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诡辩
有一种人,任你嘴灿金莲,巧舌如簧,都无动于衷,始终保持着本心。
刚巧,傅文君就是这样一种人。
唐歌说的嘴巴都起干皮儿了,傅文君还是坚持己见,你丫必须跟我到京都学府深造去,不然要丢我们华夏的人!
说说不过,打打不得,唐歌只能使出自己的大绝招,耍无赖。
无论你说什么,我就是不去,打死也不去!
当然,在傅文君面前,唐歌不能表现的那么决然,“只要您老人家能有说服我的理由,我就去,不然免谈!”
说服,自然要是要说这上大学的好处,对于唐歌这样的“迷途羔羊”,傅文君见的多了,说那些理由,不过是老生常谈了。
“第一,在大学中,你会结交不少的良师益友,他们对你的事业,乃至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傅文君跟着道:“并且,可能收获爱情!”
“结交朋友不一定要在校园,社会中也能认识,比如楚南,我就不是在校园里面认识他的,比起校园里的同学,楚南对我事业的帮助应该更大吧?”唐歌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并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朋友的多少并不重要,有一个知心的便就够了。”
拿文人之言压文人,这老先生总不会反对吧?自古以来,读书人最爱的便是面子,尤其是傅文君这种身居高位的文人,更是如此。
至于傅文君后面加上爱情这一点,唐歌已经懒得反驳,和友情一样,爱情收获的地方不仅仅只是大学,而且在大学你可能收获到爱情,但不一定收获到老婆。
毕业对太多的情侣来说,和分手没什么差别。
“另外关于事业,何为事业有成?我想这在每个人心里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有些小贩,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并非日进斗金,却已经感到满足,每天笑脸迎人,有些富商,家财万贯,拨动手指,便抵得上普通人几辈子的薪水,但他依旧不感到满足,愁眉不展。”唐歌指着自己笑了笑,“刚好不巧,我唐歌眼中的事业有成,只要保证温饱冷暖即可,很显然现在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人生苦短,知足常乐。”
想想也是,以唐歌如今的身家,别说一辈子吃喝不愁,就算是两辈子也足够了。
他一不爱豪车别墅,二不喜珍馐美馔,钱多钱少反倒不重要了,只要足够他完成自己环游世界的目标就成。
有人说对什么样的人,就得说什么样的话,所以唐歌这一番话下来,倒也显得文质彬彬,像是个读过书的人。
傅文君是什么人?京都学府的校长,他讲话的对象不是下属就是学生,有哪个敢向唐歌这样反驳他的,别说反驳,根本就没人敢打断他的讲话。
都说是“第一”了,接下来自然有第二、第三、第四。
虽然唐歌的话有些道理,但傅文君还是找了个理由说服自己,也正好给了他一个“说服”唐歌的理由。
“你所犯得,正是我要说的一点,读书可提升自身的修养,知书达礼,说的便是这个。”傅文君面含笑意,“你可见过暴发户?”
别说见过,唐歌本身就是一个暴发户。
这话一出,他也大概明白,这傅老先生,估计是要指桑骂槐,不对,应该是借物喻人。
“天降横财,他们穿金戴银,却没有雍容华贵之感,反而让人觉得庸俗不堪,满身铜臭,闹出茅台用瓶饮,牛肉论块吃的笑话!而且他们大多不知礼教,比如爱打断别人说话。”傅文君最后一句话可谓是意味深长。
“然而有学问则就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久与读书人相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这些东西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傅文君对自己这一番话,颇为满意,估计唐歌一时间不会想出反驳的话语。
但令他意外的是,他刚刚说完,唐歌便开了口,“敢问老先生对佛学了解多少?”
佛学也属文化的一种,傅文君饱读诗书,各类领域都有涉及,虽然说不上精通,但也算有所了解。
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想要看看唐歌到底准备说什么。
“我对佛学了解不深,在印象之中,它应该属于哲学一类。”唐歌先摆低姿态,免得待会儿因为一知半解,而闹出笑话。
“记得佛学似乎有这么一个词语,‘众生平等’,不知道老先生认不认可?”
