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私下陈情
四面高墙围堵,大牢里面,不见天日。各种各样的刑具搁置一旁,浓浓的酸味搀和在未曾散去的血腥味里,让人不由自主的犯恶心。
一进入牢内,安知信就让人将一剑封喉锁在刑架上,如人手臂一样粗大的铁链一圈一圈的禁锢着一剑封喉的手脚。
手中拿起皮鞭,安知信扯开阴险的笑,一步一步的朝着一剑封喉走去,
“一剑封喉,清晏老人最得意的弟子。竟敢处处与本官做对,本官让你死无葬身之地。”阴险言语落下,长满膘肉的手握着皮鞭高高扬起,就要落在一剑封喉身上时。静谥的虚空中传来一道温朗醇厚的男音,
“住手!”
安知信回头,看见良钥,易无风等人不知何时也走入到大牢中来。
好事被阻,安知信心中恼意四处聚来,狠狠的盯着良钥,恶狠狠的发问着,
“你是何人,私闯大牢,想劫狱么。不要命了?”
“哈哈哈!”面对着安知信的威胁,良钥像是听到什么好笑的事情般,捧腹弯腰哈哈大笑起来。漆黑的眸底浮着深深的嘲弄,道,
“安知信,你好大胆子,见到本王还不下跪?”
“你,你……”顿时语缺,安知信愣在原地半晌。在良钥犀利的阵势下,哑口无言。
这时,在牢中等候的官兵轻轻移步,挪到安知信身边,俯身在他耳边轻身的提醒道,
“大人,他是玉阳王!”
“什么!”此话一出,安知信手中的皮鞭铿然落地,连带着他肥胖的身子也一同跪倒下去。颤颤兢兢的磕起头,
“下官参见王爷,不知王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王爷恕罪,王爷恕罪!”
“哼!”无视着安知信眼前阿谀奉承,谄媚的举动,良钥轻蔑的瞟过他一眼,开口,
“本王奉皇上之命前来查看江南江北两府灾情,如今看来,安大人这刺史似乎做的不靠谱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安知信听入耳中,只觉芒刺在背,坐立不安。
急急忙忙的磕头,仓仓促促的为自己辩解着,
“启禀王爷,下官冤枉。实在,实在是……这一切全因逆贼一剑封喉,洗劫了州府的粮仓,才使得州府无粮救灾呀。这不,下官才将起擒获,欲问出粮食下落。好用来救济灾民。王爷明察,王爷明察!”
“是么?”微微扬高了话尾的余音,良钥漫不经心的瞅过安知信一眼,
“行了,此事本王自有打算。至于这一剑封喉,此事既然跟他有关,那他就死不得。来人呐,你们两个留下,好好看着一剑封喉。若他少了一根头发,这整个并州城的州府衙门,就都给他陪葬吧!”
轻缓而迟稳的语气,使得良钥的话听起来并不像是在说笑。扣入安知信心中,撩开一涛又一涛的海浪。不敢反驳,更反抗不得,也只剩下认命接受般的磕头。
“是。”应下良钥之命,跟在良钥身后的护卫,有两人迈步出列。走到良钥跟前,双手抱拳,弯腰下礼领命。
“记着,本王要他活着,毫发无损的活着。若他出了什么事情,你们提头来见。”似仍不放心一样,良钥再次提醒一句。
“是。”两护卫再答。
等的所有事宜都安排妥当,确保一剑封喉在牢中安全无疑。良钥才带着易无风,还有慕婉于绯诗等人离开州府衙门。
身份已然暴露,自然不能在宿身客栈,良钥一行转投入行馆之中。
好在之前,易无风就做好准备。命良钥以监察特使的身份,到江南江北两府巡视,查阅灾情。如今玉阳王令牌一亮出,自然是无人敢挡。
轻轻松松的入的行馆,众人在大厅内歇着连日奔走的腿脚。忽尔见的在行馆中伺候的侍女,匆匆忙忙的跑了进来,朝着良钥福了福身,禀道,
“启禀王爷,有人求见。”
“那让他进来吧。”良钥点了点头,答。
不一会儿,一个身材高瘦的男子,跟着引路的侍女进入到众人的视线里来。慕婉擦了擦眼眸,分明看的清楚,居然是那日在并州城内撕着官府告示的男子。
径直的走入堂内,走到良钥跟前,男子“噗通”跪下行礼,
“草民参见王爷,那日得王爷出手相救,草民深知王爷必定不是糊涂之人。特来请王爷做主。”说完,将手中的一卷讼纸递到良钥跟前。
良钥转头看了看坐在一旁的易无风,易无风点了点头,示意他接下。良钥这才接过男子的讼纸,打开仔细看过之后,视线并没有从讼纸上离开,却是出声询问起男子的名字,
“你叫何名字?”
