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大宋将军
郭三看着那滴血的大砍刀,不由自主地抢上一步,护在陆单的身前。那将军微微一怔,叫了声“好!”便将大刀戳在地上,转身招呼道:“都带上来吧!”远处有人应了一声,随后两位士兵登上山顶,各自提着几只野兔。郭三见其中一只兔子血淋淋地,已被开膛破肚,心想:“原来他用大刀杀了兔子。”同时也明白过来,这位将军和王六曲说过话,显然不是坏人了,但奇怪的是,他杀一只小小的野兔,也用得着大刀么?
那将军看到两个小姑娘站在山顶,原想作势吓唬一番,谁知郭三虽然年幼,却毫无惧色,反倒让他有些意外,呆了一呆,问道:“两位丫头,在山顶做甚?”此时陆单已知他并无恶意,说道:“我们在看打仗呢。”那将军点了点头,指着身旁的一块大石,说道:“坐下吧。”又命人取来清水,将野兔收拾干净。
另有士兵抬着四只麻袋,放到两丈外的开阔处。郭三见那麻袋鼓鼓囊囊,以为又是甚么野味,谁知几位士兵提着袋底一抖,竟然倒出一堆柴火。郭三甚是好奇,问道:“将军,您烤几只野兔,就用四袋柴火么?”那将军笑了一笑,不答反问:“谁说我要烤兔肉了?”郭三闻言一怔,转头看时,见几位士兵抱着木柴搭成小堆,随后将其引燃。
过不多时,一股黑烟升起,味道甚是怪异。郭三笑道:“我明白啦,这些柴火不是用来烤兔肉的。”那将军问:“不是烤兔肉?那又是做甚?”郭三道:“是用来做熏肉的。”在她想来,用于熏肉的柴火必定有些异味。
那将军微微摇头,指着北方的沙尘,问:“远处为何尘土飞扬?”陆单道:“是契丹和西夏在打仗呢。”那将军点头道:“没错!他们打仗,原本和大宋毫无干系,但若有人战败,难免会逃入宋境。我在山顶生一堆火,便是告诉他们,南河镇有大宋将士驻守,谁也别想进来!”
郭三恍然大悟,心想朝廷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宁,竟然派出军队监视别国交战,并不像历史书讲的那样,只懂得欺压百姓,胆子渐大,问:“将军,您叫什么名字?”
在宋朝时,普通女子若遇陌生男人,绝不会主动问他姓名,但郭三与陆单只有八岁,心机全无,而对方又是军中武将,长年征战沙场,最喜直来直去,听郭三问他姓名,竟然不觉得唐突,答道:“我叫‘黄守疆’。”郭三拍手笑道:“这就对啦!您姓黄,又替大宋防守边疆,自然叫作黄守疆了。”
黄守疆闻言大喜,心想这丫头果然机灵,我的名字正是此意,问道:“你叫甚么名字?”郭三道:“我叫郭三。”指着陆单说道:“她叫陆单。”黄守疆微微颔首,赞道:“嗯,郭三、陆单,果然是两个好名字。”
郭三不知自己的名字好在何处,但听他出言褒赞,心下甚是受用,寻思:“黄将军虽然满脸胡须,却也不过三十多岁。或许他有个女儿,刚巧和我一般年纪,因此他看到我和陆单,便觉得欢喜。”
这时有士兵取来干柴,生起另一火堆。黄守疆取了一根木棍,将野兔串了,放在火上烧烤。郭三闻到香味,忍不住馋涎欲滴。黄守疆看她一副馋相,甚是得意,问:“要不要加些茱萸汁?”
