀氏这一代的族长,但却颇具人望,可以说是出身高贵、位高权重。
而且,在他还未入仕的年纪,大晋当时的太尉王衍偶然遇到他,赞叹说:“夷雅有才识。”
王衍这个人属于比较喜欢品评名士的人,说句好听的是喜欢为伯乐、说句难听的就是很自以为是,他曾看好的很多人物,后来都成为了祸乱大晋的蛀虫,此却是后话,这里不提。
王衍在见过荀组后,大加赞赏,随后竟然立刻推荐荀组为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不久,司徒王浑又聘其为从事中郎,转左长史;历太子中庶子,荥阳太守。历史上,官终司空。
但荀组和其兄荀藩真正的迹,却是在永嘉之乱后的投机。
在洛阳被破后,这兄弟二人迅投靠了司马睿,甚至在阳城建行宫,传檄四方,推琅琊王睿为盟主。
而司马邺这边的长安城政权,为了拉拢他们兄弟,也不断给荀组加官进爵,甚至连他的亲眷也多有封赏,如加太夫人、世子印绶。
在建兴二年,荀组就已经做到太尉,领豫州牧,假节(有权杀戮二千石以下的官员),这样的厚恩却拉拢不住荀组的心。
以为他已经认定长安四面强敌环伺,不能长久。
但身为接受厚恩的臣子,你不帮扶朝廷也就罢了,荀组反而一心附从司马睿,一直滞留在阳城一带,为身在建康的司马睿摇旗呐喊。
期间,司马邺数次召见他,他都百般推脱,不肯前来。
不过,这期间他却时常派自己的儿子荀奕来长安拜会朝堂内的诸臣,而且广洒银钱,却是在长安百官中博得了一个不图虚名,为国家固守中原的好名声。
因此,在王烈看来,荀组是属于典型的位高权重,却不思报恩的代表。
而且,这样所谓“识时务,明事理”的人官做的越大,对这个国家的危害就越大。
因为其一切行事,皆为sī利,根本对国家毫无益处;甚至如果国家有难,他还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出卖国家来换取利益。
其实,就算没有这些,王烈将来也不会放过荀组,虽然名义上他是荀崧的堂兄,但只要他继续支持司马睿,就必然要成为王烈的敌人。
而对于敌人,王烈又何曾留情?
这次,荀组却忽然应诏来到长安,也不知道有何目的。
但王烈知道,不管荀组的根目的如何,自己无意间教训了荀隆,得罪了荀弈,也就等于得罪了荀组一般。
以荀组这种人的xing格,表面上必然冠冕堂皇,但内里不一定设计了什么yīn谋诡计来对付自己。
此刻,面对始终沉默xing格温和的荀组,以及一脸怒气,怒目而视的荀弈,王烈却心念急转,想着一会当如何处置。
刚刚他虽然已经派北宫纯去通知孙安,孙安办事一向稳妥,只要不出意外,必然能按照自己的要求通知到该通知的人。
可是,这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感觉,还是让王烈有一种很深刻的危机感。
谢鲲这边刚刚已经知道了王烈教训荀隆的事情,但他并不是那种很擅长政治斗争的xing格,若说大局观,谢鲲是一等一的人才,但论起这种朝堂上的yīn谋诡计,谢鲲还真不是荀组这样老狐狸的对手,此刻见王烈沉思,心下也是焦虑起来。
心下却只能暗想,若一会真在朝堂上生什么,他却一定要站在王烈一边,只是不知道自己那些旧交好友,还有一些刘琨的旧友能否帮助王烈?
最好的结果是和荀组暂时何解,毕竟自己这边事先没有串联好。
但谢鲲却不知道,王烈这小子现在想的并不是什么和荀组和解,而是想象如何和堂堂的太尉大人在朝堂上对峙冲突,并反戈一击的场景,定然要更要大惊失sè,说什么也要想办法阻止。
不过,王烈却很清楚,今日就算自己不去招惹荀氏父子,他们也必然有对付自己的招数,否则荀组就妄为历史上的名气了。
所以,与其留着这样一个祸患在身边惦记自己,莫若今日就把他们全部引爆,再一点点清理干净。
一路思索,王烈等人却是很快就走上了长达九十九级的台阶,进入了前殿之内。
王烈这才有机会抬头观看,只见这大殿长约一百五十丈,宽约一百丈,殿内房梁高耸,举架绝对过了十丈,大殿内此刻已经坐满了身穿红褐sè官服的群臣,足有近两百名,这还只是长安城近万官吏中的一小部分。
也不知道一个长安城,靠什么养活了这么多官吏,就算现在各地商旅多以长安为中转地,而现在关中一带因为战火原因,田地荒芜,每石粮都要卖上数千钱,再加上这些官吏的粮饷,以及附庸他们生存的十数万的文士、家奴,这些开支却都要从那可怜的税收里支用。
“怪不得这长安一朝一直叫穷,入不敷出,原因却还是出在这政府内部……”看着那满堂的百官,王烈暗想。
不过这些事情暂时也不是他能管辖的,只是从这一刻起,王烈却愈的对眼前这个腐朽、庞大的官僚阶层愈的不满起来,若能消灭,则一定不会保留。
此刻,在群臣簇拥下,这大殿中最后的位置,却是一个三丈左右的台阶,台阶上是一方平台,台上上一张龙案,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跪坐在案后,想来那个人就是至尊司马邺。
在荀组的带领下,王烈他们这帮外臣却是立刻跪坐在地,面对司马邺低拜礼。
这时代,还没有山呼万岁的习惯,众人只是对着司马邺行礼后,说了一些恭祝他的话……
司马邺却是在龙案后微微抬手,用略显稚嫩的声音道:“诸公请起,请一旁坐吧。”
