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噎到了
狼吞虎咽得,比起涮羊肉,这秃黄油的吸引力似乎更大。讀蕶蕶尐說網不过这道菜是建立在奢侈之上得,而且工序十分的复杂。
首先要进行拆蟹。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一个拆蟹工龄超过十年以上的熟手,八十只大闸蟹,如果交给这一个人来做得话,必须得不停地拆,中途不得休息,也得拆上7,8个小时。
好在皇后拨了不少的人过来伺候,常州商会也受杨涵瑶之托,找了不少的小厮,奴仆,还有一位总官家徐焕。除此之外,还给找了一些厨子与厨娘。
毕竟毛峰可是御厨,是有品阶得,除了伺候县主,老太君,与小少爷外。其他人还没资格品尝他做的菜。
当然,贵客来临那是例外。县主,老太君,小少爷吩咐地也是例外。
除去这些,其他人就别想了。所以这普通的厨子和厨娘还是要找得。这府里这多人,总得吃啊!
赵祯咽下了碗里最后一口饭,可看着那神情,似乎还意犹未尽般,很不雅地砸了砸嘴,问道:“嘉宁啊,能不能回头把这秃黄油的做法教下宫里的御厨吧?”
“君父有命,臣女敢不从命?回头臣女就教给宫里的厨子。”
赵祯点点头,可眼里还是有点期盼。身为帝王,有些话是不大好说出口得。
“比如,还有吗?再来一碗。”之类的话。
杨大姑娘可是十分有眼色的人,对槿嫆使了个眼色,槿嫆心领神会,退了出去。没大多会儿,又端了一个砂锅进来,以及一小碗秃黄油,给赵祯等人又分别添了一碗。
这时,赵祯,曹后,还有王子,公主以及一群大臣们纷纷露出一种“感到窝心”的表情来。
“这秃黄油拌饭竟是这等的美味,不愧是古谱上记载的名菜啊!”胡宿老头吃得满嘴是油,哪里还有什么大学士的形象?当第二碗秃黄油拌饭下肚后,满足地打了个嗝,摸着肚子感叹道。
“是啊!”赵祯这时也吃完了,也是很不雅地打了个嗝。当然,在场做出这般不雅举动的人也不止这二位,几乎都这样。所以……
嘿嘿,也就见怪不怪了!人可是群体性动物嘛!大家都这样时,就成了理所当然了。
“这秃黄油拌饭叫朕天天吃都可以呢!”赵祯脸上一副满足的样子。可未来的神宗小朋友却是一副郁卒的表情。
实在是他人小,胃也小,虽然盛秃黄油拌饭的碗也不大,很小,可饶是这样也把他吃撑了。
谁这让小家伙之前吃太多涮羊肉了呢?所以说,有时在外吃东西,还是保持点礼仪的好。要细嚼慢咽,慢慢吃。因为你不知道后面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你呢!
“嘉宁,这秃黄油要取大闸蟹的蟹黄,蟹膏为主料。那这做一次要用好多只大闸蟹吧?”曹后不动声色地问道。
杨涵瑶听到这话,不禁抬头看了一眼曹后。心里暗暗赞叹曹后的高明。不愧是历史与神宗皇后一起留下美名的贤后,女中的尧舜吶!
当然,对于神宗的那位皇后,杨大姑娘可没什么好感。因为那位主儿野心太大,最后王安石新法全部被废全赖这位娘娘的支持。
这位叫作高滔滔的皇后真是因为看到百姓困难才下令停止新法得吗?不尽其然!因为新法,这位高皇后家可是最大的利益损害者呢!
不然为何要将所有新法全部废除?王安石是冒进了一些,可有些新法却是通过好几年的时间,慢慢实施下去得,是好得!把王安石打成奸相,这位高滔滔女士可没少出力呢!
扯远了,再说这曹后问了这话后,杨涵瑶赶忙福身道:“回曹母后,做一次秃黄油最少要用掉八十只大闸蟹。”
“什么?!”赵祯手里的筷子“吧嗒”一下掉到了桌面上,睁大眼睛看着杨涵瑶,一脸惊愕,随即脸上浮出心疼来,嘴唇都有些发抖了,“八,八十只大闸蟹?!”
其他大臣也惊到了,忽然觉得刚刚自己那一阵狼吞虎咽的行为是多么的可耻。刚刚吃下去的秃黄油拌饭的鲜味还在嘴里飘荡着,此刻确如骨鲠在喉,说不出的难受。
或许大家要问了,赵祯身为天子,富有四海,难道还会在意这区区的八十只大闸蟹吗?
可想想现在的财政赤字,也就不难理解赵祯在听说自己刚刚一会儿功夫居然吃了两碗这么奢侈的饭下去,是什么心情了。
回顾宋仁宗在史上的评价,好像留给使人的印象只有两个字:窝囊。
一生没有多少象样的功绩,没有伐过蛮夷,战过倭寇,还比较好色。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也在他手里无疾而终,狄青这样的赫赫名将最后也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可以说狄青的遭遇很令人惋惜,如果赵祯能力挺他到底,西夏也许也就折腾不起来了。
此外就是偌大的大宋居然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虽这政策不是仁宗定下得,是他老爹真宗窝囊,他是背黑锅得。
可他执政几十年,这点却依然没有改变,所以在后世人的印象中总觉得这位皇上有点窝囊。
其实这样描述仁宗,对他是很不公平得。仁宗死后多年,不少的底层人民还一直在家中供奉着他的牌位,早晚清香一柱,可见仁宗执政期间,百姓的生活是大有好转。
否则怎会在他去世多年后,还这般得民心呢?就算是远在辽国的君主惊闻仁宗去世,也哭得稀里哗啦,给他立了个衣冠冢,命人好生看守,早晚上香。
契丹人也打怕了,仁宗这位喜好和平的人士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福音。
再说说仁宗嘴馋却又很节制,节食的事儿吧。
有一天早上起来,仁宗对亲信的太监说:“昨天夜里想吃烤羊腿,馋得睡不着,给朕烤点儿来吃。”
随身伺候的太监笑道:“官家昨晚干怎么不招奴婢来办呢?”
