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兴隆寺
听了刘成这番表白,洪承畴的目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渐渐由阴冷变的温和,又从温和流露出几分欣赏,突然他笑了起来:“陕西民变再起,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机会,刘成你这等人杰便是封侯也不是不可能,何止是自保呢?”
“多谢大人夸奖,刘成愧不敢当!”刘成躬身拜了一拜,问道:“那那个池乐山的事情呢?”
“这等劣绅,诬告朝廷命官,罪加一等!”洪承畴脸上露出一丝鄙夷的神色:“像这等恶徒连朝廷命官都敢诬告,可见平日里行事何等跋扈,一定要严加处置,不然民何以堪!”
“大人所言甚是!”刘成笑道:“如今西北形势危如积卵,正需要洪大人这样的人物主持大局呀!“
“哦?“洪承畴笑了起来:”据本官所知杨鹤待你不薄吧。⊙,..“
“洪大人,杨制军的确待我不薄,但坦率地说,纵然没有贺人龙擅杀神一魁、不沾泥这桩事,他的招抚方略也无法平定西北乱事,多一个刘成,少一个刘成无关大局。”
“想不到刘游击对西北乱事也有所见地呀,何不说来让本官参详一番。“洪承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容,显然在他眼里,像刘成这样一个区区游击是没有什么资格讨论这么高层次的问题的。
“西北乱事,简单来说就是连年天灾,加上辽饷之事,民不勘命,老弱填于沟壑,强梁之徒啸聚山林。边军又多年断饷,不堪用命,反倒逃入乱民之中。教其行军布阵之法。杨制军以招抚之法不是不可以,但须有耕牛种子、划分田土,以为其安生立命之基。但现在朝廷之力,十有七八在于东虏之事,无有钱粮贴补,田土又多为缙绅大户兼并。招抚之法便成了井中之月、充饥画饼,如何能成?”
“嗯,我听说刘游击你在鄜州清理军屯,修筑陂塘,练兵筹饷,将三千多降卒安置的很好,为何说这招抚之策是镜花水月呢?”
“大人,西北土地贫瘠,像鄜州那等河流纵横之地并不多。若是像榆林那种地方,我再有本事也搞不出花样来。而且末将也是不知砍了多少人的脑袋,方才闯出一条路来,其中机缘巧合之处甚多,并非能推而广之的。”
“能提拔你这这等勇于任事之人于行伍之中,杨鹤也算的上是慧眼识人了。“此时洪承畴的话语中不再有先前的嘲讽味道,他开始用一种崭新的眼光打量这个年轻武官,武将能带兵打仗不稀奇。可能够从缙绅口袋里压榨出银子养兵,还不是纵兵抢掠。这在明末可是难于登天的事情,洪承畴自己可是深有体会的。
“你拿那个池家兄弟开刀,便是为了这个?“
“不错,杨制军令我杀贺人龙之后,便让我节制其部。但贺部欠饷甚多,军心不稳。我便许诺补足所欠军饷……“刘成将自己在宜川所作所为细细讲述了一遍,到了最后洪承畴微微颔首道:“这么说来那池家兄弟倒也死的不冤,你若不杀他们,又拿什么立威?若不立威,便没钱发饷。士卒就要离散。嗯,杀的好,杀的对!”说到这里,洪承畴笑道:“刘成,你是个有才干、有胆识的人,可是如今光有这些不够,李广才气过人,可也飞将数奇,难得封侯呀?”