“草民姓应,字子琰。”应子琰答。
“应子琰,名字还不错。”低声吟过应子琰的名字,良钥含笑赞赏一句。正想说什么,看了看还站在一旁的侍女,先是将其遣了下去,
“你下去吧,这里不用你伺候,有事本王自会叫你们。”
“是。”侍女欠了欠身,移步退下。
等的侍女走远,良钥才是收起手中的讼纸,示意应子琰起身,
“起来吧。”
“谢王爷。”虽然口中应着良钥的话,但应子琰并没有真正的起身,已然保持着跪立的姿势,臣服在良钥跟前。脸上哀色尽显,弥漫着请求,
“江北天灾以来,州府对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是一剑封喉少侠冒着性命危险,救百姓于危难疾苦。如今官府要置少侠于死地,恳请王爷明察,别让官府枉杀好人。”
已将应子琰所呈讼纸看的一清二楚,良钥自然知道他此行所求。却是答非所问,
“本王看过讼纸了,这状文是你写的?”
“是。”
“条理清晰,文笔不凡。你倒是有些才华,为何不选择入仕,为百姓请命,为万民谋福?”文中所呈,字字精切而在理,文笔斐然,良钥从中看出眼前的这人,也算得是一人才。暂且的放下一剑封喉之事,询问着。
奈何应子琰苦涩的一下,抬起头,摇了摇,叹声道,
“王爷有所不知,当今朝廷推行的乃是举荐制,草民出身微寒,无人举荐。自然,没有入仕的门道。”
“那你为何不拜一名师?”
“名师?”应子琰又是一声苦笑,
“如今的世道,官官相护,没有了身世背景,何家的名师愿意收留呢?”
转念一想,良钥当下亦是觉得应子琰所言,颇有道理。便不再纠缠,
“也罢。本王既奉皇上之命,巡视江南江北两府,既然让本王遇着了。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放心吧,一剑封喉的事情,本王会加以严查,至于州府衙门,也必定严处。”
听下良钥信誓承诺,应子琰破苦为笑,连连朝着良钥磕下头,
“多谢王爷,多谢王爷!”
应子琰所言,字字句句好似利刃,刀刀剜在易无风的心头。
刺的易无风的心窝子,一阵一阵的抽痛,鲜血淋淋。
自本朝建朝开始,为维护着贵族的利益,朝中选才一直推行着举荐制。可由朝中大臣举荐,或者是德高望重之人举荐,而后再经内阁府审查过后奏给皇帝,视才能而分配用之。
由此,也造成朝中各方势力罗布,党派之争日益尖锐。
徇私枉法之风,更是日益见长。种种鼻端分林网布,并非是易无风看不见,而是其中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甚,便会动摇根基。
这才使得易无风不可轻举妄动,就如当初的北方之乱。
并不是不知道淑妃所为罪该万死,但张家势力显赫,与郑国公府又是连襟。北方八府大半势力都握在张家手中,若是贸然处置淑妃,必定引起张家不满。如此一来,祸端必定,还会招致战乱。
因而,张家不除,淑妃就动不得。
但张家怎么去除,又才能不牵扯入郑国公府,还能让张家连带的盘综关系不能借题发挥。这就是一门学问了。
不过,除掉一个区区的张庭喻对易无风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如今真正逼临帝国的,是这枉法之风,党派之争。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用以选才的举荐制。
拥有举荐资格的,除却朝中重臣,便是各地拥有名誉声望之人。
拥有被举荐资格的,也只有他们的亲人朋友,旁的出身寒微而又有学之士,只怕一辈子都得不到被举荐的机会。
也就造成,入朝为官的不是世家子弟,就是官宦子孙。
看来,回宫之后,他得好好商议下选才的制度。势必要做到海纳百川,唯才善用才行。捏了捏有些发疼的额头,易无风如是想着。
在易无风眼下,跪着的应子琰已经被良钥扶了起来。
良钥所言倒是不假,刚良钥放下讼纸的时候,易无风自顾的拿过来看了一眼。这个名叫应子琰的男子,还真是颇有些能耐。单是看他求见王爷为一剑封喉请命,又怀着百姓疾苦之心,就该赏赐于他。
至少,他可比并州城的那位刺史靠谱的多。
胸有成竹的应下应子琰的请求,良钥扶起应子琰。看着良钥答应下自己,应子琰也不再打扰良钥等人,自顾请辞离去。没有挽留,良钥命人请其送了出去。
等的应子琰走后,良钥才是转头,望向易无风,
“公子,你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