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记忆 > 第8章1.8过目不忘

第8章1.8过目不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登鹳雀楼》共有四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后世那个年代,许多孩子还没到六岁,便已学会了这四句诗。郭三正犹豫着是否立即背出,忽听陆单身旁那小女孩说道:“陆单,这首诗我以前背过。我得到糖之后,分你一半吧。”郭三吓了一跳,心想这小姑娘若先背出,我就得不到糖了,情急之下不假思索,倏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先生,我背会了!”

吴学究正待讲解诗句,忽听有人说“背会了”,微微一惊,抬头看时,见说话的竟然是数日前落水的小女孩,当即笑道:“郭三,你真的背会了?”郭三点头道:“嗯。”

众孩童齐齐望着郭三,神情愕然。吴学究心想:“这首诗虽然不难,但我还未开始讲解,她怎就背会了呢?”正思索间,忽听一阵悦耳的童音传来,只见那小女孩站在原地,脆声道:“白日依山尽,黄河。。。。。。”转眼间背出了整篇诗句,却是一字不差。

吴学究顿时呆了。这是他精挑细选的一首诗,连夜抄写了十余份,本以为要花半天工夫讲解,谁知这小姑娘只瞧了一眼,便将全诗背出。此时看她下巴微扬,眼睛眨了几眨,神色间颇为得意;吴学究吃惊讶之余,突然问道:“郭三,这首诗是你刚背会的,还是以前就会背?”

“背会”与“会背”的意思,截然不同。郭三心想:“我若说刚背会的,那岂不成了神童?况且如此一来,还会让吴学究起疑。”答道:“我早就会背了。”吴学究点了点头,又问:“那你还会背甚么诗?”他这随口一问,却让郭三愣住了。

其实,郭三会背的诗有很多,但让她讲出具体的某首诗,还真不容易;就好比有人问“你会唱什么歌?”大多数人都会愣住,但如果问“你会不会唱《青花瓷》”,那就容易回答了。

吴学究看到郭三发愣,以为她只会这一首诗,笑道:“郭三,我这里有另一首诗,你若还会背,我就给你两块糖。”说着,从桌上取了一本书册,走到郭三跟前,翻到第二页,问:“这首诗你会么?”郭三仔细瞧去,只见纸上写了“静夜思”三个大字,她心中一喜,反问:“真的有两块糖么?”吴学究笑道:“这是自然。”

《静夜思》是李白的诗句,不过宋朝有另一个版本,与原文略有不同,例如第一句并非“床前明月光”,而是“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不是“举头望明白”,而是“举头望山月”。这两句虽然有些变化,但郭三只看了一眼,便已牢记在心,遂点头道:“这首诗我也会背。”又将宋代版本的《静夜思》也完整地背了出来。

吴学究听她背得分毫不差,不由得又惊又喜,惊的是,这小姑娘只有八岁,竟然能一字不差地熟背唐诗;喜的是,她小小年纪便如此聪慧,倘若假以时日,定会成为一代才女。

吴学究自以为分析得没错,却不知这小姑娘的来历极其复杂,他纵是想破了脑袋,也万难知其究竟。

时至今日,郭三对自己的身世大概知道了一些。欧阳枫来到宋朝只有五日,但郭三已在安养院住了十余日。不过在此之前,郭三究竟是什么身世,又有过什么经历,却是谁也不晓,亦即是说,旁人对“郭三”并不了解。正因如此,郭三即使背出通篇的《孟子》,也不会有人怀疑她的来历,只道这小姑娘是个天才,能够过目不忘。

吴学究惊喜之余,又生出好胜之念,翻到第三页,问:“这首诗你会背么?”郭三低头瞧去,却是一首孟浩然的《春晓》,心想:“这首诗最简单,我上学之前就会了。”正要背了出来,忽见陆单冲着自己眨了眨眼,又偷偷伸出三根手指。吴学究将这小姑娘的举动看在眼里,笑道:“好,就如陆单所说,你若会背这首诗,就有三块糖。”

陆单身边那位会背诗的小女孩,名叫“向灵佳”,乃是镇里一位员外的孙女。在许多人想来,所谓“员外”,无非就是一个有钱的老头子。然则实情并非如此,只有那些担任过“员外郎”的官员,才可被称作“员外”。

