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暗流涌动
当然,还有两个人的存在让她颇觉得尴尬,那就是王安石与小王同志也在这儿呢,特别是小王同志还用着一种无比热切的眼神瞅着她,这让杨大姑娘本能地就脸红了。讀蕶蕶尐說網
看到杨涵瑶脸红了,小王同志那是一阵窃喜。他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杨涵瑶。
两年多没见,她长高了,但也更瘦了,那下巴尖得都像锥子了,站在那儿,王雱很怀疑此时若来一阵大点的风很可能就把这主给吹跑了。
今年已有十八岁的杨涵瑶身高已有一米六七了,相比这个时代的女性,这身高往人群中一站,那绝对很醒目。
不过要是往小王同志身边一站,那就属于小鸟依人了。两年来,小王同志又窜个儿了,目测下起码有一米八七这样,也不知道他吃了什么,居然这么能长。
不过老王同志也不矮,吴氏的身高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高挑得,夫妻俩都不是矮子,身为官三代的小王同志伙食也不错,加上这些年杨涵瑶在报纸上大吹特吹牛奶,羊奶的好处,跟风的小王同志喝了不少,能张大这么高大也不足为奇了。
别说是他了,如果有人细心观察一下得话,就会发现这几年大宋的青少年们的身高普遍有增长的趋势,比起父辈,那绝对是很喜人的长势。
“这孩子,眼里只有祖母,没有我这母后了?”好久没见到杨涵瑶了,曹太后也是很想念她得。在杨涵瑶守制期间,曹太后多次派人去看望杨涵瑶,还赐下了很多东西。
这会儿见到了人自然心中欢喜。只是唯一让太后感到不爽地是,这孩子虽然长高了不少,可这人怎得这么瘦呢?说起来,这孩子也不知咋回事,饭量大得惊人可就是不长肉。
以前就根豆芽菜似得,这两年清苦日子过下来,这人越发“精瘦”了,简直都快像竹签了。
“曹母后大安……”杨涵瑶干嘛行礼,“臣女失礼了……”
“好拉,好了……”太后甩了甩手,“哀家逗你了!官家,你瞧你皇妹,这瘦得都跟竹签子似得了,你要再不吩咐开席,估计等会儿啊,来阵风就能把她吹走咯!”
“哈哈……”赵曙大笑,道:“是儿臣疏忽了,皇妹,来来来,快快入席,快快入席!今个儿朕要好好敬你和福康,你们这是代朕行孝啊……”
杨涵瑶心中一凛,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赵曙与曹后,垂下眼福身道:“谢皇兄……”
入座后,赵曙笑着说道:“杨老太君,王爱卿,今个儿这是家宴,不用拘谨,随意些就好。”
“可不是嘛……”曹太后接话道,“杨老夫人随意些就好……王卿也不用拘谨,先帝留下遗诏,很快咱们就都是一家人了……”
王安石与王雱一听这话,忙起身,行礼道:“臣,叩谢天恩……”
“想不到曹后与赵曙已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杨涵瑶看着眼前的一幕,暗暗惊心着。
“京城是非之地,不宜久留,看来还是尽早做安排,快点闪人才是……”心里暗自做好打算后,杨涵瑶便起身,从宫婢手里接过酒壶,亲自给赵曙与曹太后满上,举杯道:“臣女在永昭陵陪伴先帝时,皇兄与曹母后对臣女多有照顾,臣女心怀感激,这酒理应由臣女来敬!”
说着,一口喝掉杯中酒,举手示杯后,道:“臣女先干为敬!恭祝皇兄与母后安康……”
赵曙与曹后微微一笑,也举起酒杯喝掉了杯中酒。待放下杯子,曹后掏着绣帕掖了掖嘴角,笑道:“两年多不见,瑶儿倒是稳重了不少。”
一举双关,杨涵瑶如何能听不出来?不过她以不是当年的杨涵瑶,这种心理的变化或许她本人未必能察觉道,但行为上已经迅速地做出了反应,“曹母后怎得欺负臣女?”
口气绵绵,小嘴微嘟,带着一点撒娇道:“在曹母后跟前,臣女一向稳重呢!”
曹后愣了下,赵曙嘴角带着笑,不过二人心里纷纷抽动了下,这孩子也变了吗?
这念头一闪而过,因为杨涵瑶又开口了,“皇兄,母后,刚刚喝下的酒是宫中特制的三勒浆吧?”
