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新时代 第304章 悲壮的决择!(求月票!)
走在华沙的街头,触目所及的是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波兰全境的最大的河流,维斯瓦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华沙的腰际。多美的地方啊,可是米沃什却说,生活在这个国家的重负,超出了他的笔所能承受的——“我的笔比一只蜂鸟的羽毛更轻”。那悲伤超出了忍耐的力量。而他的心就像一块石头,里面封闭着的,是对最不幸土地的隐秘的爱。他说:我怎能生活在这个国家,在那里脚会踢到亲人未曾掩埋的尸骨。
二战时期,波兰被德国人称为“世界的阴沟”,纳粹杀起波兰人或斯拉夫人就像处理屠宰场里的牲畜一般。这无需要解释,只能沉默。
在这个注定与悲伤结缘的城市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教堂。在华沙古城,有更多的天主教堂,欧洲中世纪式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这是华沙的特色,也是波兰的特色。到处摆放着鲜花和蜡烛,也有纪念的人群,但没有号啕大哭,没有泪流满面,只是平静地站在那,与死者道别,就像每个天主教堂里的祷告,安静、克制、沉默而又庄重。
在华沙,沉痛成为人凝聚人心的纽带和力量。他们相聚在教堂里,也相聚在肖邦的雕像前。在华沙,到处能看到肖邦的影子。事实上,只有39岁的肖邦一半的时间都生活在维也纳、巴黎,那时的华沙处在沙皇的奴役下。肖邦终其一生,最终也没有回到故乡,他曾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在巴黎去世后,后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心脏带回,安葬在华沙圣十字教堂的墙壁中。在教堂左边第二根廊柱下,写着“这里安放着肖邦的心脏”,还有一个花环。
一个被各种利益集团多次出卖的民族,一个多次受到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匈帝国的挤压和瓜分的民族。1940年,在与苏联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后,希特勒出兵波兰北部港口城市格但斯克,继而占领波兰全境,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对于波兰那是个耻辱的日子。两个独裁者签订了一个协定,包括一个秘密条款,借以瓜分他们邻近的有自己的首都、政府和议会的国家。那个条约不仅发动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它还重申了一个殖民原则,据此各民族不过是牲口,可以买,可以卖,全凭当时的主人的意志。它们的边疆,它们的自决权,它们的护照,不再存在了。
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历史的屈辱感,渗透了波兰人的血液,渗透了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激烈的枪声在这座悲伤的城市中回荡着,枪声从未从德国人占领这里之后,便未曾这座城市消失,这是波兰地下军的抵抗侵略者的枪声,在欧洲有着“波兰人”和“革命者”两个词成了同意语的形容。
他们从来没有在侵略者面前屈服过,他们总是英勇奋战,抵御外来的侵略;在被占领的情况下,他们不断举行起义,打击外来侵略者,争取民族的解放,在四角帽和蛇形领章的从这片土地消失了六年后,他们不断的发动起义,不断的抵抗着德国人,枪声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回荡着。
哒哒……
军靴声在城市的街道上回荡着,这是德国人的军靴声,肩背突击步枪或半自动步枪的德国士兵在这座已经燥动不安的城市里来回巡逻着,街道上偶尔会看到地下抵抗军张贴的标语,但大都只剩下些许破纸片。
随着中俄联军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进攻,波兰这个倔强的国家就陷入一种空前的燥动之中,两天前,广播中传来了俄罗斯第三集团军攻克谢德尔采的消息,这更加剧了波兰尤其是华沙的燥动。
“波兰赢得解放的时刻到了!”
而就在昨天,中俄联军逼近波兰维斯瓦河,德军被迫向西溃退,所有人都相信,在5月之前,华沙将会成为中俄联军的囊中之物,一场风暴正在这座城市慢慢的上演着它的前奏。
威拉诺宫,从1940年波兰被德国占领后,这里便是德军驻华沙城防司令部,此时的城防司令部门外,林立的岗亭和数辆老旧的四号坦克,更充分应证了此时这座城市紧张的气氛。
“暴风雨前的宁静!”
