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香积寺
香积寺藏在深山之中,通过子午谷的一条小路可以到达,已经离开了官道两里。
香积寺的远方是巍峨延绵的终南山,山势陡峭,如一条青色的巨龙横亘在关中平原上,阻断了关中南下的道路,也成为关中的天然战略屏障。
香积寺在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原,距长安城南17公里。建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是佛教净上宗的门徒为安葬和祭拜其第二祖师爷善导和尚修建的。
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因此得名;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
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来自山东临淄的唐代名僧善导和尚,学识渊博,在这里建寺修行,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般舟赞》等经文。
佛教是唐朝的国教,听说终南山出了圣人,唐高宗李治大为振奋,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寺院因此取名香积寺,后人把善导比作香积佛。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过香积寺》,诗中作者很有感悟的描写了众香之国香积寺的幽深、静谧和闲淡。
翻过了山岭,香积寺赫然在眼前。
香积寺地处平旷,高大的山门炫耀着佛门普照的光辉。
庄严厚重的庙宇,让人肃然起敬,凡心尽退。高仙芝等人肃然起敬,牵着马匹,恭敬地走进了庄严的宝刹。
进了寺院,一个小沙弥合掌问讯道:“各位施主,请问是降香……”
郑德诠打断了小沙弥的话,斥责道:“我家将军到来,还不把寺院管事的召来?”
高仙芝白了郑德诠一眼,说道:“小师傅,我等遇到一位伤者,还请云山长老前来救治。”
小沙弥看了看担架上的秀才,说道:“各位施主请随小僧到后堂歇息,小僧马上知会云山长老。”
高仙芝等人到来后堂,这是布施善人休息的地方,房屋整洁,一尘不染,佛香弥漫,让人顿时得到心灵的空旷。
高仙芝吩咐将秀才放到榻上,然后背着手在后堂里闲看。
不多时,一声“阿弥陀佛”开道,一个须发皆白,满面慈祥的老僧人走了进来。一个年轻的知客僧紧随其后。
不用说也知道,这就是声名远播的长老云山。高仙芝合掌施礼,问候道:“想必是云山长老,高仙芝见过大和尚。”
云山长老打量着高仙芝,一丝惊异的目光一闪而没,呵呵一笑,朗声道:“高将军年轻有为,他年必为国家栋梁,我朝有福,有高将军为国征战。”
高仙芝被夸得不好意思,腼腆地说:“不敢,仙芝得蒙父荫,在军中效力。以身许国,唯有为皇上死战而已。”
郑德诠在一旁夸耀道:“我家将军人中龙凤,打架斗殴的手段空前绝后,前途自然是大大的。”
云山长老呵呵一笑,说道:“我佛慈悲,高将军建功立业自不待言。小施主如果遇事少说两句,多存善念,也能得一些富贵。”
郑德诠不满了,嘟嘟囔囔的反驳道:“难道大和尚嫌我多嘴了?我可是实在人,从不乱说话的。”
云山长老双手合十,说道:“不敢,个人有个人的造化,不能说的。小施主但记住老衲一言,今后必有益处。”
大和尚郑重其事,语带禅机,郑德诠再傻也听出来不一般,登时张口结舌,平时的伶牙俐齿和胡搅蛮缠都不见了踪影。
高仙芝斥退郑德诠,该干嘛干嘛去,闲着没事儿打滚都成,就是别留在这里丢人现眼。然后指着秀才说道:“仙芝今日赶路,遇到这个秀才,此人伤势极重,流血过多,还请长老救治。”
云山长老蹲下身子,用湿毛巾擦干了秀才的脸,伤口有又鲜血渗出。
云山长老挥手让知客僧赶快取药品来,然后说道:“此人面色厚重,不是短命之人。如果不是破了面相,当为镇国之才,可惜啊!老衲保证救得活此人的性命,还请高将军放心就是。”
听说这个人救得活,高仙芝长出了一口气,感谢地说:“大和尚在此清修,打扰了。”
云山长老双手合十:“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素昧平生,高将军肯伸援手,正是大智慧之人……”
高仙芝对佛经甚为生疏,谈论起来比较吃亏,因此拱手为礼,说道:“既如此,仙芝有王命在身,不多打扰,就此别过。”
云山长老点头说道:“此人和高将军有未解的缘分,日后你们自然要见面的。到时,高将军要体解我佛好生之德,少杀生,自然福泽无边。”
云山长老语带禅机,高仙芝听得一头雾水,不过,他多少明白了,自己以后是会有大作为的,说不定会成为战斗英雄。因此,很高兴的一拱手,道了一声“叨扰”,然后带着从人出山门而去。
看到高仙芝满不在乎的样子,云山长老无奈的摇摇头,喟然长叹。
知客僧觉得奇怪,对着云山长老问道:“长老因何事叹息?”
云山长老惋惜道:“此人为国家栋梁,万千黎庶非此人不能保全。然则此人性格张扬,争强斗狠,多所杀生,如若不改,必至奇祸。一人劫难,万民涂炭,千年帝都毁于战火,千里沃野的关中平原,白骨盈野,人民流离失所,岂不可悲!”
知客僧当即一声冷汗,云山长老言无不中,轻易不说人非,今日如此郑重,可见此人必是非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