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文坛起波(修)
今晚,对很多人来说都将是不眠之夜。期待了大半个月的《萌芽》终于到了。那篇未见其文,先闻其名的《病梅馆记》也终于得窥全貌。
这篇文章,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有人觉得一般,有人觉得不过如此。但大多数人都觉得名副其实,不枉十几天的期待。当得起经典二字。
在《萌芽》新一期出版之后,第一篇具有影响力的评论很快就问世了。
著名作家顾步明在文学家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与政治有着天然联系》的评论。
他在开篇就写道: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一再证明,文学并不仅仅是教人恋爱的,文学与政治实际上有着天然的、甚至难以切割的联系。
接着自然而然引导出《病梅馆记》就是一篇政治讽刺文这一结论。顾步明在评论里说,这篇文章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话。
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政治,寓意十分深刻。
这篇评论的出现就好像是一个信号,原本平静的湖面霎时间波澜四起。关于《病梅馆记》的评论一篇接一篇,蜂拥而来。
知名大V在围脖上发表评论称:“《病梅馆记》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寓意深刻。”
著名时政评论员路人甲发表评论:
“政治和文学向来是不分家的,这点《病梅馆记》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从这篇文章里看到了思想自由之宝贵。
要实现民主自由,前提就是人民的思想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不是你面壁十年在脑中冥思苦想的自由,不是你对着空气说话的自由。
而是你运用各种工具和各种途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等——表达意见和思想的自由。”
在这篇评论中,路人甲还用一个比喻形象的阐述了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
“文学家不过是报晓的雄鸡,他们能给政治家提供真实的信息,在客观上为政治家提供了服务。
但即便这样的“雄鸡”不叫了,朝霞也一样会如期升起,而政治家缺少了“雄鸡”的提醒,极有可能沉醉于自己营造的温柔乡里,长睡不醒。”
最后,路人甲在评论的末尾呼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政府当纳贤才,听民意,只有美丽开放的语言和思想之花才能结出民主的果实。
博客达人李天星也发表了一篇新博客:“作者作本文的主题,是表达要求改革、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
这篇文章一共不过二百八十字,但行文紧凑,层次清楚,从梅的产地、评梅的标准、夭梅者的心计、梅的境遇到疗梅的决心、行动、计划、感慨。
层层深入,周密、充实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用了不少整齐、简短的句式,铿锵遒劲,富于感情,读后使人感受到作者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愿望,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有好就有坏,有夸就有骂。夸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都一股脑的说出来,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激动心情。
骂的人也不甘人后,从各种角度找茬,把自己能想到的毛病都一一列出,然后又旁征博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明。
比如某著名作者就在自己的围脖上写到:“作者为什么认为如此美丽的梅是病态的?是不是因为他心中的某种情绪?
或者他本不觉得这些梅是病态的,只是借此来表达另外的想法?这样对梅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既然那些歪枝斜梅被认为美丽,那么为什么作者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让它们再回到原来自然、难看的样子?难道梅花不正是为了让人欣赏而存在的吗?”
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立即在局部引起了小轰动。大家纷纷留言或转发并艾特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围观。
一瞬间,这个平时没多少人关注的作者突然小火了一下。他的围脖转发量前所未有的破百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下面的留言惊呆了。
某路人乙:原来《病梅馆记》的作者是在写梅花啊,我一直以为是借物喻人呢,感谢你的解读,又涨姿势了。
某路人丙:就是就是,不知道这个作者怎么想的。放着花匠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美丽梅花不要,还要恢复原来不好看的样子,太不尊重花匠的辛苦了。
……
著名作家戴志胜也转发了这条围脖:刚被一个朋友艾特过来,然后惊呆了。居然有人真的以为《病梅馆记》是在写梅花,居然还是一位作者。不过除了这位之外,不会还有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吧?
……
著名评论员在天下论剑论坛发表了评论,直言作者在哗众取宠。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国家在兔党的领导下日渐昌隆,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兔党还广开言路,听取民意,并提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方针,对文学界的鼓励和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者不顾实际,写出这样一篇讽刺意味十足的文章,就是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被收买的美分党。
这篇文章在网上引来众多的支持者,一时间在局部地区引来抵制《病梅馆记》的潮流来。
当然,除了上面的这些之外,还有一些分析帝、考究党提出了疑问。
分析帝一号:“如果大家没记错,时大师的弟子那个谁来着,名字忘记了,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位曾经发微博说这篇文章是表彰时老先生的。可谁能告诉我,《病梅馆记》哪一句话是在夸人的?还是我欣赏水平太低,没看出来?哪位来给我涨涨姿势。”
考究党二号“@杨乐这不会就是你所说的那篇表彰文吧。看过之后,我想发自内心的对您说,耳朵不好就去医院,眼睛不好就去配眼镜。但请不要出来乱说话好吗?”