站在窗边的施塔赫尔望着眼前这座看似平静的城市,在心底冒出这么一句出自俄国作家作品中的词句来。
过去的几个月,对于德国而言绝对是最为不幸运的几个月,中俄联军及与之并户作战的波兰第一集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了波兰,4月18日跨过寇松线,22日解放了波兰边境小城赫乌姆,23日夜──24日凌晨,攻克了波兰东部重镇卢布林,26日攻占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29日柯尔托斯基元帅指挥的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第三集团军,正势如破竹向华沙近郊的维斯瓦河畔进军,也许几天后,中俄联军便会兵临华沙城下。
“国内军如果无所作为,波兰就会一齐倒向俄罗斯一边!”
数日前破译的,波兰地下国内军司令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向伦敦汇报的电报,充分说明了现在华沙的局势力,国内军很快就会有所作为,他们的作为会是什么呢?
“……从中国返回后,米科莱奇克已经要求国内军在时机成就时发动起义,而在数天前,我们的情报显示,博尔?科莫罗夫斯基和流亡政府在国内的“代表处”代表杨?杨科夫斯基就已商定举行起义。波兰流亡政府正式权博尔?科莫罗夫斯基和国内“代表处”在“最适宜”的时机发动起义。”
面对着将军的背景,佩冯斯上校神情严肃的作着汇报,别说是司令部的情报军官,就是现在一名普通的德国士兵也可以感觉到此时华沙的异样,更何况大量的情报,已经显示起义已经迫在眉睫。
“将军,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华沙地下抵抗军的起义已经进行了倒计时,这个时间将以中俄联军的进攻为基础,在中俄军队兵进华沙时,就是华沙爆发大起义的时间,伦敦波兰流亡政府之所决定此刻发动起义,其动机是明显的。他们认为那时时机已到,发动起义可以抢在中俄联军以及中俄支持的波军的胜利进攻为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打开通往华沙的道路以前,夺取华沙,从而在首都以主人身份出现,为伦敦的流亡政府回来接管政权铺平道路,建立一个把中俄和他们所支持的民族解放委员会排除在外的政权。”
对于所谓正义阵营存在的矛盾,佩冯斯上校再清楚不过,中美两国面和心不和,尽管两国在澳大利亚问题上保持着沉默,但利益上的冲突已经再明显不过,至于中英更是至今仍然处于战争状态,当中俄联军进攻东欧之后,流亡于伦敦的欧洲各国流亡政权,根本没有发表任何迎接解放的声名,而问题最终却集中在波兰,其它的国家的流亡政权都在访问中国结束后,发表欢迎中俄联军解放本国,要求本国人民配合中俄联军进攻的宣言,但唯独只有波兰保持着沉默,波兰和俄罗斯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无论是红俄或是白俄。
历史上几百年的宿怨是难以洗尽的,而在苏俄联手德国再次瓜分波兰后,加上的俄波之间多年恩怨,虽说俄罗斯帝国取代了苏联,但是对于波兰人而言他们已经很难再相信俄罗斯人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佩冯斯上校认定了华沙一定会发动起义。
“佩冯斯上校,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波兰人,我会说这是一个倔强的民族,他们总是身陷绝境,却又从不屈服。即使在外人看来已经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直到奇迹出现。然而奇迹之所以是奇迹,是因为奇迹并不可能每次都出现,于是便有了波兰的四次被瓜分和两次亡国。”
施塔赫尔缓道出一句话来,这个国家和这里的民族太过于倔强,他们也许会进行一场所谓的投机,但是这场投机显然有可能是在德军撤离华沙之后,而不是现在。
“将军,柏林已经下达了命令,起义已经不可避免了,华沙必须立即执行戒严!”
“现在并没有这个必要!佩冯斯上校,虽然起义有可能爆发,但是上校,现在在抵抗军的力量有多少人?”