刘成听到这里,如何还听不出洪承畴的招揽之意,赶忙躬身道:“洪大人若肯收留,末将自当效命。“
“嗯,好,好!“洪承畴笑了起来,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个刘成与贺人龙并无什么区别,都不过是自己的一条走狗罢了,他年少时博览群书,最佩服的便是汉高祖刘邦,认为做大事之人须得虚怀若谷、善于用人,才能成就大业。季布曾经击破刘邦,逼得高祖多次于窘境,但等到刘邦为帝后,却接受夏侯婴的谏言赦免了他;雍齿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背叛了他,可后来在投降刘邦之后,刘邦为了安定群臣人心,便封其为什方侯。刘成虽然曾经与自己作对,但那时他在杨鹤手下,自然听命于杨鹤行事。此人又抓着自己的把柄,一时间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自己若是当上三边总督之位,就要面对杨鹤未能解决的问题,人才只会嫌少不会嫌多,不如将其招入麾下,以为己用,过去的那些旧事 就不必记得太清楚了。
亭舍外,曲端与池乐山不敢站得太近,距离那亭舍足有二三十步远,只能隐约听到亭舍内传来的话语声,这不但不能解除他们的疑惑,反而让两人的心中增添了更多的担心,都怀着同样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事情的结果。直到洪刘二人走出亭舍的时候,曲端心里的石头方才落了地——洪承畴站在前面,刘成紧随其后,两人脸上都满是笑容,一副言谈甚欢的样子。
“既然有刘游击与曲县尊这等良才在,宜川的事情我就放心了!“洪承畴笑着对曲端、刘成两人说道。
“大人谬赞了,下官(末将)愧不敢当!“曲、刘二人赶忙躬身称谢,洪承畴又与两人寒暄了两句,才笑呵呵的告别而去。
“洪大人,洪大人——“池乐山抢上前去想要说点什么,立即被两个亲兵推搡开了,他也不知道在亭舍里发生了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自己已经完了。他木然的看着洪承畴的背影,心底已经冰凉一片,但奇怪的是,此时的池乐山却丝毫没有想逃的心思。
片刻后,送别完洪承畴的刘成走到池乐山面前,微笑着上下打量了一会对方,突然拱手笑道:“对不起!”
池乐山只觉得后心一疼,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京师,兴隆寺。
随着咚咚的木鱼声,十几个僧人在两侧的蒲团上念诵着《金刚经》,观音菩萨像前的香炉上飘出淡青色的烟气。大堂上弥漫着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
王承恩恭谨在香炉上插上三柱香,又磕了三个头,虔诚的双手合十礼拜。此时的他只穿着一身青衣,除了颔下无须以外,看上去就是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读书人。在烧完香后,他走到门旁的功德箱旁。从怀中取出十两银子来,放到功德箱旁边的一个僧人面前:“这位师兄,承恩前些日子有些不方便,出不得宫来,这是这几个月的份子钱,还请收纳。“
那僧人看样子与王承恩很熟,笑嘻嘻的接过银两,一边在旁边的名册上记录一边笑道:“王总管何必如此客气,您是何等的身份。几两银子的小事派个小太监跑一趟腿就是了,何必请自来。“
“师兄这话就说差了,进了这兴隆寺里哪有什么总管,公公?都是些寄居此地的畸零人罢了。“王承恩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我们这些人外边再怎么光鲜,内里也不过是个残废,早晚都是要来这儿的,要是连这个都忘了。那也太愚了点。“
原来古时太监往往出身贫寒,自小净身入宫。又身无长计,没有后代,一旦年老体衰不能做事被驱逐出宫就只有死路一条,甚至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因此在明朝初年在宫中就出现了一种公益组织,太监们在年轻的时候拿出一部分钱交给这个组织,而这个组织则负责其丧葬养老之事。比如今天北京著名的电子产业聚集区中关村,在清朝末年就是太监公墓(中官村)。宫中当差的时候,在太监内部有着森严的等级,但在这个互助组织里却是平等的。由于太监在古时被人瞧不起,即使有钱也未必有人肯接近。所以他们往往在年轻的时候将积攒的一部分钱财购买田地捐献给寺院,拜寺院中长老为师,而到年老出宫后便可以到寺院中居住。因为古代寺院僧人也没有妻室儿女,这一点上倒也和太监相仿,因此倒也不用担心为其瞧不起。而兴隆寺便是这些寺院中的一所,由于太监没有子嗣,所以这类寺庙被当时百姓称为“兄弟庙“以区别于通常与某个或者某几个家族长时间结缘的普通寺庙。
“王老哥说的是,咱们在宫里的身份,来了这儿还是都忘记了好。”
这时身后传来一个尖利的声音,王承恩转过身来,说话的却是高起潜,只见其也只是穿了一件素色袍子,只是质地做工却是极好,他身后跟着两个容貌俊秀的小太监,距离王承恩还有七八步便拱手行礼:“王老哥,您这些日子在乾西(宫城的西边,通常关押犯了错误的宫女太监和嫔妃)那边吃苦了,咱们有日子没亲近了,待会若是有空一同去喝两盅?也暖和暖和?”
