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神兵易折
初苒平静了情绪道:“这晟京的达官显贵哪个不是姬妾成群,聂将军若是在京中娶回一个青楼女子做小妾,估计也不过就是茶余饭后一桩笑谈罢了。单从这一事上讲,不管是发生在晟京还是在边城坪山镇,并没有什么不同。”
元帝听了只是冷哼。
“皇上若真想宽谅,便该当那些传言不存在。”初苒微微一顿,继续说道:“况且,能让冷面郎君都误了战事,他们一定相交甚深,往来甚久。不知是个怎样绝代风华的女子,阿苒真是好奇,只可惜,阿苒听说,那名叫月儿的女子已然自缢了。”
元帝心中一动,他又何尝不知聂焱此番是受了陷害,但是聂焱因为一个烟花女子而失了威远关,元帝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面子上都难以接受。现在听初苒点出聂焱与那女子往来甚久、相交甚深这一层,元帝才略略气顺。
“你是说——”元帝迟疑着。
初苒自袖中取了火引子,点亮御案上的宫灯,昏黄的烛光立时映出两张惺惺相惜的脸。
初苒轻轻点头:“咱们都知道威远关之事,背后就是舜纯谋划授意。那位月儿姑娘只怕是几年前就已安排到聂将军身边了,聂将军被称作冷面郎君,能被一个女子绊住,只怕是动了真情,而并非外头传说的那般不堪。”
“将军少年成名,神鬼之才,一身功夫当年也是噪誉京师。这样的人,连睡觉都是睁着半只眼的,要想暗算谈何容易,总好的办法莫过于以真心搏真心。如今聂将军已痛失心中所爱,老父亲又命在旦夕,自己一身清誉也已成了人们脚下的贱泥。若然不是聂家为大晟中流砥柱,他又何须遭受这样的无妄之灾!”
初苒温言娓娓,元帝脸色终于缓和,有了些动容。
初苒又近前几步,轻声道:“将军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若这时皇上不能体谅,反倒置聂焱于绝境,正中舜纯下怀不说,阿苒只怕大晟威震北域的‘战神’就要从此陨落了。如今正在用人之际,皇上的损失不可估量啊。”
元帝无奈的叹息,他何尝不爱惜将才,只是那些传言太过不堪入耳,朝廷也弄得颜面尽失。现在被初苒一番娓娓疏导,元帝才平了心头那口闷气,在殿内踱步良久,终是让小禄子传下话去,召聂焱明日进宫面圣。
翌日,噩耗传来,太尉聂征病故了!聂焱被长兄推出家门,下落不明。元帝大恸太尉猝然故世之余,也命人四处寻找聂焱。
三日后,居然听说聂焱身居倚红楼。
元帝大怒,亲自摘了御剑,让聂鹏举替老太尉去斩杀了这个逆子,朝臣们好一番劝阻才算罢了。聂焱的长兄大行令聂鹏举也后悔不迭,该当把这个性情极桀骜圈在家中好生教训,不该逞一时之气,将他骂出去,如今聂家的脸已从边城丢到了京师来了。
初苒也听到了消息。
颐珠感喟良多:“娘娘,可还要去劝劝皇上?”
初苒一笑:“你如此说,不就是催着本宫去劝么?果真我们颐珠姑娘也是‘冷面郎君’的红颜知己了。这位聂家三郎时运不济,命中的桃花倒不少。”
颐珠啐道:“谁与他红颜知己,不过是替娘娘打听了许多事,替他不值罢了。哼,一个爷们儿家的,不过遇到这么一点子事儿,就怨怨艾艾。要奴婢,还看不上呢?”
一席话说得连初苒都瞪大了眼望她,颐珠与初苒已日渐亲厚,连初苒百无禁忌的性子也学了个七七八八。
初苒玩笑之余,叹道:“那聂将军生于世家,长于赞誉之中。自古白衣染尘,神兵易折,你倒是试试数日之间心爱之人与最亲近之人相继离世,接着又被家人驱赶,身上还背负朔城数万将士、百姓的冤魂……哎,这样的压力,世间只怕也没有几人能承受得起。那聂焱没有自裁谢天下,已经难得了。”
初苒说着心中戚然,颐珠也垂头了半晌,扭身进去内室:“奴婢去与娘娘准备出去的衣裳。”
初苒听了不觉一笑:“好颐珠,本宫先代了那聂家三郎谢你。”
夜间,初苒仍是一身侍女打扮悄悄来了宣室殿。
今日元帝倒是安静的坐在灯下,没有了先前的震怒,想是白日里也听了不少劝,老太尉才离世不久,场面文章朝臣们肯定是要做的。见是初苒进来,元帝不由苦笑:“爱妃可还是要来劝朕,朕倒等了许久。”
初苒听见调侃也不恼,径直去了御案跟前,被元帝伸手牵过坐在身旁。
初苒笑道:“那阿苒岂不是要让皇上失望了,阿苒今日前来,不是想要劝皇上,而是想去劝劝那位聂将军。”
元帝脸上猛然变了色,须知聂焱此时正身在倚红楼里,初苒这话岂不是又要出宫去的意思。
“胡闹,朕是绝不会允你出宫的。”
“阿苒是在为皇上保下一位神鬼之材,可抵百万精兵,怎么能是胡闹呢。”
元帝推案而起:“不行,那等鱼龙混杂、烟花风月之地,纵是真要人去劝,也不用你去。”
初苒解释道:“聂将军若能听得劝,也不会故意避去烟花柳巷了,阿苒一个女子,许多话反而好说。”
“朕对他已无话可说,因他一人之失,朔城死伤将士、百姓数万,这笔账朕还没与他好好算呢。”
“可皇上亦知道百乌国这次为何敢以十万之众犯边,不就是因为知道聂将军人不在威远关么?若没有聂焱,这次朔城二十万百姓都会沦为刀下亡魂。”
元帝虽知初苒说的有理,但仍觉满腹闷气。他已一再容谅退让,可这聂焱也实在太桀骜不驯,难以约束了。
初苒握了元帝的手道:“有一种人天生高贵,就如皇上的御剑紫霄一般,置于匣中就令人威风丧胆,出鞘时,更是光华璀璨。聂焱就是皇上匣中的紫霄,他一人镇守威远,边城便三五年没有兵祸。为百姓造了多少福,为皇上省下多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