施塔赫尔颇为自信的反问了一句,波兰人或许不会屈服,波兰人或许一定会发动起义,但在施塔赫尔看来,现在的华沙无疑是安全的。
“将军,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报,由波兰地下国内军司令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领导的“国内军”,在华沙的总兵约在5万人左右,考虑到其发动起义不可能进行大规模集结,以及受到我军的拦阻,在起义之初,投入战斗的国内军约在半数左右。”
将军的反问让冯佩斯上校一哑,但仍如实的报告着情报部门所掌握的国内军的情报。
一次大战结束以后波兰复国,新的波兰国家不仅在意识形态,而且在领土,宗教,民族等方方面面,都和苏联有着几百年历史所形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战前的波兰,苏联是比德国更危险的第一号假想敌。新兴苏维埃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使波兰望尘莫及。
在波兰的军事动员计划中,不得不考虑到一旦发生对苏战争,其东部领土被苏军占领的情况。从30年代初,波兰就把在和平时期建设地下抵抗,发动被占领国土上的全面敌后游击战,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地下抵抗,就叫国内军。
当然,游击战是以苏军为作战对象的,东部的实力和组织远比西部严密。后来二战全面爆发,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地下军没有来得及全面动员,后来流亡政府的工作逐渐走上轨道,苏联成了盟国,国内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德国占领军作战。
波兰国内军在作战上不受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指挥,而直接听命于伦敦流亡政府,它在流亡政府中的地位相当高,国内军首任战时司令索松科夫斯基将军是波兰军队当中,仅次于首相兼波军总司令西科斯基的第二号人物,曾经是流亡政府首任总统的人选。后来西科斯基飞机失事以后,由他继任波军总司令。
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德国驻波兰盖世太保也好,军事情报部门也罢,一直密切关注并打击流亡政府的国内军,这是唯一能够威胁到德国对波兰统治的地下抵抗力量。
“那么他们的武器弹药呢?”
“其中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部队配备有武器,而且弹药和其他军需品也严重缺乏,仅够2—3天战斗之用。虽说他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波兰是一个倔强的民族,如果大起义爆发的话,界时会有数十万华沙的志愿人员参与其中,而且像救护队、灭火队和炊事组织等很有可能参加到起义中。”
尽管将军对自身的力量颇为自信,但冯佩斯上校仍然尽职尽责的如实提出自己的看法。
“将军,现在在华沙我们仅只有1万5千余部队;或许我们的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且可以在起义爆发后得到增援,我们的部队配备有坦克、大炮和飞机,与起义军形成鲜明的对照。无论在人数上或装备上我们都较起义军占绝对优势。这或许是一场双方力量悬殊得出奇的争夺战,但是将军,我们必须考虑到3年前,在犹太人隔离区,那引起犹太人在那种劣势之下,同样发动了大起义!现在波兰人同样也会那么做,现在中国人已经逼近了华沙!为了以主人的身份迎接中俄联军,确保波兰未来的独立,科莫罗夫斯基和伦敦的流亡政权一定会发动起义!”
面对的佩冯斯上校的肯定,施塔赫尔突然笑了起来。
“我的上校!波兰不会倔强到以牺牲一代波兰人作为代价,发动一场起义!无论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都不会给这支效忠伦敦的军队任何支援!如果波兰人起义的话,他们反倒会利用我们的手消灭这些人,如果这样的话,我敢保证,中俄两军会停止进攻,界时我们在东线至少可以赢得时间!”
回过身来的施塔赫尔面对着佩冯斯上校,脸上的笑容一敛。
“或许我们比波兰人更需要这场起义,但唯一可惜的是——至少不会是现在!”
“现在!就是现在!国内军必须要在立即起义!”
