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定计
公元1269年,时值蒙古攻打南宋正急,南宋江山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
六盘山山势雄伟,巍峨挺拔,山清水秀,历来就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
六盘山自古以来就是兵家重镇,蒙古得势之后,更是常年在此驻兵。
六盘山下,洁白的蒙古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中间插着大纛的金顶蒙古包,一眼望不到头,营盘之间,不时有一队队的士兵巡逻。
更远处是一片黑压压的兵马,杀气冲上九霄,形成一片片乌云,笼罩在大营上空,久久不散,四下一片肃杀的气氛。
中间金顶的蒙古帐中,更是站满了持刀的卫士。
蒙古大帐中,方面大耳,两眼深陷的一位王爷据帐而坐,正是当今蒙古大汗忽必烈。
左下座是一个三十来岁,器宇轩昂,身着大红袈裟的和尚,乃是蒙古国师八思巴。
右手座是一位不僧不道不俗打扮的汉人。
只听忽必烈对八思巴问道:“国师,现在襄阳持续攻打不下,却是如何是好?”
八思巴微笑不语,半响却转向右手的汉人稽首到,“子聪道友学究天人,定有妙计?”
右手汉人忙道,“国师厚誉,秉忠不敢当!”
原来这个不僧不道打扮的人乃是蒙古中书省事,刘秉忠。
忽必烈转向刘秉忠问道:“先生有何良策,能解襄阳之局?”
刘秉忠思量半响,方才开口言道,
“大汗乃是顺承天意,继承中原正统的君王,攻克襄阳只在早晚之间,大汗宽心便是,不必放在心上。前些日子“蚩尤”星现,划过南方长空,乃王者征战四方之意,蒙古有三百年国运,此乃天数,哪个能逆?今襄阳战事未定,主要是华夏有两大龙气未断,天下大势依旧不得分明,蒙古入主中原才有许多波折而已。”
忽必烈大喜道:
“如此说来,先生当已有妙计,快快讲来,当解我胸中块垒。本汗也知当今天下有三大龙脉,源头起自昆仑山,南龙,气象孱弱,不足为虑。北龙乃是源起昆仑山,经祁连山过贺兰山,沿阴山山脉深入蒙古草原,此乃我蒙古发迹之龙脉。”
“而中龙也是源自昆仑山,经陕西桥山过皇帝陵,沿秦岭山脉,直至金陵入海,此乃南宋的根本。”
“此龙脉尤其强大,乃是中原帝王气数的根本,一日不断绝,外族休想入主中原。只是如何才能使其断绝?使我蒙古入主中原?成就帝王霸业?”
八思巴满含深意的看了刘秉忠一眼,双手合十,微笑不语。
刘秉忠泪流满面,大哭叹道:
“我虽欲辅佐大汗成就万世不拔之基业,但我总算身为炎黄子孙,出此计策,只怕我也不得善终。”
忽必烈离了座位,朝刘秉忠行了一礼,沉声说道:
“秉忠,你不要有任何疑虑,但讲无妨。你辅佐本汗开创盛世大业,有我一世当有你一世的荣华富贵,在这里,本汗再赐予你丹书铁券护身,蒙古之中无人能动你分毫。”
半晌,刘秉忠这才收声道:“这也是天数,我术数一门,识天时,尊天道,不得不为,此也气数使然。”
八思巴微笑合十,言道:“善哉,善哉。”
刘秉忠看了八思巴一眼,接着道:“汗王,龙脉一事具体还得落到国师身上。”
忽必烈转向八思巴言道:“国师,却是要如何行事?”
八思巴面有迟疑,缓缓开口道:
“汉时中原的兵家宗师冠军侯曾经在狼居胥山摆下白虎吞天玄坛,妄图一举断毁了三大龙脉的北龙,只是最终老天有眼,功败垂成!要想入主中原,就要先断中原龙脉,恐怕还得效仿冠军侯行事?”
忽必烈大喜道:“正要断他龙脉,保我蒙古万世不拔之基业!”
八思巴沉吟道:“只是更改中原龙脉一事,非同小可,此前,子聪也曾询问过我此事。要想截断龙脉,就是冠军侯那般惊才绝艳的天才人物都被反噬身亡,何况我辈,一人之力万万办不到!”