仁宗道:“假如让你去办,以后大家就会知道朕晚上喜欢吃这口,就要每晚预备,那要杀多少羊呢?浪费!”
又有一天,御膳房准备了蚝,仁宗吃得很高兴,于是随口说道:“今天的这个蚝很好吃啊!”
随身伺候的太监一高兴,就回道:“官家吃得高兴就好。这蚝当是海边送来得,快马加鞭,可新鲜着呢!”
赵祯就问:“那要不少钱吧?”
太监回道:“回官家,一个运过来要二百钱呢!”
赵祯一听这话,当时脸就绿了,道:“这儿有十个蚝,一吃就是两千钱!这个价钱,朕怎么还吃得下?以后不要再做了!”
从以上两件事看来,就能理解到当杨大姑娘嘴里轻飘飘地飘出做一次秃黄油要八十只大闸蟹时,仁宗那心里的滋味了……
杨涵瑶见此忙福身说道:“君父,等来年臣女在稻田里养上大闸蟹后,这大闸蟹就不会这么昂贵了……再者,臣女观君父生活实在太节俭了,故而自作主张,制了这秃黄油给君父品尝。臣女该死!”
“你有何罪?”赵祯虽然心疼自己几口吃掉了这么多银子,可杨涵瑶一片孝心,他又怎忍怪罪?到是杨涵瑶话里透出的一个信息,又让他好奇起来。
好吧,这位皇帝除了嘴馋,好色,偏爱书法,还有就是好奇心重了。
“朕听闻你那稻田养鱼搞得不错,还能增产。农人学去后,到了收获季节,这鱼也能卖钱,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怎么?这螃蟹也能放在稻田养么?”
杨涵瑶点头,一笑道:“既然能养鱼,那也就能养螃蟹,养大虾。其实君父,臣女上回跟您提的用网箱养鱼的法子国朝大可一试。先弄小一点,一旦成功,那将增加不少的口粮,能大大实惠百姓。”
“由朝廷出面办此事怕是不妥吗?”司马光慢慢说道:“岂不是有与民争利之嫌?”
杨涵瑶抿嘴一笑道:“司马大人所虑极是。”
司马光愣了下,本以为杨涵瑶会像以往那样说出点道道来,可这会儿是怎么了?居然不解释了吗?是被前阵子的阵仗吓到了?
想到这里,司马光不由地有些失望。对于杨涵瑶的想法,其实他琢磨了下,虽说总觉得这不妥,那不妥,可却又希望杨涵瑶能说出点道理来,可谓是纠结至极。
对杨涵瑶他是有期待得。王介甫的信来了一封又一封,短短半年的光景,常州变化之大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
最让司马光诧异地是,常州居然出现了用工荒。用工荒这个词儿也是从县主那儿说出来得。司马光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怎么这世上找人干活还找不到得?
毕竟常州商会开出的待遇摆在那里,好得简直都快赶上士大夫阶级了。那些手艺好的匠人,不,是技工,县主是这么叫得,可拿到的最好月俸居然都超过了当朝宰相。
这在司马光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到了极点!怎么可能呢?这么好的条件,难道还没人去做吗?还找不到人干活?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在里面?
可王安石的来信中却信誓旦旦的说常州商会每找一个人来干活,都会签下一份什么雇佣合同书,列举了甲乙方所需遵守的条约,并且去官府做了凭证。若任何一方有违约,可凭借这份合约上诉官府。
王安石开始也不信,可经过他深入调查后,发现常州商会的确是说到做到,从没虐待做工之人,也从不拖欠月钱。而那些有手艺的匠人更是被他们当作宝贝似得,就差没供起来了。
现在的常州城只要你不是个懒鬼,肯吃苦,那就绝对能吃饱饭,还能吃好。常州城的百姓现在过得可是很有滋有味得,连带着周边地区随着杨涵瑶县主之名公布天下后,也开始有人主动去常州做活了。
别说周边地区了,就连这京城也受到了影响。不少人在前阵子就跳上了常州商会的船,去常州干活了。
可饶是如此,经过司马光有意的打听,这常州城的劳力依旧短缺。他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真该如介甫所说,让朝廷下旨,允许厢军以及亲属去常州商会干活?甚至是调其他地区的厢军过去?如真能成事,倒的确可以为朝廷减轻不少负担,不失为一条良策啊!PS:有亲说老是赘述历史有拖延数字之嫌……可有些时候对于时代的阐述阿痴觉得是必须得有的……所以这章多写了500来字,这不会收钱()谢谢筒子们长期的支持以及对俺的宽容,欢迎大家加入书友群一起讨论剧情,群号:242197165()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