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通路之人
李元芳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沉吟片刻,然后冲柜台喊道:“伙计,我要打尖儿!”
伙计一愣,立刻跑了过来,殷勤的笑道:“好嘞,可观,您看您坐在哪儿?”
李元芳道:“堂中也没有富余的座头儿了,我看,就和这位兄台挤一挤吧!”
说着,他一直身穿胡服的人。
伙计赶忙过去道:“这位先生。”
那人闻声转过头来,果然是女扮男装的宁氏。
伙计刚要说话,李元芳抢先道:“这位兄台,堂里没有座位了,小弟能都与兄台用这副座头啊?”
宁氏四下看了看,堂里确实没有空位,她面前笑笑,点点头道:“兄台请坐。”
李元芳坐在她对面,对小二道:“给我切两斤牛肉,打一壶酒。”
小二答应着跑了下去。
李元芳的目光望向了对坐的宁氏。
恰在此时,宁氏也正好打量着他,四目相对,宁氏赶忙将目光移向了别处。
李元芳微笑道:“看兄台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定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仕中举子。”
宁氏笑了笑:“熊太过于。僻野寒儒,周游四方,何敢妄言饱读诗书。”
李元芳道:“兄台真是太谦了,诗书礼仪自孔孟沿传,遍达旷野八荒,谁能说僻野之中就无大隐名士呢。”
宁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大隐名士岂能如小弟这般,这可真是侮辱斯文。”
李元芳笑道:“我二人一番繁文缛节,互以兄台称之,实为不便。何不道出姓名年齿,以便叙谈。”
宁氏微笑拱手道:“兄台所言极是,小弟宁无双,今年二十一。”
李元芳笑道:“那,我可要称你一声贤弟了。在下李元芳,痴长贤弟十年。”
宁氏起身施礼道:“李兄,小弟有礼。”
李元芳赶忙还礼:“愚兄愧受。贤弟请坐。”
两人二次落座。
李元芳道:“贤弟要到哪里去呀?”
宁氏道:“扬州。”
李元芳笑道:“可恰凑巧,愚兄也要到扬州去。”
宁氏一愣:“哦,兄长也要到扬州?”
李元芳道:“正是。在扬州有些事情要办。”
宁氏点了点头。
李元芳道:“贤弟,愚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宁氏道:“自家兄弟,兄长但讲无妨。”
李元芳道:“自我兄弟见面之后,便只觉贤弟愁眉紧锁,难道有什么为难之事吗?”
宁氏一惊,抬起头来。
李元芳关切的注视着她。
宁氏长叹一声,眼圈红了,她轻声道:“家兄在扬州出了事,而今生死未卜,小弟、小弟……”
说着,泪水滚落下来。
李元芳赶忙道:“贤弟不必悲伤,一切皆有天数。也许尊兄吉人天相,能够逢凶化吉呢!”
宁氏轻轻擦去泪水,说道:“借李兄吉言,但愿能够如你所说。”
此时鲁吉英带着掌固、车夫也走了出来。
店伙计赶忙迎上:“三位爷,是要吃饭吗?”
鲁吉英点了点头:“好热闹啊。我说,连副座头儿也没有,这饭怎么吃呀?”
伙计四下看了看:“客官,您看这样好不好,您点好菜,我给您送到您住的客房里去。”
鲁吉英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也只能如此了。我们也不用点菜了,就由你来安排,只要够我们仨吃的就行了。”
伙计吆喝道:“好嘞,您放心。”
鲁吉英转身向二进院走去。
忽然,一只手扯住他的衣袖。
鲁吉英一愣,转头一看,拉他的人正是掌固。
鲁吉英皱了皱眉头:“拉我做什么?”
掌固轻轻嘘了一声,朝墙角指了指。
鲁吉英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墙角处的一张桌前坐着李元芳和宁氏。
鲁吉英不解其意,看了掌固一眼:“怎么了,那两个人你认识?”
掌固趴在他耳边轻轻说了两句什么,鲁吉英暗惊道:“是她!”
掌固点了点头,指着宁氏轻声道:“那个穿胡服的就是宁氏。”
鲁吉英一把将掌固的手打了下去:“别瞎指。”
掌固急了,脱口喊道:“真的,那真是宁氏!”
鲁吉英一把捂住了他的嘴:“你喊什么你,怕人家听不见呀!真是猪脑子。”
掌固到嘴边的话伴着唾沫憋了回去。
鲁吉英轻声问道:“你可看清楚了?”
掌固肯定的回答道:“绝对没错,就是她。”
鲁吉英指着坐在宁氏旁边的李元芳,对掌固问道:“她身旁的那个男人是谁?”
掌固摇了摇头:“没、没见过。”
鲁吉英转头望着李元芳,陷入了沉思。
宁氏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李元芳安慰道:“而今,令兄情况不明,徒然伤神无异杞人之思。贤弟且请宽怀,愚兄陪你喝上几杯,聊解愁绪如何?”