忽必烈失望道:“国师都办不到?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
“大汗不用着急,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我一人办不到,但是集合贫僧宗门的力量,布下大阵,催动十方金刚大藏真言,或许可以办到。”八思巴思量半响,抬头道。
忽必烈双手合什,朝天膜拜,然后起身,双眼放出精光:
“国师助我成就此帝王霸业,当为我蒙古第一帝师,萨迦教当为我蒙古国教。”
八思巴摇头道:“此事牵连实在太大,需要动用我举教之力,而且施法时动静太大,不可能瞒过南人,此事恐怕还有诸多变数。”
忽必烈哈哈大笑道:“无妨,到时我多多派兵设防便是,本汗平时招募的那些练气士到时也可助你一臂之力。”
八思巴摇头言道:“此事普通士兵恐助不上什么力,大汗只要提防宋朝的军队就好,至于大汗的那帮幕僚,修道之士,帮贫僧看住南人,别让他们来捣乱就行。”
忽必烈大喜道,“国师但请放心,谁敢不听命令,前来捣乱,我就杀了谁。事成之后,待朕入主了中原,国师当替我掌管天下释教,管辖藏地可好?”
八思巴大喜拜倒:“多谢大汗,我等虽然是世外之人,既然天数如此,我等也只有依照天数做完了这场功德,方可窥见正果。”
“国师何必多礼!”忽必烈上前扶起八思巴,心中暗暗道:
“只是我蒙古只有两百年基业,未免太短了一点,还得想办法延长才是。”
“龙脉一事算有了着落,只是不知道如何能解襄阳之战事?”忽必烈继续问道。
八思巴看了刘秉忠一眼,缓缓道:“贫僧对排兵布阵一窍不通,此事还得子聪先生费心。”
刘秉忠接过话头道:“微臣倒是有一个人选能解襄阳之困,只是此人与我还有些渊源,恐怕他人说我荐人唯亲。”
忽必烈好奇道:“此人是谁,快快讲来,先生不用顾虑,正所谓举贤不避亲。本王只看他是否能为我帝国分忧解劳。”
“下臣的学生:张弘范。不是微臣自夸,此子文才武功居是一时之选,尤其在用兵一道,颇有心得。此去襄阳,定当有所建树!”刘秉忠不无自豪的言道。
“本汗也曾听闻过此子的一些事迹,只要是人才,能为我所用,便是我蒙古之福。对了,此子现在何处?”忽必烈问道。
“当下正在微臣帐中!”刘秉忠连忙回道。
“来人,速去先生帐中,传张弘范来见本汗!”忽必烈命令道。
不多时,蒙古大帐被掀开,进来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向着忽必烈下跪行礼道:“下官张弘范,参见大汗。”
忽必烈见此人长须拂胸,丰采翩翩,眼若明星,鼻梁高挺,身材匀称,猿臂蜂腰。
忽必烈不禁喝了一声彩,好一个美髯公。
就连八思巴也不禁暗道:“此子生得一副好皮囊。”
“张卿,现在任职何处?”忽必烈开口问道。
“下官现在顺天任大名。”张弘范声若洪钟答道。
忽必烈又随口问了一些带兵打仗,行兵布阵方面的事,见张弘范对答如流,心中高兴,开口言道:
“听闻张卿在鲁地平反李檀叛贼之战中屡立奇功,是我蒙古一员猛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现在本汗派你前去襄阳,协助伯颜攻打襄阳,不知你意下如何?”
张弘范一听忙滚身拜倒,大喜道:
“下官的心愿就是投笔从戎,建功立业。大丈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多谢陛下成全!下臣此去不灭南宋决不回来见大汗。”
刘秉忠在边上手捋胡须,微笑看着自己的爱徒,心下甚慰。
忽必烈提高声音道:
“张弘范上前听封,本汗封你为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统领李檀旧部,协助伯颜攻打襄阳,拿下南宋,即日出发。”
张弘范沉声道:“张弘范领命,不破南宋誓不还朝。”
忽必烈上前扶起张弘范,微笑道:“襄阳战事吃紧,张卿即日出发吧,祝你早日攻克襄阳,为本王平定南宋。”
“大汗请宽心,下官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弘范说完,又朝刘秉忠下拜,行弟子礼,开口道:
“先生大德,仲畴没齿难忘。”
刘秉忠双眼含泪,扶起张弘范道:“痴儿,此去多多保重!临行之际,为师有几句话赠你,你要切记!
“遇杰而进,遇祥而止,遇凡而退。”
张弘范洒泪掩面,转身就欲出帐。
八思巴急忙开口道,“张施主且慢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