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 江南联合商会
在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极大展,越来越强大的商人群体为了限制竟争,应付官府的差遣,便于商情共享和互利,往往组成商帮。商帮,大都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形成的商人组织,比如徽州商帮、山西商帮之流。高老头牵头组织的江南联合商会,便是商帮的一种,只不过带有着行会的性质。由于高老头本身就是大海商,而且又有高旭这个争气的儿子,所以他在江南商界的声望也是越来越高,再加上那些商人寻求同盟军的安全保护,最终商会得以顺利成立。
对于高旭来说,要想有所作为,同盟会的民族主义的政治性诉求,同盟军的直面满清的军事反抗力量,以及现在成立的江南联合商会的经济统筹,这由政治、军事、经济组成的三驾马车,是他将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支柱力量。
对于参加江南联商的商人来说,他们久经商场,走南闯北,大都是高氏的商业伙伴,无论是国内,还是远洋贸易,他们都得心应手。而且他们家资豪富,却不愿剃易服,投降满清,宁愿流亡崇明岛,算得上是忠义之辈。这些人的眼光与胆略算得上是明末的精英阶层。所以,高旭虽然对同盟军巨额的军费开支极度渴求,对这些参加江南联合商会的豪富们虎视眈眈,但是为了得到这些商人阶层的支持,高旭还是打足精神前来应酬。
同盟军的强大符合这些爱国商人的利益。在古代,商人虽然可以富可敌国,但要是没有保护力量,是极度没有安全感的。这些商人们刚刚参加过了同盟军的阅兵典礼,对同盟军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极是惊叹不已。作为生意人,投资像同盟军这样充满开拓性的军事力量,以便将来瓜分其中的利益,寻求同盟军的保护,对他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对于高旭的来到,江南联合商会的数百个商人给以极其热烈的欢迎。
在江南联合商会的成立大会上,高旭站在主席台上,望着台下数百个大明商人们,道:“满清鞑子入关之后,窃取了我们汉人的江山。他们如今坐拥南北两京,已有问鼎天下的大势。在北方,他们肆意地圈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在鞑子的眼里,我们这些汉人都是他们的奴才。国破家亡之际,我们得反思,为什么我们汉人有亿万之民,最终却被一个只有十万人丁的部落踩在脚下?当然,理由能找出一箩筐来,我们可以怨李闯之流,可以怨朝廷的贪官污吏,可以怨官军的不战而降……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埋怨的时间了。”
“……一直以来,历代都以商为贱。在社会地位上,商人不得与士大夫与官僚同起同坐;在道德上指责商人的逐利行为为奸诈之徒;而且商人的财产所有权、商业的公平与契约都得不到尊重,但是,今日,我高旭,以同盟会会长、同盟军督帅的身份,向你们保证,在将来同盟军的控制区内,农商并重,保护商人利益和财产,尊重商业的公平与契约。”
望着现场商人们将信将疑的神色,高旭又道:“当然,在你们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付相应的义务。我们要收复我们的江山,我们便要尽自己的义务。我们的同盟军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们的义务;你们在后方捐款捐粮,缴纳赋税,这是你们的义务。当年辽东前线的明军士兵因军费短缺而闹饷事件层出不穷时,诸位坐拥江南这个繁华之地逍遥自在而不知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但现在,亡羊补牢,时犹未晚,我们共建一个焕然不同往日的新时代。”
之后,高旭又指着示意图上的同盟广场道:“同盟广场上的英雄记念碑,未来将会成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伟业中的圣地。以现在来参拜的人群来看,每日达数万之众,这么大的人流,各位都是行家,其中蕴含的商机自然清楚吧?”
在场的商人个个点头不已,其中的一个商人道:“如果能靠近广场开个店就好了。只是广场有驻军守卫,内外约束实在太严了。”
“同盟广场是个神圣的地方,怎么能像庙会一般混乱不堪?……不过,”高旭看着商人们失望的脸,指着平面图的一块规划区,道:“在广场以南,将要筹建一个巨型的工商业坊区,这个坊区分作十个地块,只要大家出适当的代价,就能得到该地块的地权。”
“地权?”商人听罢,顿时双眼亮起来,有的问道:“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块地上新建所需要的作坊、酒楼和商铺?”
“那是自然。”高旭道:“同盟军会保障你们的权利。”
大家的眼睛越油亮起来,道:“这是不是价高者得?”
