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挑衅的韩国人
顿了顿,王小凡又接着道:“我知道,各位是首尔大学的高材生,有些傲气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华夏人有一句很朴实的话,叫做‘谦虚使人进步’。刚刚这位让我滚出首尔大学的同学,我想问你一句,你目前有什么影响力能超过《星你》的作品吗?”
崔轩铭看了一样王小凡,很是不屑的说道:“我参与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作品拍摄,那可是好莱坞……”
“我问你自己亲自导演的作品!有吗?”王小凡粗暴的打断了崔轩铭的话。
崔轩铭想了好一会儿,才极为不愿意承认的说道:“暂时还没有,不过,很快就会有了。”
可能是极为不爽王小凡现在的态度,崔轩铭想了下,又接着道:“你们华夏人拍的电视剧太烂了,净是些扯淡的东西。什么手撕鬼子,弹弓打飞机,狗血婆媳剧,我看了就想吐!你这部剧出名,也不过是运气罢了。华夏人的综艺节目,都是抄袭我们韩国人的。你身为华夏人,根本就没有资格站在这个讲台上!”
原本因为没有作品而感觉有点儿发虚的崔轩铭,越说反而越觉得带劲,最后,又变得不可一世了。
崔轩铭所说的,其实也确实是现在华夏娱乐圈的痛处。
很多韩国明星去了华夏一趟,从华夏的拍摄基地回到自己国家,一接受采访就说:“他们那儿每天都要死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其他剧的临时演员都得排队等导演来挑。而抗日剧,演鬼子的临时演员都供不应求!有的临时演员甚至一天都得死十几次,还有个跑龙套的号称‘鬼子专业户’,硬是靠演鬼子在北京买房了。我觉得,这特别可笑。”
其实不光是韩国人觉得华夏人拍的抗日神剧特别雷人,就连本国的一些演员也是这个感觉。
“没办法,演其他剧审核太难过了,动不动就要被剪。只有抗日剧又好通过又好拍,还能够保证能上电视台的黄金档。”
这是华夏某位知名的一线演员的原话。
不过即便是国内的电视剧雷人,崔轩铭此刻说的话也确实太过分了。
见王小凡始终不回答,崔轩铭觉得王小凡可能是被自己说到痛处了。
于是他得意的继续说道:“《来自星星的你》也能叫偶像剧?我看也是雷剧吧!还超能力,外星人?真是够能扯的!也就是我还没拍,要是我拍了作品,保证比你的雷剧强一万倍!”
哗!!!
崔轩铭的一番话让在座的所有首尔大学的学生爆发出了一片哗然声。
谁都知道他是首尔大学最有天赋也是最年轻的导演,甚至还在好莱坞混出了一点点名声。
可王小凡是现在韩国最火的艺人,人家可是有实打实的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的,崔轩铭这么说话,实在显得傲到天上去了!
眼睛微眯,王小凡看着崔轩铭,眼神仿佛能飞出刀子似的,让原本一脸不屑的崔轩铭看了一眼王小凡,便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了。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王小凡声音低沉的问道。
“崔轩铭,首尔大学最有天赋的导演,曾在好莱坞与斯皮尔伯格导演合作过的年轻导演。”崔轩铭也毫不示弱的大声说道。
“崔轩铭是吧,嗯,很好,刚刚你说那话的意思,是要跟我比一比吗?”王小凡依然语气低沉的说道。
崔轩铭先是愣了一下,但是自傲的他,根本不怕王小凡的挑衅,直接大声说道:“比就比……”
眼珠子转了转,崔轩铭自知在电视剧拍摄方面经验不足,于是他自以为聪明的说道:“比拍电影,你敢吗?”
王小凡笑着反问道:“你敢吗?我敢保证,我拍出的电影能票房大卖,你呢?”
“好!既然如此,咱们就比拍电影!题材就定韩国人民最喜欢的爱情片如何?三个月内拍完,之后以票房决定输赢!”崔轩铭说着,眼神中掠过一丝狡黠。
其实他说是和斯皮尔伯格合作过,其实只不过是帮斯皮尔伯格拍过几个镜头罢了。
而他正在在好莱坞指导过的戏,是一部爱情片。
那部爱情片在美国上映后,还取得过不错的成绩。
一般来说,电影的拍摄周期在五个月左右,精品电影的周期会长达一年甚至两年以上。
崔轩铭觉得刚刚拍完《来自星星的你》的王小凡肯定正处于困乏期,灵感肯定用的差不多了,短短的三个月,肯定拍不出什么好的作品!
而他只需要将之前拍过的那部爱情片,修改修改,就可以成一部新的爱情片了。
之前那部爱情片在美国的票房成绩还不错,现在自己进步了那么多,再加上现在只不过是把拍过的电影再拍一遍,又怎么可能输给一个华夏人?
崔轩铭是从骨子里都觉得,韩国人不可能在才能方面输给华夏人的,这一点,他确信无疑!
“三个月……爱情电影么……”王小凡低低的沉吟道。
见王小凡这幅样子,崔轩铭嚣张的继续反问道:“如何?敢不敢?”
抬起头,王小凡看着他,眼神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看了崔轩铭一阵子,看得他只觉得心里发毛,王小凡才无比自信的说道:“有什么不敢?赌注是什么?”
王小凡这幅自信满满的样子,让崔轩铭看了就总觉得心里满满的都是不爽。
想了想,崔轩铭说出了一个自认为最狠的赌注:“如果我赢了,我要你带着你的华夏团队,滚出韩国,永远不得踏入韩国一步!并承认华夏人不如韩国人有才华!”
嚣张!
狂妄!
狠毒!
不仅是王小凡,就连在座的学生们也是觉得崔轩铭说话实在太过了。
很多崔轩铭的同学虽然知道他极度反感和歧视华夏人,但是也没有想到他说出这么过分的话。
王小凡深吸了一口气,没有再盯着崔轩铭看,而是示意了一下在场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记者,让他们把摄像头对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