王承恩没有说话,他的目光停留在高起潜那种保养得非常好的国字脸上,过了好一会儿方才答道:“王某还是戴罪之身,这酒就算了吧。”
“王老哥!”高起潜上前一把挽住王承恩的胳膊,将其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您那罪可是替皇后娘娘家受的,这娘娘知道,皇爷也知道,这不是罪,是情分呀!我就和你透个底吧,最多再过半个月,您就能回皇爷身边了。“
“哦,原来如此!“王承恩的目光闪动了一下,问道:”那高公公,你今天找我来是有要紧事吧?“
“什么要紧事,咱们兄弟今天喝的开心就是要紧事!“高起潜笑了起来,可是王承恩的脸上就好像涂了一层蜡一样,一丝笑意也没有,一双眼睛眨也不眨,只是死死的盯着自己,高起潜觉得自己脸上的肌肉也渐渐的僵硬了起来,连笑容都维持不下去了。最后他叹了口气,道:”王老哥你猜的不错,我的确有要紧事要找你,咱们到后院去说。“
王承恩点了点头,他随高起潜走到后院,随行的两个小太监把住了门,院子里只剩下高、王两人还有一棵大槐树,那槐树叶子倒也掉光了,只剩下几根干枯的枝杈,只指上天,让人看上就身上一阵阵的发冷。
高起潜在槐树下走了两圈,突然停住脚步道:”王公公,我马上就要出宫了。“
“出宫?”
“是的,山东孔有德兵变,形势危急,皇爷让我去当监军,督领诸将平乱,也不知道回不回得来。”说到这里高起潜叹了口气,他从怀里取出一张纸来,递给王承恩:“这是一张凭条,你可以凭这个到寺里取五万两银子,我已经存在寺里了。“
王承恩看了看凭条,却没有伸手:“这是什么钱?”
“是那几位大人的心意!”高起潜笑了笑:“我这次出京,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他们在皇爷身边不能没有人。”
“五万两,好大方!”王承恩笑了笑:“你干嘛不找别人?偏偏找我?”
“田皇亲点了你的名。“高起潜翘起了大拇指:“王老哥,您心里没别人,只有皇爷和皇后娘娘,这钱除了你,别人拿不下来。”
“是吗?”王承恩冷哼了一声:“高公公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吧!”
“别人我信不过!”高起潜的脸上泛起了一丝苦笑:“说实话,这块肉太肥了,若是别人咬在嘴里,肯定会一口吞下去,我就连点渣子都吃不到了。王老哥你是个讲规矩的,不会欺负我。”
“拿了钱我要做什么呢?”
“这是一年的价钱,其实也没啥,你在皇爷身边,平日里耳朵留意点便是了,若是要为他们开口说话,还得另外加钱!”高起潜的脸上重新恢复了平日的笑容:“王老哥你可别坏了行情,后面的兄弟们还指着这个吃饭呢!”
“哼!”王承恩冷笑了一声:“处人主之旁,进顺耳谗言,咱们中官的一点好名声都给你们糟蹋了。”
“王老哥,你这话就说的差了,这钱我们不拿也有别人拿,我们不干也有别人干。再说西北杨鹤的事,下手的可不是我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