说完,一挥手,几个宦者却是立刻搬来铺垫,放在了大殿两侧的群臣间,众人按品秩分别落座。
至始至终,王烈也没细看司马邺长得是何模样,一是距离太远,二是晋时虽未像后世那般不可偷看、正视君王,但总要讲究个理解,臣子跪拜时还是不能随便张望的。
而跪拜完毕后,王烈就被宦者们带着去殿下落座,王烈的五品武将官职在这大殿上的百余名官吏中实在微不足道,却和北宫纯这个五品的一州督护以及谢鲲这个三品的一州代刺史坐在了大殿最靠近殿门的地方,这个位置再看司马邺,就算以王烈的目力也只能看见一个小小的隐藏在暗中的身影。
想来,这大殿却是故意修造成这般模样,就是为了让君王有一种高高在上,脱于臣子外的玄虚。
而谢鲲本来是可以坐的更往前的,但他却选择和王烈在一起,王烈自是十分感动。
荀组则和荀弈做在了靠前的位置,想来荀弈也是沾了他老爹世子印绶的光,虽然无甚功劳,但却可以获得爵位的封赏,位列高官之位。
王烈却是毫不在意这些,只是认真观察一切,然后对四周官员笑笑,就坐了下去。
殿内,众人皆已落座,司马邺先询问朝中诸臣,是否有什么事情需要汇报,又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处理。
因为不是每天都召开这样的早朝,甚至半个月可能才会召开一次。
而每一次,司马邺也几乎没有什么机会真正表什么自己的看法,主要就是麴允和索琳的尚书台述说了一些近日的政事。
司马邺自然是一一按照麴允和索琳的意思去办理,几乎是毫无主见。
朝中众臣却是漠然无语,看来早已经是习以为常。
自古主弱臣强,就是这般模样,更何况司马邺能当上这个皇帝,也是索琳、麴允他们的拥立之功,而且索琳虽强势,但也并没有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更不会如前汉董卓那般,帝皇、肆虐后宫。
所以在这些臣子看来,司马邺年少,又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能力,得到这样的待遇也算公平。
朝堂上,君臣你来我往,一团和气。
这索琳也不愧是能臣,政务处理顺畅,而且不偏不倚,群臣也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司马邺如此信任他也自有道理。
但很快,朝堂上就生了争执,起因是索琳忽然提议,说要在群臣中选拔任命一个新的尚书郎,说什么司马邺政务操劳,需要人帮扶。
而选择出的人选,自然是索琳的亲信。
现在的尚书郎宗敞,是属于中立派系的代表,不偏不倚,所以这个新加任的尚书郎的位置就显得极其重要。
所以,索琳的这个任命,立刻就遭到了一支有说话的南阳王司马保的强烈反对。
司马保却道:“尚书郎位置重要,乃皇帝的执笔之人,应任命更有贤德、有能力处理繁琐政务之人。”
索琳闻言,冷笑一声:“那王爷觉得哪一个合适?”
司马保却道:“丞相府掾吏史杨次,品行良善、忠厚,刀笔纯属,可充此职”
索琳一听,不屑道:“王爷,这杨次可是您的亲信,您这样处理未免会引起别人争议把?”
索琳一话,他这一边派系的大臣立刻有人跳出,大声禀奏:“陛下,杨次只做过丞相府掾吏,经验不足,不足以担当尚书郎这样重要的近臣的重任,而且尚书郎一向是由尚书台派遣任免,似乎与丞相府无关。”
司马保这边一系的人马闻言,立刻跳出一人道:“一派胡言,尚书台任免不假,但也要经过至尊批准,而且你们只有任免权力,并无选择权力,你们可以推荐人选,我们为什么不能?”
索琳这一派也不甘示弱,立刻开始反击,一时间,两派的大臣却是先后起身争辩,整个朝堂变得有若菜市场一般,乱哄哄一片。
却是全然不管台阶之上的司马邺脸sè越来越难看。
至始至终,王烈都未一言,却是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一切,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第一次看见,却是新鲜无比,而且其中的关节都需要他细心观察体会。
北宫纯却是不屑道:“这些人为一个位置吵来吵去,平白耽搁许多时间,我前日看索仆射也是个能吏,若是他推荐之人能力也当不错,理应任用才是。”
王烈却轻声道:“这种事情往往不是用最有能力的人,而是用最合适的人。”
北宫纯问:“那什么样是最合适的?”
王烈笑眯眯道:“能让他们都闭嘴的就是最合适的。”
这一争执,却吵了足足有半个时辰,索琳这边却是慢慢落了下风。
却是因为这两日索琳的盟友上书左仆射麴允一直告病在家,没有上朝,而那边镇军将军胡崧却忽然跳出来支持司马保,胡崧虽投靠司马保,但其本身也是位高权重,可以算做事在场军方的代表,他一说话,很多军方的人也开始点头支持司马保。
司马保一派却是洋洋得意,仿佛胜券在握。
北宫纯叹道:“总算可以结束了。”
王烈却摇摇头:“不可能,这杨次才干是有的,但品行着实一般,索琳一派肯定会抓住这一点反击,而且就算索仆射提出的那个人也有些资历不足,却不知道索琳怎么会拿出这样一个人选,好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