郭三不知“茱萸”为何物,但想起诗中曾讲过“茱萸”二字,便问道:“可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
黄守疆听郭三讲出王维的诗句,甚感惊讶,问:“你会背唐诗?”陆单笑道:“背诗有甚么难的?郭三会背许多诗呢。”黄守疆微微点头,“哦”了一声。郭三见他疑信参半,心中大为不服,便将整首诗背了出来。黄守疆大为叹服,问郭三道:“是谁教你背的诗?”郭三道:“是安养院的吴学究。”黄守疆恍然大悟:“原来是他。”郭三听他讲话的语气,似乎认识吴能,问道:“黄将军,您认识吴学究么?”黄守疆连连摇头道:“我怎会认识吴能?不认识!”
郭三闻言一呆,寻思:“我从未提及吴先生的名字,黄将军怎知他叫‘吴能’?”转头看了看陆单,见她抓着一块兔肉,正嚼得津津有味,对黄守疆的话充耳不闻,又想:“张五哥称吴先生为‘信使’,或许是一种官职的称谓。黄将军说自己不认识吴先生,想是不愿我多问。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大宋官员,都是好人。”当下不再多想,抓起一块兔肉,放在口中一嚼,那兔肉竟然带着些微辣味,赞道:“嗯!放些辣椒果然美味!”
黄守疆奇道:“甚么辣椒?”郭三更奇,反问:“没放辣椒么?”话音方落,便已醒悟过来,宋朝时还没有辣椒,忙改口道:“我只是觉得有些辣。”黄守疆笑道:“这正是茱萸汁的味道。”
花椒、姜、茱萸,是中国民间的三大辛辣调料。宋朝虽无辣椒,却有更多的替代品,例如花椒、姜、茱萸、扶留藤、桂、胡椒、芥辣、辣椒等等,不胜枚举。郭三今日品尝到的辣味,其实大部分来自茱萸汁。
众士兵蹲到火堆旁,各自吃了几块兔肉;郭三伸手再取时,却见火架上空空如也。
黄守疆站了起来,对一士兵说道:“送两个娃娃下山。”那士兵应了一声,走到郭三与陆单身边。陆单一心想看打仗,问道:“我们再待一会儿,行么?”黄守疆摇头道:“不行!若非我碰巧射了几只野兔,早就让你们下山了。”陆单甚是无奈,拉着郭三的手,跟在那士兵身后,向山下走去。
那士兵年约二十出头,身材健硕,肤色微黑,动作甚是敏捷,如遇陡峭的山坡,往往一跳而下。陆单看得羡慕,想要模仿却又不敢。那士兵见陆单跃跃欲试,生怕她摔倒受伤,便放缓了脚步。郭三心想:“书中曾讲过,古时候的官兵无不穷凶极恶,难道都是骗人的?我见过的大宋官员中,无论是将军、士兵,还是提辖、保正,无不和颜悦色,又哪来的半点凶态?”
其实郭三有所不知。宋朝的社会极度稳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上至朝廷官员,下到平民百姓,极少发生以强凌弱之事。偶有小说、演义提到农民起义,也是为了增强可读性,往往夸大其词,实是一种虚构。终宋一朝,从未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在历代绝无仅有。郭三应当庆幸来到宋朝,而非黑暗的元朝,又或愚昧的清朝。
那士兵带着郭三和陆单,抵达安养院的门口之后,便即离去。
此时正值中午。众孩童围在桌前吃午饭。郭三和陆单各自喝了一小碗粥,便说饱了。二人走到大门外,坐在路边。陆单仍在想着黄守疆,望着东山顶上那一缕黑烟,说道:“我长大以后,定要嫁给一位将军,就像黄将军这样,保护南河镇的大宋百姓。”郭三笑道:”你今年只有八岁,离嫁人还早着呢。倒是夏姐姐和张五哥,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话及此处,不禁想起了昨日之事。当时张五去找夏聆琴,吃了闭门羹,也不知他现下如何了?
忽听一阵箫声传来,婉转而又高亢,正是《笑傲江湖》的曲调。郭三心中一动,寻思:“这曲子只有我和张五哥知道,此时他吹箫,莫非要约我见面?”再也坐不住,说道:“我去小解。”匆匆返回院中,从后墙翻了出去,寻着箫声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