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药到待病除
洛阳宫原名紫薇宫,始建于隋朝。
隋朝大业年间,名义上的都城是长安,但隋炀帝杨广大部分时候都在东都洛阳,或外出巡幸。
杨广是个爱面子的人,东都紫薇宫奢华程度更甚于长安太极宫,可惜他最终丢了江山。
后来洛阳一度被王世充据有,紫薇宫里指点江山,笙歌乐舞的主人也换成了这位郑国皇帝。可惜好景不长,很快就被当时的唐朝秦王李世民击败。
谢逸进了洛阳宫,没走多远便看到一片废墟,此景象出现在富丽堂皇的皇宫中,违和感很强烈。
这片废墟位于宫苑中心区域,前隋时此处矗立着乾阳殿,是紫薇宫主殿。类似于后世紫禁城的太和殿,但规模却比太和殿更大。
击败王世充之后,秦王李世民进宫,不知出于何种心态,称乾乾阳殿过于奢侈,然后一把火怒而焚之。
登基称帝后,李世民很后悔当初的冲动行为,贞观四年,曾下诏发兵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奉。当然了,火焚宫室的罪责也推到了王世充身上。
朝臣对此议论纷纷,给事中张玄素闻讯上书劝谏称:“大唐承隋末百王之末,屈凋弊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
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
意思是国朝初年,百废待兴,陛下你应当遵循礼制,带头节俭。还举出秦、隋两朝大兴土木而亡故的例子,陛下你不能步后尘,应当给子孙们做个好榜样。
张玄素还列举了隋朝修建乾阳殿时,从豫章郡伐巨木之艰难,运输耗费巨大,不惜民力等种种过错。
李世民当时很不愉快,质问张玄素: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和桀、纣相比如何?
张玄素也是有骨气的谏臣,怡然不惧,直言不讳。李世民无可奈何,一心想要做个明君,怎能降罪直谏的臣子呢?
没办法,在其他大臣的劝谏下找个台阶下,放弃重建乾阳殿,还装模作样地赏了张玄素彩帛两百匹,并任命其为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
在谢逸看来,这事李世民就是活该,谁让他当初装逼装过头的。好好一座宫殿招你惹你了?也不知他如今看到这片废墟时,是何心情?
反正终李世民一生,乾阳殿始终未能重建,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才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一座乾元殿。
而今的李世民心有不甘,只好把乾阳殿后的大业殿改名为贞观殿,聊以自/慰。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收获俭朴纳谏的贤君名声,也许李二陛下更在乎这个吧!
后边的贞观殿有点类似于后世紫禁城的坤宁宫,本该是皇后的居所。不过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带其两子女入住似也说得过去,兴许还有纪念亡妻的意味吧!
谢逸跟在李孝恭和侯君集身后,两条腿微微有些打颤,偏生皇宫开阔,走了许久才到贞观殿,好不辛苦。
“快去奏报陛下,陈国公请的少年…神医到了。”河间郡王李孝恭目光矍铄,有些狐疑地打量着谢逸。年轻的面孔很难引起他的重视,若非侯君集信誓旦旦,他绝不相信此人医术高明。
“陛下宣召,诸位请进。”片刻后,内侍出来传旨。李孝恭和侯君集身上的兵器都被留在了殿外,侍卫毫不客气地拦住了谢逸,指着粉红背包要求检查。
侍卫的表情有些不自然,这个包裹好生奇怪,他们甚至不知道怎么打开。
这种把人当贼或刺客的看法,谢逸很不爽,没好气道:“我自己来……慢点,里面装的可就是给晋王殿下医治的药物,天下仅有几支,万一打碎了……”
果然,侍卫立即温柔了许多。谢逸打开拉链,亮明其中并无利器,至于那些医疗器材和药品,侍卫想要检查,但被谢逸拒绝了。
谢逸注意到,侍卫和一旁的李孝恭有个眼神交流,显然是得到了河间郡王的首肯,谢逸这才获准进殿。
正殿的御座上坐着个中年男人,看起来有些疲惫,见众人进来,立即坐正了身姿。
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
看着并不十分高大威猛,略胖些,或许应该称之为“壮”;长相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气度确实非同寻常。
举手投足,表情和眼神的微妙变化,流露出来的那种气度很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威严,王霸之气?
“参见陛下!”李孝恭和侯君集躬身一礼。
自己该怎么做?谢逸并不懂宫廷礼仪,只记得唐宋时好像不行跪拜,所以依样画葫芦,躬身道:“草民谢逸参见皇帝陛下。”
至于礼节正确与否,是否失仪,管不了那么多。自己可是他李世民请来给儿子治病的高人,自然该有高人的风范,比如布衣傲王侯的自尊,波澜不惊的沉稳。
谢逸微微低头,并不知李世民是何反应,片刻之后,只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道:“平身!”
