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7 三条法令
一场纽芬兰海战,使得美英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双方本身在损失上相近,美国损失了四艘战列舰,而英国也前后损失了三艘,还包括两艘最重要的柏勒罗丰级,虽然总体形式上,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占优,但是仍旧无法打开局面。
在本位面中,美国成长速度之快,几乎也是开挂一样,仅次于大唐。最早接受大唐式的工业化,模仿大唐的模式和成功经验,使得美国国力提升巨快。而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有国家几乎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起跑的,英国人的老式风帆战列舰在海军竞赛中没有任何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反而是美国人比英国人先起跑。
另一位面中的112年美英战争,英国人完全控制海洋,并且能够机动地选择开辟战场。这也使得他们屡屡进犯美国海岸线上的各地,甚至包括登陆后攻占华盛顿,一把火烧掉了还没有完全建成的白宫。
可在本位面中,美国人十分机智地利用了各种非对称武器,包括飞行器和水雷,给英国海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纳尔逊在纽芬兰吃了一个亏之后也曾经想过将战火延烧到敌人土地上的想法,此时美国人只剩下两艘缅因级战列舰,而且在战斗中受损比较严重,根本无法继续出战。偌大的海洋留给了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海军则可以选择自己的战场。纳尔逊的计划包括摧毁美国港口中残留的战舰,毁掉他们的纽波特造船厂,在华盛顿特区登陆攻打他们的首都。可是这些计划无一具备可操作性。
美国人要么在重要的海域和河口上布设了水雷,要么这些地方都装备有35毫米口径以上的重型岸防炮。这些岸防炮都有着数米后的钢筋混凝土甚至搭配钢板的防御,压根不怕英国人战舰的主炮,反而英国皇家海军却怕被这些岸炮伤到。大唐海军曾经评估过美国人的岸防体系,认为大唐的战列舰也没有希望在这种战斗中取得百分百的胜利,比较稳妥的方式还是发动大规模的空袭。
英国人在此时几乎束手无策了,虽然他们在本土还余几艘主力舰,但是这时候加入到战争中似乎也无济于事。英国政府不得不寻求更多元的手段来应对情况,包括争取国际支援,以及秘密地组织加拿大内部的反美斗争等。
英国人战略上一无所获,而美国人同样也是不好受的。他们历经二十年打造出来的西半球第二大舰队在这场海战中几乎全部葬送。在战前承载麦迪逊总统演讲的舰队旗舰康涅狄格号都沉没了,只剩下两艘不新不旧的缅因级撑场面。而且整支舰队已经不具备出海继续作战的能力,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存在舰队。
所幸最起码他们将英国人挡在了海外,美国人明智地选择在哈利法克斯港湾、圣劳伦斯河河口等重要的地区布置大量的水雷,这样即便没有舰队,英国人也完成不了对加拿大的支援,最起码不那么有效。
纽芬兰海战之后一个月,英国人尝试在新不伦瑞克进行了一次登陆,英国人派出了一个团一千多人的士兵进行作战。而这里别说没有美军,甚至连加拿大的移民都没有。英**队缺少补给和机动手段,他们准备进攻重要城市蒙古顿,结果在城镇之外就遭到了美军的伏击,伤亡惨重。没有公路铁路,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英国人根本完不成从新不伦瑞克机动到五大湖沿岸的上加拿大的作战目标,只能放弃。
英国人难以在加拿大沿海建立补给线,而美国人同样也在加拿大境内处处碰壁。加拿大人反美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激烈化,在12年12月,甚至出现了一些断粮之后的加拿大人没有补给过圣诞节,结果绑着炸药冲进美国人的军营同归于尽的情况。
战争进行到这里,就算美国人也胆寒了。这毕竟是一个没怎么经历过战争的国家。二十多年前进行独立战争的那一批民兵也早已退役,更何况当年真正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大唐的援助。美军在与稍微正规一点的英军交手胜利后,曾经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并且对于情况十分乐观。可是他们在加拿大胡作非为,使得加拿大人都极为厌恶美国佬,不仅抗拒服从他们的命令,而且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袭击他们。
美军无法占据加拿大每一个城镇,而且去维持这么大消耗量的补给也是令人伤脑筋。美国人一面指望能够逼迫英国彻底屈服,将加拿大整个割让给他们。同时,美国不得不坚持下去,造成对加拿大有效管控的事实。
而这一切需要美国支出更高的军费,招募更多的军队消灭一切的反抗力量。顺理成章地,美国政府宣布了三条新的命令:第一,各州上调税率,开征新的税种,包括战争税,保障战争的进行,税率涨幅最高的南方州上调近百分之三十;第二,全国不分族裔,每个县按照一定比例征兵,包括西部靠近密西西比河的田纳西、肯塔基等州,也就是说,居住在那里的华人也有义务参战,南方佐治亚、南卡北卡和弗吉尼亚等州征兵比例普遍高于北方州;第三,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度,为了给予奴隶们解放后一定的生活收入,联邦政府决定征募奴隶们进入军队向他们发放工资,还有部分奴隶将成为后勤服务者,其实主要就是修建从美国到加拿大的公路,方便运送更多的物资进入加拿大的。
这三条法令一出台,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是这个时候,联邦政府不得不咬牙坚持下去,如果不坚持就这么放弃了,等于之前的投入全变成沉没成本白费了;另一方面,这些明显带有偏向性的法令损害了一些州和一些利益团体的利益,使得美国内部的矛盾骤然被放大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