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相随
很快,乔明和卫婉便踏上了归返卫家村的路途。因为乔明的昏迷,整整多耽误了两天的时间,所以乔明并没有更多的时候可以挥霍,他必须把自己得到的重要情报尽快的赶回去跟曹操和卫兹汇报,以避免还没有燎原的星星之火便早夭在刺史黄琬的手里。
因为马匹在之前的经历便遗失了,所以乔明和卫婉的行进速度要比来的时候慢上很多,乔明费了些功夫找了辆牛车给卫婉带步,这样就可以让卫婉这小妮子在路途上不至于太过风尘仆仆。
不过这再次上路的乔明在底气上就要比之前足很多了,当然这种底气并不是乔明对自己内心的肯定和相信,而是狐假虎威换来的。没错,这次随行的还有典韦和他的家人以及一些其他愿意随着典韦投军的乡邻里的精壮。
在招揽典韦上,乔明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功夫。
这倒不是说乔明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也不是乔明英明神武众人归心,而是因为乔明很好的煽动了典韦内心的情绪。
典韦并不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虽然说不太通文墨不能识文断字,但却并不是一个粗鄙的人,甚至经过短暂的接触,典韦的很多地方都让乔明觉得他竟然是一个很细心温婉的男子。至于典韦最大的闪光点那就是太明显了,无论是忠诚还是过人一等的武力,这都会是天下豪杰所要追逐的极品对象、只可惜,历史上典韦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而且因为要保护曹操所以在宛城张绣偷袭曹操的战斗中为了保护曹操断后才英年早逝,要不绝对也是有能力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具体典韦在历史上是从哪里加入了曹操的阵营乔明并不知道,但是乔明知道一开始的时候典韦的职位、地位一定都不是很高的,通过长期不断的战斗,典韦才得到了曹操的赏识,继而得到了提升。在这一点上乔明觉得自己比任何一个当代的名人豪杰都有优势,因为熟知历史的他可以如同作弊一般清楚的了解到典韦强悍的实力和巨大的潜力。
除此之外乔明还有另一个优势那边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在山中阴差阳错的被其救再加上,卫婉嘴里所描述和典韦自己亲眼所见的事迹,让典韦对这么富有牺牲精神英雄气概的乔明很有好感。虽然在稍后的交流中,典韦对乔明试图用金钱还他人情颇为不满,但是话说开了释然以后,典韦对乔明多了善解人意和乐于助人的印象,反而让关系变的比之前更近了。
清清楚楚知道尚未发迹典韦的能力,再加上比任何人都离典韦更近,这就成了乔明现如今最大的优势了。
乔明可能会让这种优势眼睁睁的从身前溜掉?显然是不可能的。
典韦很有能力,但是家境贫寒。如果他是一个毫无寄挂的单身汉或许还难以处理,但是典韦老婆孩子都有了,儿子典满都五六岁了,正是什么都需要什么都需求的年纪,物质生活上的极端匮乏自然无法满足儿子典满越来越多的需求,所以典韦肯定是不会安于现状的。
虽然乔明感觉到典韦很有乡土观念,很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因为乔明可以看到典韦在和他人对抗时那种睥睨天下的气概。不过,乔明看到典韦更多的并不是这么一副虎目圆睁的模样,而是一副邻家慈祥老大爷的感觉。
因为乔明经常可以发现,典韦看着在院子里玩耍嬉戏的儿子典满不停的傻笑,那一脸的慈祥,简直要让乔明的小心脏都融化了。这毁三观的一幕也让乔明心里泛起阵阵无力感。前世里那位著名的批判学者说的还真没错,历史便是最早的舆论粉饰宣传。
比起历史上忠义无双,身死沙场还能吓的对手许久不敢的典韦,乔明自然是觉得自己眼前的这个更加真实,更有喜怒哀乐种种情绪,更加有亲近感。于是,乔明因势利导,向典韦阐述了让自己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不得不说,乔明抓的点很对,因为相比典韦自己个人的得失,他更看重自己孩子是否可以成长的更好,所以乔明仅仅是简单一提,他就颇为意动,但是因为典韦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意志,不愿意背井离乡,所以颇为犹豫,便去询问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意见,结果得到了自己妻子和孩子的极力赞同甚至怂恿。
典韦的妻子和孩子能有这么高的热情,这也是乔明的功劳。因为在他打定了主意决定把典韦拉下水以后,便做下了种种准备,其中对典韦妻子和孩子的公关,便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为和典韦的妻子性别有差如果接触太频繁害怕会引起闲话继而产生反效果,而虽然乔明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勾搭典满这个毛头小子应该不会太大问题,但是这种时候显然让卫婉出面勾搭效果更好,而自己在此时候更加专心致志的去主攻典韦。
乔明的算盘打的很如意,执行起来的效果也不差。卫婉这小妮子出于对乔明的绝对信任,再加上出于对典韦的感激,更觉得这件事并不是件坏事,所以虽然并不太明白乔明这么神情肃穆的找自己所这个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但是还是抱有极高的行动起来。
不得不说,任何一个时代其实都是一个看脸的。
在乔明看来可能破费一番周折才能拉拢的典韦妻子和孩子,卫婉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外表所带来极大的亲和力,分分钟便被卫婉这小妮子哄得神魂颠倒。
更令乔明大跌眼镜的是,这才多长时间,那虎头虎脑的小子点满经常变身成了跟屁虫,整日围着卫婉的屁股后面转,连乔明讲故事都无法吸引他的注意力。
看着乔明特别吃瘪郁闷的模样,卫婉这小妮子心里特别开心,整个人的神情又再次神采飞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