“陈国公称你医术高明,可退高热?”谢逸抬头,见李世民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眼神有些迫人。
谢逸道:“回陛下,谈不上高明,只是略通些医术罢了。草民的背囊中有些灵药,或可助晋王殿下退烧。”
李世民朗声道:“好,东偏殿,你立即去为稚奴诊治,治好了,朕重重有赏。”
谢逸心头一震,这个潜台词,治好了有赏,治不好呢?算了,和皇帝没办法讲道理。
在内侍的引导下,谢逸的进了东偏殿,身后还有一位侍卫形影不离,目的显然是监视。如果自己有什么不轨举动,大抵会立即拔剑相向。
唉,在皇宫里看诊,连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真是无力吐槽。
李世民随后也跟了进来,李孝恭和侯君集则站在外间等候,他们的心情都有些紧张。
……
一张华丽的床榻上,躺着个八九岁的男孩,身上盖着一层薄锦被,脸上红扑扑的,应该还在发烧。也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昏迷之中,男孩的表情显然很不舒服。
他便是重病的晋王李治?小鲜肉一枚啊,长相可比李世民好看多了,多半是长孙皇后漂亮的缘故。
谢逸问道:“晋王殿下高热多久了,是何病因?”
侍候在侧的一众御医面面相觑,这便是陈国公说的神医?也忒年轻了吧,他能妙手回春?这也未免……太打击人了。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可一下子被拍在沙滩上,感觉实在不怎么好受。
尽管心里很郁闷,但陛下相信他,有什么办法?御医只得如实道:“殿下高热已有两日多,之前曾一度退烧,后又反复……是凉风扑热汗引起的风寒所致。”
“好!”谢逸点点头,转身道:“陛下,臣要为晋王殿下看诊。”
“嗯!”李世民点头同意。
谢逸本想要水洗手,瞧见殿中摆着数十瓶琼花酿之后,改为酒水浣手消毒。同时还会心一笑,陆通运到洛阳来的青瓷酒水本就不多,恐怕大半都进了皇宫,李二真乃豪客也!
众目睽睽之下,谢逸先摸了一下李治的额头,并未切脉,而是从背囊里拿出一个明晃晃,闪着银光,白玉簪般的东西放在了晋王腋下。
这是做什么?
谢逸没有理会,大唐仅有的一支体温计,上次在陈州刺史府,都没舍得用。又看了看瞳孔,摸了心跳,然后掰开嘴巴查看咽喉,可惜没有听诊器检查听肺部。
半刻钟后,谢逸从李治腋下取出体温计——39度!
果然是高烧,这还是物理降温和服用汤药后的结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治可能已经夭折了。
从目前的情形看,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或许有些许肺炎征兆,好在前期措施和护理好,并不很严重。
李世民问道:“怎样?”
“呼吸道感染,伴轻度肺炎。”
呃……
大唐皇帝陛下瞪大了眼睛,什么病症,怎么完全没听懂?一众御医也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谢逸忙解释道:“晋王殿下是咽喉气道并肺部有疾……此疾我称之为炎症,其症状为红肿,或轻或重的疼痛,发红发热……和外伤化脓是一个道理,其实人得很多疾病都与之相关。”
“哦!”一众御医脸上多了几分恍然,好像明白了,但还需时间消化。
李世民直截了当问道:“可有医治之法?”
“有!”谢逸当即从背囊中取出注射器和抗生素,侍卫看到明晃晃的针尖,顿时紧张地护在李世民身前,剑刃已然出鞘。
谢逸无奈道:“不必紧张,此物乃用药器皿,是救人的,不是杀人的。”
大抵是听到殿中异变,李孝恭和侯君集都冲了进来。前者很紧张,后者慌忙道:“陛下,那日给小儿医治便是用的此器物。”
谢逸没有理会异样的目光,从容准备兑药,注射之前少不得又费了一番唇舌,将那套改编自《扁鹊见蔡桓公》的理论道来。
众御医将信将疑道:“此法闻所未闻,晋王殿下千金贵体,不可乱来,当需谨慎。”
这些傻逼,压根没搞清楚状况,这会死要面子有何用?李治要是挂了,首先陪葬的应该是你们吧,我要救你们还不领情?
谢逸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反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众御医顿时为之无语,谢逸将目光转向李世民,悠悠道:“陛下,陈国公府的少郎君亦用过此法,而今如何,您可以问他。”
“犬子身体痊愈,如今身体康健,生龙活虎。”侯君集的证言显然很有说服力。他还补充道:“陛下,用此药前,会在患者前臂肌肤试药,谢逸称之为派‘皮试’,以确定是否适合殿下的体质,很是慎重。”
儿子的病情已经不能再耽误,这是不争的事实,哪怕铤而走险也要一试。理智的李世民沉吟片刻,轻轻点头,但龙袍大袖之下,拳头却紧紧握起,做这个决定似乎用了很大的勇气。
谢逸当即做皮试,天幸李治对抗生素并不过敏。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晋王李治的屁股上挨了一针,随即又用烈酒给李治擦身降温。
药已用到,接下来只需静待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