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命运相对论 > 第29章 “家和万事兴”——春节特辑

第29章 “家和万事兴”——春节特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三节“家和万事兴”——新年特辑

现在是春节期间,正是大家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恭喜问候、发红包图吉利的节庆时候,在这个欢乐喜庆的节日里,刍狗也说些这方面的话题:

在节日里面大家彼此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相互碰面常常会相互问候恭喜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们就先说“发红包”。

关于“发红包”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就是:谁给谁“发红包”呢?

一般总是长者给晚辈“发红包”,有钱人给贫困者“发红包”,上级给下级“发红包”,强者给弱者“发红包”(比如能够赚钱的中青年给家里面的老人和孩子“发红包”)……这样谁能够给大家“发红包”就意味着他或者为长、或者为尊、或者为强,用东方人是传统思维来说,这就是“倍有面子”的事情;你给大家“发红包”则大家都会来恭喜你、祝福你,这样你的声誉就会相应提高,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大家也因此得到了实惠;这样皆大欢喜就形成了喜庆的氛围。

老子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样看来“发红包”现象背后的规律也是符合天道、天理的规范的,即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护、维持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另外一方面也让各种“不同”的存在彼此实现“和”的效果。

刍狗前面说过,各种“小我、私我”逐渐提高、升华、跃迁到更大的各种“中我、大我”的主要途径也是“和”;这样通过“发红包”实现了各种不同层面、不同阶级、不同群体人之间“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效果,就让大家本来孤立的存在,变得密切关联起来了,让一个个孤立的个人变成了“我们”。这样春节的节庆活动也是一种自利利他的社会效应,对大家都是一种喜庆、幸运、欢乐的氛围了。

相反,我们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是弱者给强者“发红包”,年幼者给长者“发红包”,卑微者给尊贵者“发红包”……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象,这也是刍狗前面所讲的极端利他主义的体现——我们倾其所有的财物、身心而给予他人,自以为可以给他人很大的帮助,实际上对他人的帮助微乎其微,而对我们自己却是致命的损害。

比如,一个贫贱的家庭因为虚荣心作怪而“打肿脸充胖子”,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给大家“发红包”,因为大家都比他家有钱的多,他家给别人“发红包”别人家也看不上,这样别人家也不会衷心的去恭喜、祝福他家;这样他不但无法从大家身上得到荣耀满足,大家也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实惠;最后结果就没有任何喜庆可言,最多只是表面的虚于应酬,只有虚伪客套的表象,根本实现不了“和”的效果。

因此,新春祝福语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你发财了(有余)才给大家“发红包”来证明你发了;如果你没有发财而充胖子的证明自己发财了给大家“发红包”,那么你真的可能因为“发红包”破产,就不是喜庆而是悲催了。

同样道理,如果是年幼者给长辈“发红包”,下级个上级领导“发红包”,难道要那些上级领导、那些家中的长辈们卑躬屈膝的去道谢吗?而且这些年幼者、下级又能够有能力给长辈和上级发什么样令他们心动的“红包”呢?

也就是说,如果“发红包”是秉承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法则,那么不但可以维护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同时也可以实现各自“和”的效果,这样才是自利利他的皆大欢喜的喜庆局面;相反,如果“发红包”是遵循人之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模式,那么不但会加重整体系统的失衡和不稳定状态,同时也让彼此的“不和”更加突出;如果前者是一种喜剧的氛围的话,这就是一种不幸、悲剧的结局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合家美满”、“合家幸福”……

为什么“和”与万事兴、“和”与生财发家、“和”与生活美满、“和”与家庭幸福等会密切关联着呢?

我们就以“家和万事兴”为例进行说明:

从个人的角度讲,如果你的有余、你的天赋、你的专长、你的富足等得到发挥、施展、释放、体现,如果你的不足得到补偿,你的弱项得到助力,你的贫困得到救济……这就是个人的人生幸运、幸福,也就是个人之幸;而能够实现这种幸福美满的结局的关键就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和”。

相反,如果你的有余、你的强项、你的特长等因为没有任何发挥、施展、释放的渠道和空白空间,从而变成毫无用武之地的多余垃圾,同时你的不足也得不到任何补偿,你的弱项没有任何助力,你的贫困又遇到雪上加霜……这样的人生就是悲催、不幸的事了;为什么会有这样衰败、悲哀的人生呢?就是因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和”造成的。

究竟“家和”与“万事兴”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什么才是家?

“家”字是由一个“穴”和一个“豕”(猪)组成,“穴”是遮风避雨的住所,这一点很好理解;而“豕”(猪)的含义很丰富,比如把猪当成一种很笨的样子、弱者(形容某人蠢笨如猪),古代经常用猪代表财富、生育和女性等;但是光这样从表面上是无法理解“家”的含义的,如果从“和”的层面来解释就可以贯通了:“家”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而且还有财富、生育、女人等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存在对象),最关键的是里面有一个很笨的弱者的存在需要保护,这样就构成一个家的“和”,也就是一个“我”(中我家庭)。

如果家中成员个个都是强者、个个都各自独立,谁也不关心谁,谁也不需要谁;那么这样的家庭能够和睦吗?