高旭一本正经地道:“那是当然。拍卖,自然价高者得。……诺,这是底价。”
大家望着虚高的底价愣了一阵,终于有一个敢吃螃蟹的徽商叫道:“我出底价,要东南面这一块。”
有了第一个,自然就有第二个,到了最后几个地块,终于激烈地竟拍起来了。
这个时候,长江以北以及南直隶在内的内6基本都已沦陷,只是近岸的崇明因为岛型地理而避免了兵祸。众人刚刚在阅兵中见识了同盟军的军威,对同盟军保障崇明岛安全的希望大增,这些商人自然想在岛上谋取一席安身之地。
商城的十个地块很快被抢光了,没有得手的商人望着平面图上北面的空白规划区,问高旭:“这里的地块也是商城么?”
高旭摇摇头道:“不是,这是住宅区。”
“住宅区?”商人们的双眼又油亮起来:“这个住宅宅的地块也可以竟拍么?”
高旭悠然道:“那是当然。”
当住宅区的地块被商人们瓜分完了之后,高旭指着平面图踌躇满志地道:“在将来,以同盟广场为中心,这里方圆十几里将会拨地而起一座同盟城。所以,同盟城的建设还要多多倚仗在场的诸君。”
当高旭走出大会堂时,跟在身后的老家伙的神色已经有点呆滞了。他记得以前这大少爷抱着一块石碑到崇明城县衙,就筹得无数钱饷,而今日光凭着一张图纸,就搜刮来让人咋舌的财富。
很显然,在后世见过高房价之苦的高旭自然知道房地产生意实在是一本万利。现在的崇明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而且同盟广场所在的地方原本是高老庄的农场。高旭只在这里竖起了英雄记念碑,筹建同盟会总部会馆,并画下将成扩建成同盟城的画饼,就使得这片土地的含金量得到数十倍的翻涨。
而那些富商们从江南内6携带巨资逃亡到崇明岛上,正需要一个立足之地,而高旭就提供他们这样的一个机会。双方的交易可谓是一拍即合。
老家伙看着大国难财的高旭悠然自得的样子,最后忍不住道:“少庄主,你真打算建个同盟城?”
高旭听罢不答,只是呵呵一笑。
∶∶∶∶∶∶
离开了大会堂,高旭又去了广场北侧的正在建造中的同盟会总部视察了一下进度。因为将来同盟会将下设五司,对于同盟会总部的规划,高旭则是犹如五角大楼一般设计布局。
回到高老庄,高旭又要参加同盟公塾九月一日的开学典礼。
对于时人来说,私塾是再熟悉不过了,但高旭所创建的这所学堂,突出的就是一个“公”字。这意味着同盟公塾是一所开放性的、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公立学校。当然,暂时来说,只是面对高老庄内的适龄儿童。
在高旭的计划中,同盟公塾将来是同盟会宣政司的下属单位,其中的支出全部由同盟会的财政负责。现在来说,这也只是个概要的设想,毕竟同盟会下设五司,仍然只存在于高旭的立会计划书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下来。而且对于同盟会的各级组织机构,高旭抱着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思在实践着。
同盟公塾不同于时下所有的私塾以及朝廷的太学,它的办学宗旨就是顾炎武的实学、明道、济世,并不是培养那些只死读书填八股的书呆子,甚至已完全废除了八股文,以培养顾炎武所追求的能“博学于文”、“明道救世”的学子为主,将来所期望的能力是能解决“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
无论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如何激进而富有实践性,但毕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作为穿越者,高旭用后世义务教育制来完善顾炎武的办学目的,伯乐与千里马两者的通力协作之下,让时人瞠目结舌的同盟公塾开学了。
同盟公塾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大约由八岁到十三岁之间,绝大多数是同盟军的烈士之后,其中还包括盛蕴贞专门的女学区。至于课程,除了语文之外,又增加物理、数学、思想政治、体育之类,其中的课本大部分是高旭亲自参与编撰的。这种教育改革对当时来说,可谓是开天辟地性的。
这段时间,顾炎武不光在忙碌同盟公塾的开学,他也在高旭的要求下,开办同盟会的会报《中华报》,用以宣传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纲举目张。
当高旭马不停蹄地忙到中午,才有功夫去探望刚刚从澳门回来的高氏船队。
对于海上贸易那惊人的利润暂时不提,让高旭大喜的是赵明月从澳门葡萄牙人购买来的三千支西式燧枪,以及十数门配有着炮车的轻型野战炮。这样,高旭就可以再换将三个全燧枪火枪营,再加上徐鸿的旭卫营,可以组成一个全火器镇级单位。
另外,让高旭哑然的是,这次赵明月收获不浅,她竟然寻到了那个弃女回国的葡萄牙母亲的消息,并在澳门巧遇到那个奉着母命来东方寻亲的同母异父的葡萄牙哥哥西芒·路易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