这位向员外今年六十二岁,曾担任过工部的六品员外郎。三年前,向员外告老还乡,整日在家中戏鸟作乐,虽然过得逍遥快活,却也多了些烦闷;好在小孙女极为聪明,向员外对她很是喜爱,时常教一些诗词,但又因孩子的年龄太小,领悟能力欠佳,只能背诵简单的诗句。在郭三到来之前,向灵佳是唯一会背诗的孩子。

宋朝的孩子到了四岁之后,便会开始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在当时被称作“蒙学”,意为“启蒙教学”。那些大城市的孩子们,通常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五岁背出诗句实属寻常。南河镇地处偏僻,又因众农户整日忙于田间劳作,少有时间考虑孩子的教育,因此郭三熟背几首唐诗,颇出吴学究的意料。

向灵佳原以为自己能得到糖,谁知郭三背诗更快,她当时便有些不服,后又见郭三连续背出两首诗,顿时惊呆了。郭三背诗的时候,一直在观察这小姑娘的表情,只见她瞪大了双目,怔怔地瞧着自己,满眼的惊讶与羡慕,丝毫不见“嫉妒”或“气恼”,心想:“这孩子如此可爱,我却抢走了她的糖,真是不该!”心中愧意陡生。

此时,郭三已背完了第三首诗。吴学究惊叹之余,只得伸手探向怀中,谁知摸了半天,仅搜得五块糖,他暗叫一声惭愧,心想:“今天原本带了六块糖,若非我在半路上贪嘴吃掉一块,便可顺利兑现承诺了。”

郭三毫不在意,伸手接过那五块糖,将其中一块放在向灵佳的桌边,冲她微微一笑。向灵佳颇感意外,当即回以微笑示谢。吴学究看得暗赞不已,寻思:“郭三虽然只有八岁,但她既聪明又懂事,与寻常孩童截然不同,这当真是奇了。”又问:“郭三,你还能背几首诗?”郭三心想:“我会背一百多首诗,但如果我说了实话,难免会吓到吴先生,况且以后也不易赢得糖了。”忙答道:“我只会背这三首。”

吴学究听得将信将疑,暗自想道:“她声称自己只会背三首诗,却又刚好是诗集的前三首,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难道她家里也有一本同样的诗集,却只学了前三页?”想到此处,似乎又明白了些。

散学之后,郭三将两块糖分给王淡与范去胡,又将另两块送与陆单和花九九,她自己却未留一块。花九九过意不去,跑回屋内取出珍藏多日的一粒糖,送给了郭三。

第二日,吴学究依然带了糖果,但此次背诵的不再是五言诗,而改为七言绝句。郭三每次背诗前,都会观察一下向灵佳的表情,只要她稍有尝试的举动,便会将机会相让,谁知向灵佳只会背五言诗,对于七言绝句丝毫不懂。如此一来,郭三就不再有所顾忌,装模作样地默记一会儿,又背与吴学究听。

吴学究震惊之余,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解释此事,只觉得这小姑娘就是个神童,否则她怎会过目不忘?

如此过了四日,吴学究挑选的诗越来越难,越来越深奥,甚至有几首生僻的诗。与此同时,奖励规则也有了变化,糖块的数量从三粒开始,一直上升到十粒。然而此时的郭三,不仅记忆力极佳,更有着成年人的领悟能力,当真是耳闻则诵,过目成诵,竟然在短短的四日之内,“背”会了十八首唐诗。

郭三每赢得一次奖品,便会平均分给每位孩童。如今的她,俨然已成了女英雄,甚至一度忘了自己的本来身份,开始变得飘然自得。

吴学究总共买了一百粒糖,原想着足够三个月之用,谁知仅仅过了四天,便已全部散尽。第五日的上午,吴学究再次买了一百粒糖,再次抱着糖袋进入学堂,当真是“天生学究必有用,百糖散尽还复来”。

众孩童又是一阵欢呼,以为能再次吃到糖,谁知吴学究改了规矩,只听他说道:“今天不背诗了,改为写字。谁能正确无误地写出整篇《登鹳雀楼》,便可得到奖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