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向现实妥协
第172章 向现实妥协
2001年的时候,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信用卡分期购物应该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陈非凡浏览着网上的帖子,发现持疑义网友的居多!特别消极和正面的评价都很少!持观望态度的反而是最多的,陈非凡也不希望粉丝们没有考虑清楚就申请。一旦他们没有考虑好就申请,极有可能出现信用事件。
从个人合理理财的角度来讲,信用卡消费是有必要的!毕竟它有大概50天左右的免息期,这段时间你完全可以放入余额宝等具有稳妥收益的基金里面获得些收益,虽然这点钱可能不多,但这是一种理念!
但是,对于很多剁手族来说,信用卡就不见得是好东西了!人刷卡消费和用现金消费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信用卡没有给你带来直观上花钱的感觉,造成不了你心理上花钱的波动,等到账单来时,你才可能发现已经超额消费不少,甚至无力偿还!
反正一句话,最终所有的主动权都还是在粉丝手上!陈非凡虽然想的很美好,但很快,报纸上就出现了批判黑洞商场推出的信用卡分期业务的报道。《楚天都市报》以“信用分期的漩涡”为题,对黑洞商场的这项业务,进行了详解,并对它以在校大学生为推广主体进行了重点批评!观点倒也中规中矩,文中认为这极有可能使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陷入信用风险。类似的报道有不少,陈非凡看了也不生气,这些报纸说的也没错!在大学生推广确实存在这个风险,对于合理的批评他还是接受的。所以在接受东方卫视胡菲芝的采访时,他说道,“我虚心接受这些批评!商城在每个人提出申请时,都会对他们进行风险提示,在粉丝了解清楚后且在他自主的申请后,才会有后续的步骤!另外在金额上,本次信用卡的额度统一是2000元,也就够买一部Bpod或者两部Bpod-shuffle,风险还是可控的!”
“对于每个持卡用户的信用记录我们会全程监控,对于信用记录好的粉丝,我们会和招行逐步合理的提高他的信用额度!”
陈非凡的这番讲话算是给予了众多媒体一个回应,推广活动至此在他手中就算结束了。还是老规矩,他只管开头,后续具体执行和细则的出台,就甩给张麦琪等人负责了。
接下来,陈非凡脑海***现的就是缺一个物流公司的合作伙伴了。网上购物,最后的五公里,运送环节非常重要!看遍国内公司的快递行业,能称高端的也就达丰了。但这个时候,达丰覆盖的也就一些大中城市,陈非凡也没有别的选择。
邮局虽然覆盖广,但那速度实在是让人蛋疼,它本身的地位也不是高端,这显然不符合黑洞集团产品的地位。
高端的塑造,意味着所有环节都要囊括在内,物流运输也不例外!不然,客户买了你的产品,结果等了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拿到,那体验效果在心理上首先就大打折扣。如果再发生产品无端损坏或者盗失,那就更坑了,这显然是陈非凡不能接受的。
但当陈非凡了解下来,才发现2001年的达丰还没有将目光转向天空,还发展到后世大范围的隔日达业务,这下他坐蜡了!这意味着达丰暂时也不符合自己的要求!
前世,经常往返于香港与大陆的李卫有时会受人之托,捎带货物出入境。从父亲那里借到10万元资金后,22岁的李卫与几个伙伴合作成立了专送快件的公司,并于1993年3月2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注册成立了达丰公司,创业初期公司只有6个人。
“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李卫“割价抢滩”的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业内称之为“老鼠会”。
在这样的疯狂下,到了1997年,李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这时的李卫,不过26岁。
1999年,李卫已淡出公司日常运营管理。但在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后,他展开了顺丰历史上的最大改变。
原来,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李卫开始强势收权。
李卫曾说:“顺丰提出差异化经营后,承包网点收回直营便遇到了很多麻烦。当时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当时,曾一度传言有可能让李卫付出生命的代价,时至今日,李卫走到哪里,总有几位随行的保镖跟从。
2002年,李卫收权成功,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一年后,非典爆发,人们都不敢出门,顺丰迎来转折性的发展契机。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
2003年初,借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丰顺势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包机5架的协议,第一个将民营快递业带上天空,为顺丰的“快”奠定江湖地位。陈非凡倒不至于这么详细了解达丰的发家历史,但是对于他的掌门人李卫,他前世时倒有所耳闻。这是个十分强势的人,对达丰100%控股,为了收权能够将自己父亲和姐姐毫不留情面的扫地出局,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演戏。但对达丰明面上100%控股这个是不假的。行业里有这样一个传闻,“有VC想给李卫融资,但李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50万只为和李卫吃个饭”。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也在找寻李卫,付给咨询公司的佣金为1000万美元。
陈非凡也自问没那魅力能够说服李卫让他入股达丰,没有任何人能介入李伟的达丰王国,尤其是在2001年这个时候。
陈非凡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去发展快递业务,但他对这个行业不是很了解!虽然他前世也接收过很多包裹,但是这里面的运作机制,他完全不懂!而且有一点,能在快递行业里混下来,还如此成功,没有点黑白两道的关系不可能玩的转,他不想费这心思去经营。这也有违他坚实的“关系”原则。
虽然陈非凡了解到此事的达丰还没有发展到自己想像中的样子,但是,他还是尝试性的以自己的名义发了一份公函前往达丰。他打算先尝试接触下,至于能有没有后续进展再看。
既然达丰目前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那陈非凡只能退而求其次,让粉丝在网上下订单,然后再由他属地的代理商送货上门了。
这样做,大致和粉丝到代理商的体验店购买是一回事的,但是不同点在于,粉丝这样可以享受送货上门的待遇,也不用在商店内排队购买!早在当初招全国各地代理商的时候,陈非凡就把每个省的代理权在名义上只给了一家公司!这个时候,这样布局就发挥出作用了,由这些代理商来送货,正好可以发挥他们渠道的作用。为了照顾代理商的利益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陈非凡决定在代理返利上再做出些让步,每部Bpod和Bpod-shuffle的返利上再多让出20元,足够让这帮人兴奋了。
相比于陈非凡布局的互联网金融,这些让利都是小钱!这原本也不是他的本意,但奈何现实就是这样,他虽然有钱和重生的意识,但是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也只能顺应,不是哪方面都能去改变的。
陈非凡将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份简单的意见书,然后让乐熙转交给了张麦琪。
到这会,有个问题就摆在陈非凡的面前了,各省市的代理商对于自己的运营渠道建的怎么样?之前,在代理渠道上,他的目光只停留在了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因为这几个城市的代理权还在他手中,关注的也多!但是这之外的省市,渠道建设的情况,他一无所知。出于权责上的考虑,这部分陈非凡完全交出去了,按理他是可以不管的!虽然当时公司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但是下面这些大权在握的省级代理商到底有没有执行,就只有天知道了!一想到国人最喜欢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套路,陈非凡心里突然有种很虚的感觉,他觉得很有必要到下面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