赵曙惊异,道:“皇妹如何得知这是三勒浆酒?这酒酿造工艺本已失传,不过托着海贸之福,去岁有波斯番人乘船来大宋行贸易之事,又将此酒带入中原。”
“嗯?”杨涵瑶有些意外,道:“三勒浆酒酿造工艺曾失传?可臣女在《四时纂要》中曾看到过三勒浆的制作方法,怎得会?”
“什么?!”赵曙与王安石惊呼着,异口同声道:“皇妹(郡主)看过四时纂要?!”
杨涵瑶吓了一跳,脑门上浮起一个大大的问号,可就在转眼间,就发现自己这话为何会引来这一桌人的侧目了。
当然,杨李氏除外……
“染真,哦,不,郡主,你不知道四时纂要已失传已久了么?在中原大乱时就没有了……郡主你那怎会?”王雱也一脸疑问,不过也就一瞬地事,忽然又兴奋地说道:“是不是你的师尊那儿还藏有孤本?!”
话音一落,只见曹后,赵曙,王安石都用一种热切的眼神望着自己,就像饿了多日的野兽看见美食般,就连自己的弟弟都不例外,这让杨涵瑶莫名地感到一阵胆寒。
不过王雱这小子可真会帮忙啊,有他这么一说,自己连理由都不用编了,顺着他的话说就是。
看来以后系统抽奖出来的书,只要是在这个时代以前得,自己最好私底下打探下,免得再像今天这样,打个人措手不及,差点露馅。
见到杨涵瑶点头了,赵曙等人兴奋了起来,只见王大牛同志喜得连连点头,“官家,这可是大喜事啊!”
“谁说不是呢?!”杨乐贤居然也来凑热闹,“我听王先生说,这《四时纂要》是一本集农事,医术及历法的大成之作。其中的内容虽有不少引自《齐民要术》,但里面也有不少此书著者韩鄂自己的点滴经验与总结。”
杨乐贤一张小嘴巴拉巴拉地说着,让杨涵瑶忍不住侧目。自己这弟弟如今已是一个美少年郎了。
从小就被杨涵瑶用强身丸,益智丸调养着,到了这长身体的时候,这家伙就跟吃了激素似得,才十三岁的年纪,可身高却长到了一米六七,马上快赶上杨涵瑶了。
而且智力超群,若不是先帝驾崩,暂时取消了科举,杨乐贤很可能会成为自开科取士来年纪最小的进士,要知道杨乐贤是嘉祐八年过了解试(府试),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脱离白身,成了大宋的精英阶层,以他十岁的年纪取得秀才功名得,绝对也是前无古人。
不仅如此,在解试过后,紧接而来的省试也一蹴而就,取得了入京赶考的门票,成了大宋问鼎以来年岁最小的举子,虽然是一次性的称谓,但也绝对可以笑傲大宋了。
要知道,晏殊虽然十四岁就成了进士之身,但他那进士之身是有水分得。是真宗那家伙见他诗词写得好,点了他一个进士之名,用通俗的语言来说,那就是同进士出身,身份地位上要次于进士。
按照大宋的科举制度,像晏殊这样年未满十五岁的神童,只要能通一经者就可经州县保举参加童子试,通过了就可以保举为官,所以才有了十四岁为进士,为官的佳话。
但杨乐贤那是什么人?别看小家伙老想着漂亮姑娘,看见漂亮姑娘就想上去卖卖萌搭讪啥得,不过人家的志气可不小。
早些年他就曾说过,他要凭自己本事弄个正经进士来,被赐同进士有什么意思?那样他就做不了状元了,所以科举之路他要堂堂正正地走一遍,绝不做取巧之事。
当时这话说出口时,王安石的两个大兄欣慰地都快掉泪了,一个劲儿地拍着杨乐贤的小肩膀,夸他是好孩子。
只是杨涵瑶虽然知道自己弟弟聪慧,学习好,可真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已是博览群书,连四时纂要这样偏门的书籍都知道,可见这小家伙私下里,那是何等用功。
心里涌上一丝丝的愧疚,自己对这个弟弟似乎照顾地太少了,自己整日忙于自己的事,把弟弟交给了“二王”后,除了定时询问两位先生外,自己就很少再关心他的学业了。因为在她的想法中,弟弟吃了不少的益智丸,考个进士那是轻松加简单,小屁孩在她跟前又是整日一副快快乐乐的样子,故而就疏忽了。可到了这一刻,杨涵瑶却是内疚无比。她忽然发现,自己忙碌了这多年,给予家人的只是物质上的东西,自己对他们关心地太少了。居然连弟弟读了多少书,读了什么书都不甚清楚,着实对不起他们对自己的依赖与信任啊!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