所以构成“家和”的关键,首先是要有各种不同的存在对象,并且需要各种不同的存在对象同时存在一个“穴”中,彼此需要、彼此关心、彼此爱护,而这也就是一种“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和”;所以家中有一个很笨的弱者存在反而是一种幸运的事情了,因为需要被扶持、需要帮助、需要爱护,这样相对强者才能够显示自己被需要的责任和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性,这样的家庭才能够和睦。

如果家庭成员个个都刚强暴躁,谁都不需要谁、谁都无法包容谁,那么肯定会造成各种家庭“不和”的结局;相反,如果家中成员个个都软弱愚笨,谁也无法真正帮助谁,谁都没有能力挑大梁、担责任,那么这样的家庭就很悲催了,也不可能实现“和”的结局。

因此,“和”的关键是因为“不同”的存在,而之所以无法实现“家和”则是因为彼此过于的“同”。即因为彼此的“不同”才有可能形成“和”,而因为彼此过于的“同”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和”。

当然,家庭的需要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多方面的互补的彼此需要、相互关爱;并不是说有“不同”的存在就一定形成“和”的结果;如果彼此的“不同”无法形成互补效应,无法实现“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平衡;那么彼此的“不同”只会造成更大的混乱、矛盾,甚至是灾难了;所有因为“家”的“不和”就是一种不幸、家庭悲剧了;这样的家庭的成员彼此互害、互相羁绊,谁都无法成事,则万事难成(即不是万事兴,而是万事废了)。

也就是说,“家”本来是个体“小我、私我”生存的中我(家庭)环境,是应该能够促进“小我、私我”的发展状大的;如果无法实现“家和”,则反而会更加禁锢、束缚、侵害个体“小我、私我”的存活与发展了;这样的“家”就丧失了正面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了。

为什么说“家和万事兴”呢?

因为“家和”就是个体“小我、私我”的发展壮大。万事兴中的关于“事物”概念后面刍狗还有专门研讨,简单的说,所谓“事物”就是不同物体对象元素的融贯统一,也就是通过一种“和”的途径把不同的对象元素变成“一家人”。

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也就是一种事物系统,而个体“小我、私我”不断向着更大、更高层面的“中我、大我”提高、升华,也就是事物的发展、繁荣、兴盛;所以“家和”本身就是一种事物(即“我”)的繁荣、兴盛,在此基础上(家和),也有助于更大、更多层面的事物繁荣、兴盛,这就是所谓的“家和万事兴”的解释。

其实,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家,两个人也可以组成一个家,几十个人也可以组建成一个家,几百个人也可以构成一个家(家族),几千、上万、上亿个人也可以形成一个家……这就是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家庭、家族、企业公司、社会机构、宗派团体、民族、城市、国家社会等等。

这些各种各样的“家”同样也存在各种“家和”与“不和”的局面;也同样遵循“家和万事兴”的法则。

直白的说就是:因为彼此过于的“大同”就必然会造成各种各样“家”的“不和”,只有允许各种“不同”的存在,同时存在与一个“家中”,并且能够实现彼此“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天道法则,才有可能实现“家和”的局面。

我们就以“国家”为例进行分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政府几代领袖都呕心沥血的谋划的国家大计,但是至今仍然未能成功;而且现在“****”和“港独”思潮的发展势头却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兴盛了;虽然大陆和香港、台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但是为什么台湾和香港的人民不愿意和大陆的人民变成“一家人”(祖国一统)呢?

前面刍狗说过,一个事物系统如果与“我”没有任何关联性,对于“我”来说就没有任何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一个“中我、或大我”系统如果让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任何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都变成一种多余或无足轻重的存在,那么这样的所谓“公”(中我、大我)对大多数人而言,也同样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我们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格局等大都是实行“实体管理和细节管理”的手段,就是让极少数人高度垄断所有的社会权利和财富,让绝大多数人民都变成多余的存在,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存在;这样所谓的“公”,其实只是极少数特权者个人的“私”;正是因为如此,周永康家族的资产才可以达到上万亿之多,徐才厚家里面的钞票要用“吨”来计算……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中国贫富差距才会越来越严重,据说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的中下层民众的总资产还不到全国总资产的百分之一,而百分之一的暴富阶层总资产却达到全国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很大、动作也很大,未来社会会变得清明的。

刍狗在这里却要说:不管政府官员是贪官还是清官,只有政府官员让绝大多数民众都没有存在感——没有话语权、没有监督权、没有参与权、没有制约资格,那么这样的官员对广大民众也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反,只有政府能够让让广大民众有真正的存在感,这样才能够形成国家的“和”,这样的政府官员才会显得高大、甚至是伟大。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千万元以上的富豪阶层,70%都在考虑移民或把资产转移到国外,而且近30%已经完成移民或把资产转移到国外的程序;有人戏称这种状况是“取之于民,用之于移民”。

有人会谩骂这些富豪不爱国,其实这里面也含有富豪的无奈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因为他们感觉到不安全因素,因为他们不看好未来的经济发展环境,因为他们不满当局的管控……所以才会纷纷转移到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中。

现在貌似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究竟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呢?因为国家政治环境是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的体制,政府总喜欢搞统一思想、统一战线、统一口径的政治手段;因此,所有不同的存在、不同的声音都可能随时面临被扼杀、被打压、被专政、被消灭的命运;这样对于任何不同的存对象来说,都是极度不安全的、没有任何保障的环境。

从这种层面来讲,那些“港独”和“****”分子们还有很有点政治觉悟和自知者明的,如果他们和大陆一统,变成所谓的“一家人”的话,就会像众多大陆人民一样,变成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多余存在,他们那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存在对象就可能被禁锢,没有任何安全的保障了。

也许刍狗的这些话语已经触犯了当朝政府的忌讳了,刍狗之所以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还要说出来,就是因为要告诉当朝政府:“家和万事兴”,“国家”因为“不和”则万事废、天下衰;“家”如何能够实现“和”的局面呢?

必须首先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存在,同时存在于一个“家”中,大家彼此“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和”,才能够让大家都有社会存在感,这样的国家一统才是国家之幸运,也是百姓、万民的幸运,这样才能够实现万事兴、天下兴、国家兴、万民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