在华沙的一间剧场地下室内,身穿便服的化名为博尔的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用异常坚定的口气道出了自己的决定。
“两个月来,在中俄联军的进攻下德军在白俄罗斯连遭失败,25个师被歼,3周之内后退500公里;紧接着,在布格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又遭失败。德军缺乏预备队,他们已不可能夺回东线的主动权。中俄联军在人数、装备和速度方面都占优势,他们能够渡过维斯瓦河,占领西岸,准备向奥得河进军。在维斯瓦河中游,柯尔托斯基元帅指挥的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第三集团军群拥有绝对优势,步兵为3。5比1,坦克和大炮为5比1,德军处于绝对的劣势!而张镇国率领的第一集团军群已经兵进捷克斯洛伐克,德军东线的败局已经注定了!”
尽管并不喜欢柯尔托斯基这个的有着伯爵头衔的俄罗斯元帅和他率领的俄罗斯军队,但是科莫罗夫斯基却清楚的知道,俄罗斯第三集团军群的猛打猛攻,为华沙的起义创造了良好的时间,波兰光复的时刻已经来到了。
“现在,面对中俄联军的进攻,德军面临两种选择:他们或者不经战斗而放弃维斯瓦河和华沙,或者是控制局势,保卫维斯瓦河,为华沙而战。”
作为伦敦任命的国内军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扫视了一眼身旁的国内军高级指挥官,尤其是沉思不语的化名蒙特尔华沙地区司令克鲁西尔上校。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国内军都应在适当时机进攻华沙的德军。在第二种情况下,这将缩短控制首都的战斗,付出最低限度的牺牲;在任何情况下都将使国内军作为主人和自己家里的主事者去迎接中俄联军。我已经得到了伦敦流亡政府任命的代表、副总理杨科夫斯基的同意,原则上决定在华沙进行战斗。同时他们还把这个决定提交波兰地下议会,并得到了它的同意。”
克鲁西尔上校沉思不语,作为华沙地区司令的他明白,华沙的国内军力量与德军之间的悬殊,一但这场
“蒙特尔司令官,我们必须要立即发动华沙大起义!现在德国人让所有波兰人都去挖战壕,以抵御俄罗斯人,所有的波兰爱国者都已经明白了,现在到了发动起义的时候了。我们计划对德国兵缴械,用华沙的大起义向全世界表明,波兰不是在俄罗斯人或德国人以及中国人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波兰人手中,波兰军队已做好了斗争准备。如果这一计划成功,我们就能在政治上迫使俄罗斯人承认自由波兰,承认流亡政府的合法性!这实际上是一场赛跑!独立的波兰与被奴役的波兰之间的赛跑!”
科莫罗夫斯基的语气变得越发严肃,表情也变得的很是凝重,对于克鲁西尔的沉思,他知道原因,起义者需要面对的敌人,在数量上旗鼓相当;在武器和技术装备方面,德国人占绝对优势。而且他们还能召唤空军和坦克部队的支援,国内军则无此后盾。
但是无论是伦敦的流亡政府或是自己希望获取速胜,以“华沙的自我解放”来阻止俄国人和中国人的染指。
波兰不是捷克,也不是波罗的海三国,无论是过去的苏俄或是现在俄罗斯,他们对波兰问题最为关切,这不仅因为500多年来波俄两国经常兵戎相见、发生公开的军事冲突,民族矛盾尖锐,积怨很深,而且在过去的25—30年内,德国人得以利用波兰领土作为侵略东方的走廊和俄罗斯的跳板。
正因如此,无论是苏俄或是俄罗斯都希望望波兰将来建立一个与自己的国家的性质和利益相一致的政权,过去苏俄成立了人民军,而现在沙皇除了在人民军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防军外,还在解放赫乌姆城时建立的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这个临时政府除去一些民主运动家外,其中还有革命之后,一直流亡俄罗斯和中国的前沙皇授予的波兰贵族,甚至还有曾流亡苏俄波兰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左派、农民党中的激进分子和各界的代表,这种所谓的解放委员会。