考究党三号:“谁能告诉我朱自清是什么人?马甲还是本尊?他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对于网络上的这些动静,《萌芽》的主编肖景光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萌芽》多久没有引起过这么大范围的讨论了?记得上一次还是在十几年前举办新作文大赛的时候。真是太久了。
作为一本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这代表着稳定,是好事。但作为一个企业,这不是好事。没有话题的企业,怎么能进入新客户的视线呢?
没有新客户,光靠吃老本,这不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之道。而且,这几年做的市场调查显示,《萌芽》对95后、00后的吸引力还没有新概念作文大赛大。
新概念作文大赛只是杂志的附属品,以附属盖主体,这怎么行。
肖景光不只是一个作者,他同时还是《萌芽》的主编,他要为《萌芽》负责。所以,他一直在找契机,这一次他终于找到了。
这个契机并不是《病梅馆记》,这篇文章好则好已,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并没有多大。年轻人更喜欢看的是青春文学。
《病梅馆记》只是一个突破口,通过这篇文章,引出了文坛的五位大师,这五位大师才是肖景光心目中的契机。
作为一个青年杂志主编,他如何不知道现在年轻人的一些习性。现在他就准备利用年轻人的某一习性,来吸引他们关注《萌芽》。
这个习性就是年轻人都追星,而这个“星”的范围不只是娱乐明星,还包括一些话题性人物,标志性人物。
比如一些重要赛事的冠军、篮球运动员、足球运动员,国家有魅力的领导,当然也包括德高望重的文坛泰山北斗。
文坛五位大师,每一位都是传奇性人物,都有一大票的粉丝,而且他们的粉丝是覆盖所有年龄段的。
年龄大的粉丝是喜欢他们的文章,年轻的粉丝是因为他们的成就和贡献。
尤其是三关月和贾其功,这两位都是流行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大多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收视率火爆。
很多优秀的作品都被翻拍了好几遍。可以说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8岁的小朋友,都有他们的粉丝。
以他们五位的影响力,足以搅动整个中国文化界,然后从文化界波及到整个中华文化圈。
可五位老人都不是任人摆布的木偶,岂会如他的意,所以以前这样的事情他也只敢在心中想想。
但现在他发现了一个突破口,一个可以撬动五位大师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病梅馆记》这篇文章。
文人哪个不好名?以前表彰、赞美他们的文章不被认可发表,那是因为那些文章写的不合他们的意。真有这么一篇赞美他们的传世之作,恐怕他们比谁都更想广而告之。
现在这篇文章出现了,也果然引出了五位大师,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成为了自己计划中的一环。
想到时老看到这篇文章时兴奋难耐有努力维持镇定的表情,他就想笑。老人家一生什么没经历过?能让他们激动的恐怕只剩下青史留名这一项了。
而这篇文章本身,再加上表彰五人为文坛做贡献的梗,青史留名是妥妥的了。不光是他们,新概念作文大赛和《萌芽》也因此受益匪浅啊。想想他就高兴的合不拢嘴。
在网上看着网友们的评论,肖景光心中一阵一阵的乐。这都是他的功劳啊。看着网友们的各种评论,他就有种我是幕后“黑手”的兴奋感。
翻着翻着,他就看到了一篇重金悬赏寻找《病梅馆记》作者的围脖。而且在围脖的最后还艾特了他。
想起这个作者,肖景光就是一阵心塞。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拨打了信封上的电话,却听到了此号是空号的提示音。他不信邪的又打了好几遍,还是一样。
当他以为作者因为某种原因换号了,准备通过信封上的地址寻找作者的时候。发现地址是假的。
此时他可以肯定,这个作者并不想让大家找到他(她),也不想暴露在大家面前。
让他想利用这个作者做文章的计划还没开始就失败了。现在又被网友艾特,你说他能不郁闷吗?
不过他对作者的好奇心却更重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因为什么事情才会放弃这么好的成名机会,隐藏自己呢?但就算他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