傅文君很谨慎,因为他发现,唐歌肚子里虽然没有多少墨水,但是这嘴巴却是厉害得紧。
思前想后,觉得这话不似圈套,便开口道:“自然正确。”
唐歌等着就是这句话,他前面的话没有圈套,可接上后面的,便是大大的圈套,“可听您话里的意思,似乎觉得读书之人便要高人一等?”
华夏虽是文明古国,但自古以来,便将人分为三六九等,普通百姓见官便要下跪。
当然现在已经没人动不动就下跪,不过唐歌觉得,现在的谄媚鞠身,点头哈腰,完全可以当成是下跪的缩影。
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的本质却并没有改变。
他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下套引傅文君上钩。
无耻?无耻对他简直就是一种称赞。
不等傅文君开口,唐歌便趁胜追击,“还有,我并不认同你说的,读书便可提升素养,就拿最接近常人的事情来说。”
“如今社会,大学生可谓遍地都是,一个公交车上的年轻人,至少有一多半都是大学生,可是见到老人孕妇让位者有几人?”
“总会有一个!”傅文君哼道。
唐歌也不反对他这个说法,“没错,会有一个,但他之所以那么做,可能并不是因为他是大学生,而是因为他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母、一个怀胎数月的妻子。”
“你这是强词夺理。”
“我只是说‘可能’,您便已经生气,读书人是有素养的,不知道您现在的状态,算不算恼羞成怒?”唐歌不慌不忙的反问道。
傅文君听后一愣,沉默不语,不知道是认了,还是另想他法,来反驳唐歌。
“老先生,我没上过学,但是对于上学的事情,却也从旁人的嘴里了解到不少。”唐歌继续说道:“小柔在选学校时,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组数据,全国有将近三千所高校,每所高校招生一般在3000到5000人之间,我们就按最低的标准3000人来算,每年的招生名额也足有九百万人!高中应届毕业生人数每年大幅度的上升,已经有七百多万。”
“高校招生名额九百万,高中毕业名额却只有七百万,两者似乎弄错了吧?”唐歌佯装疑惑。
傅文君摇头道:“不能这么算,想要入学,成绩还必须要过分数线才行。”
“也对,被分数线一刷,估计这七百万还要再减一大笔。”
“这……”傅文君明白自己说错了话,想要改口,唐歌却是替他说道:“不过我看到的数据不止如此,貌似今年的专科分数线,似乎只需180分,就足以入校。”
“苦读……就算是玩读三年,想要达到一百八十分似乎并不难吧?”
交谈之间,傅文君便想到了回击的方法,“没错,这证明华夏人人有书读,全民的文化水平都在提高。”
“是啊,挺不错!”唐歌笑了两声,却是话锋猛然一转,“但是这些学校真的是为了育人成才么?”
“他们挂着教书育人的名头,却干着你眼中满身铜臭的商人勾当!”话不能说的太绝,这道理唐歌也是明白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应该都觉得自己是有收获的,但收获的并不是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就如您说的,他们收获了友情、爱情,还有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修养。”
上大学后悔四年,不上大学后悔一辈子,因为有些东西,的确只有大学里才能收获,尽管当时的学生,可能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
傅文君没有说话,因为他也认同唐歌的说法,如今的学校比学生还要多,而且太多高校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教书育人,导致外界对于高校的评价越来越差,说是一颗老鼠屎,坏了满锅粥也不为过。
这是他最痛恨的,也是他最无能为力的,完全是大势所趋,他一个人又怎么能敌得过千人万人!
“老先生,你说文人和满身铜臭的商人不同,但为什么我在网上看到应届生提出最多的话题是就业率和找工作?而不是这四年我读了春秋,看了左传,明了论语?”
如果傅文君敢说这便是现实,唐歌一定二话不说给他当头一棒,嗯,一切都是现实的锅,和我们人类,没有半点关系。
唐歌叹了口气,负手一立,颇有几分傲骨仙气,“读书乃修心,入学为荣华,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文人商仕,有何分别?”
傅文君看着唐歌,良久不语,不过他眼神之中没有怒火,也没有失望,反而透露着兴奋。
他年近六十,一生经历何其之多,心中观念又岂非三言两语就会改变。
不读诗书,就有如此厉害的诡辩歪理之能,人才!果然是一个人才,不枉我苦费心思,这样的人才一定要收入门下!
如果让唐歌知道傅文君的想法,估计他这逼就装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