而在4月26日和27日,中俄两国与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签署协议,决定以1919年协约国划定的“寇松线”来确定波兰东部边界。这项协议规定,在联军进入波兰国境后,交战地区的最高权力由联军总司令掌握,解放区的权力则归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然后由该委员会创建波兰新政府,整编波兰本**队。为配合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一道工作,中俄两国都委派的高级官员作为两国代表。
而在另一方面,为了宽慰波兰社会各界,4月27日,中俄两国外交部门发表声明,强调联军的目标是:“帮助波兰人民摆脱德国侵略者的枷锁,重建一个民主、独立、自由且强大的波兰。”
“尽管两国政府口口声声的宣称,他们将波兰视为友好的主权国家,因此两国不打算在波兰设立自己的机构,并认为这是波兰人民自己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对于中俄两国而言除波兰国家解放委员会以外,其他政权机构,包括在伦敦的合法的波兰流亡政府,都不会给予承认,这种与流亡政府争夺合法性的举动,实际上奴役波兰的前奉!如果我们不能够抢在中俄联军占领华沙之前,宣布波兰流亡政府已经在华沙恢复行驶权力,恢复流亡政府的合法性,那么……波兰或许从德国的手中获得了解放,但事实上,波兰却是第三次亡国了!我们所争取的与其说是解放,不如说是波兰独立与自由的最后一线希望!”
科莫罗夫斯基的言语中带着此许悲切,小国有小国的悲哀,尽管数百年来,波兰人一直期望着国家的强大,恢复从海到海的国土,但这个国家无论过去或是现在,却只能存在于大国的夹缝之间,苦苦寻求生存与国家的独立。
此时这间地下室内的众人表情中都带着些许坚强与悲怆,包括一直沉思不语的克鲁西尔,他们都明白正像将军所述,如果本土军再不发动起义就只有坐等俄国人的“解放”。然而这种“解放”并不意味着自由和独立,对于波兰而言不过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把国家从德国侵略者手中转交给俄国人。而从现在的形势来看,一旦这种对波兰控制权的交替完成,想从俄国的控制中重新获得自由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趁俄国人尚未到来孤注一掷博一把,也许恢复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还有一线希望。
“根据计划,我们将以德军不久就将撤离华沙为前提,发动华沙大起义,计划的核心除去攻击的城内的德军外,我们必须要集中兵力攻占华沙几座关键的政府大楼,至少在中俄联军进入波兰首都12小时前,宣布波兰流亡政府恢复行使权力。”
最后的科莫罗夫斯基补充了之前以经制定的计划核心。
“司令官,我们是否应该在全波兰发动起义?如果在全波兰发动起义的话,界时将会减轻华沙起义的难度,毕竟德军需要在各地镇压起义!而且我们是否应该与中俄两**方取得联系,以获得他们的支援。”
一直沉思不语的克鲁西尔上校开口道出了自己的建议,华沙的起义必须在以全波兰的本土军配合为前提,但最为重要的却是中俄两国的支援。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克鲁西尔上校,如果我们在全波兰发动起义的动议,那样就会便宜了进攻中的中俄联军,在卡廷之后,即便是死去一百万俄罗斯人,我也不会流一滴的眼泪!”
科莫罗夫斯基未加思考就否决了克鲁西尔上校的建议,华沙起义的筹备是背着中俄两国秘密进行的,这场起义不是为了驱赶德国人,而是为了抢在中俄联军之前解放华沙,夺取战后波兰的领导权,通知中俄两国只会适得其反。
“最多2至3天,气数已尽的德军就会一败涂地,发动起义后,我们就能以最小的伤亡迅速拿下华沙。为了不妨碍德军西撤,我们必须要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包括维斯瓦河上几座十分重要的桥梁,我们的目的不在于现在杀伤多少德国人,而在于夺取华沙。现在,我们必须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一个自由的波兰人的使命!”
科莫罗夫斯基的语气变得悲壮起来,他环视着周围的年青人。
“要么光复祖国,要么为祖国的自由和独立殉葬。”(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