宁氏眼中含泪:“兄长所言甚是,小弟一番悲戚实为扫兴,往兄长宽宥。”
李元芳道:“哎,家中遇事,任谁也会如此。贤弟言重了。”
正说话间,伙计将酒菜端上了桌。
李元芳替宁氏斟满一杯,道:“来,贤弟,你我虽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愚兄先干为敬。”
说吧,举杯一饮而尽。
宁氏也端起酒杯:“多谢兄长。”
说毕,也将杯中酒饮尽。
李元芳道:“贤弟,如蒙不弃,便与愚兄同行,一路之上也可相互照应。”
宁氏见李元芳如此说,沉吟道:“只恐拖累兄长。”
李元芳笑道:“哎,哪里话来。如此便说定了。”
宁氏微笑道:“如此也好,多谢兄长。”
正说话间,旁边传来一个声音:“二位,对不住,能说句话吗?”
李元芳和宁氏闻声转过头来。
鲁吉英笑容可掬的站在一旁。
宁氏的目光望向了李元芳,李元芳的嘴角现出一丝冷笑,点了点头:“请说吧!”
鲁吉英道:“堂中已无空位,只有这桌上还有张板凳,不知二位能否见容?”
李元芳望着鲁吉英:“如此甚好,我兄弟正嫌寂寞。”
鲁吉英赶忙道:“叨扰了。”
说着,他坐在了李元芳对面的条凳上,笑道:“二位,怎么称呼。”
李元芳道:“李元芳。”
宁氏一拱手:“宁无双。”
鲁吉英笑道:“在下鲁英。敢问二位是北上,还是南下?”
李元芳道:“我二人要到扬州。”
鲁吉英笑道:“这可真是凑巧,小弟要到山阳县,也要经过扬州。”
李元芳微笑着望向宁氏:“看来,我们又遇到一位同路的朋友。”
宁氏勉强笑着点了点头。
鲁吉英大笑道:“有缘,有缘!真想不到,我三人凑成一桌,竟然还是同路。就冲这个,老鲁今天就要与二位多喝两杯!”
说着,他毫不客气的拿起李元芳面前的酒壶,给二人斟满,又给自己倒上,举杯道:“借花献佛,我先干为敬。”
说着,一饮而尽。
李元芳、宁氏对视了一眼,也将杯中酒喝了下去。
鲁吉英连声呼喊:“来,伙计,上酒,上酒啊!”
李元芳抬眼看了眼鲁吉英。
只见此人尖嘴猴腮,小眉小眼儿,一副无赖的滑稽相,然而,目光中却隐隐透出一股精明之气。
李元芳轻轻咳嗽了一声,问道:“鲁兄,山阳县位于邗沟北端,那里的漕运很是发达吧?”
鲁吉英转头望向李元芳:“哦,兄台博闻,竟知道邗沟渠段。”
李元芳笑了笑:“听说邗沟近年连发翻船事件,不知鲁兄可知一二?”
鲁吉英登时一愣,目光望向宁氏,只见宁氏的脸色凝重起来,双目静静地望着自己。
鲁吉英轻轻咳嗽了一声,掩饰道:“帆船?咳,李兄有所不知,运河之上尽是三条桅杆的大帆船,多得很,多得很呀。二位如有兴趣,可到山阳一游,我陪二位坐大帆船看一看运河,啊!”
李元芳明知他是顾左右而言他,却并不戳破,只是笑了笑:“那就多谢了。”
一旁的宁氏急道:“鲁兄,李兄所说的翻船,乃是官船在邗沟倾覆的案件,并不是运河上的大帆船。”
鲁吉英望着宁氏没有说话,良久,他似乎下定了决心,苦笑一下:“我岂能不知李兄所说之意,只是,只是……”
宁氏着急的道:“只是什么呀?鲁兄,你一个大男人,怎的如此吞吞吐吐,好不爽快!”
鲁吉英无奈的笑了笑:“宁贤弟,此事说来话长啊!”
李元芳道:“我们有的是时间,鲁兄大可娓娓道来。”
宁氏赶忙道:“不错,不错,我们不嫌你啰嗦。”
鲁吉英笑着点了点头:“既然二位对此事如此有兴趣,那我就说一说吧。二位可能知道,邗沟渠位于扬州与山阳县之间,乃朝廷北运的咽喉。江淮盐铁转运使每年将江南越州、涟水等地出产的海盐打成麻包,从海陵、盐城等地装上趸船,经运河运抵神都洛阳,再由洛阳中转,运至食盐欠缺的北方重镇,西京长安、甘州、凉州等地。”
李元芳和宁氏点了点头。
鲁吉英长叹一声:“然而近年来,邗沟却连发怪事。李兄方才所言不差,只要是江淮盐铁转运使的运盐船经过邗沟必定翻覆,押运人员损折,穿上所载的食盐无踪,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十多次,每次翻船后,扬州漕运衙门会同当地官府派人前往覆船地点打捞,可只捞上一些残船的碎片,穿上所载的食盐却毫无踪迹。”
李元芳和宁氏对望一眼,惊奇道:“有这等事?”
鲁吉英点了点头。
李元芳问道:“那么,这些装载麻包内的食盐会不会被水下的暗流卷走或是融化在水中了呢?”
鲁吉英苦笑一下:“李兄,官船每一次所载的食盐最少也有数十万石,你想一想,要多么大的暗流才能将其全部吞噬?说到融化,就更不可能了,数十万石食盐全部融化,最少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即使麻包中的食盐融化,麻包也应该可以打捞上来吧?”
“然而,历次打捞,何种除了破船残片之外,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如果说有一两次翻船之后,没能打捞到失事的物资,这谁都可以理解。可翻船事件发生了十多次,每次大牢都是无功而返,这还不奇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