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放风筝
第016章放风筝
十八支箭抛起来的确很难说得上有杀伤力。
但是问题是,这并不是一群简单的精灵。
这里的精灵经过一场厮杀,已经可以说得上浴血的战士了,有了射箭的技能,又有杀戮的技巧之后,他们已经脱胎换骨了。
一秒十八支箭,短短五秒之内,四波箭矢就这么飞上天空,形成了一小片密密麻麻的箭幕。
七十二支箭带着复仇的火焰和愤怒从天空落下,势能转化成动能,只是一瞬间,就有不下三十个狼骑兵被直刺入要害,翻下座狼来。
而不少狼骑兵更是被射中,虽然没有中要害,但是却丧失了一部分的战斗力。
这群狼骑兵虽然算得上精锐,但到底只不过是草原族群,为了保持骑兵得优势,它们放弃了沉重的铁甲,以皮甲作为防护,只带着武器和弓箭,一路上见什么吃什么,用绝对的速度成为了最快的斥候,完全不需要后勤补寄的它们被称为超级兵种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现在它们没有铁甲的问题凸显无疑。
理论上来说,法兰西和英国战争时期,英国长弓手可谓法国重骑兵的针对性兵种,就算身着重重的厚甲却仍然有被破甲的可能,这还是外面穿着板甲,里面套着锁子甲的情况下。
但是身穿皮甲和身穿铁甲在面对弓箭的时候可是两种概念。
若是身穿铁甲,五百米这种距离力量已经尽了,就算仍然射在身上,顶多是刺入铁甲之中被锁子甲卡住,但是换成皮甲的话恐怕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最好的结果是弓箭直接穿过肉中,留下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洞,最多只需要处理一下窗口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直接遗留在身体里的话那就有点麻烦了。
不论是一举一动都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这种痛苦是丧失战斗力的直接来源。
而这七十多支箭虽杀死不到二十人,但是四十多人都直接丧失了战斗力,丧失了行动能力。
对方一下子就去掉了六十多人的战斗力,奥佩安大喜过望,拔出了弯刀来,一句:“跟我冲啊。”被陈庆之给堵在了喉咙里。
陈庆之叫到:“冲什么冲!给我往右边回转!!”
大部分都已经拔出弯刀来的精灵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前面两人就这么直接往右边调转了马头。
所谓大部队行军的意义就在于你必须跟随领头的,如果对方前进,你就要前进,如果对方要后退,你就要后退。
这大部队可不是容易指挥的一件事情。
所以中国人想出了用音乐来命令部队。
成千上万的大规模作战之中,个人的声音被降到了最低,铠甲碰撞的声音,马蹄声,弓箭射击的声音,甚至数万人的脚步声都能掩盖某个人的声音。
所以古代中国以鼓来作为前进的乐器,闻鼓不进者斩!
同时又用铜锣来作为退后的乐器,闻金不退者斩!
这个金就是铜锣的意思。
而骑兵作战其实要简单很多。
大部分的骑兵作战在作战之前就已经有明确的目标,然后他们只需要对着目标不断地突击突击突击就可以了。
像是亚历山大用骑兵引开主力骑兵,在以百人的骑兵冲击对方薄弱主将的战例百中无一。
大部分骑兵作战都是以堂堂正正来作为战术基准的。
但是几百年前出了一个铁木真,出了一个蒙古,出了一个大元朝。
他们发明了一种不需要接近对方就能够解决战斗的方式。
他们是蒙古铁骑,它们的作战方式在现代被称作放风筝。
蒙古人初期永远是少量的战士面对大量的敌人,白刃战不论如何都会出现伤亡,所以蒙古人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们开始利用弓箭。
蒙古人原本的战术就是用弓箭射上两轮之后开始冲锋,但是铁木真为了保存实力,他开始射了两轮箭之后拔马便走。
初期的时候对方如果不追,那么拉开一定距离之后铁木真又会追上去射两轮。
等到中期,就算是被对方追着打,蒙古人也可以反手弯弓了。
等到最终时,蒙古人不论是进攻还是后撤都能够向敌人倾泻火力。
更可怕的是蒙古人一人三马,一匹马休息,一匹马承载后勤,一匹马承载人,机动力强的吓人,而蒙古马的耐力又是世界第一的,也就是说只要耐心够,世界上没有军队可以甩得掉蒙古人的追击,也没有人能追的上蒙古人。
用这种战术,蒙古人吃掉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毁灭一个又一个的军团,直到打下一个横跨世界的版图。
说实话,蒙古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放风筝的战术的确是骑兵无赖流的首选。
如果陈庆之有一百个人,那么他会三轮箭矢之后加快速度冲进对方狼群之中,如果他有两百人,他会轻而易举的吞掉这群狼骑兵,但是他现在只有十八人。
合理而自由的战术才是战术,死板的战术是教条主义。
所以陈庆之毫不犹豫的使用了蒙古人的风筝战术。
那群狼骑兵气势汹汹的冲了过来,在它们看来这群精灵骑兵只不过是来塞牙缝的,但却没想到这群精灵射了一轮箭之后拔马便走,走的如此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他们都直接懵逼了,什么情况,对方不是来打仗的吗?怎么打一轮就跑了。
它们停住了脚步,不知道应不应该追。
但陈庆之扭过头来又是一箭。
这一箭直接就把当头的狼人射下了座狼来,又准又狠的一箭让狼骑兵们大怒,直接就这么一拍座狼,追了过来。
“所有人看我,像我学习。”陈庆之落在最后,大叫到。
精灵们回过头来看着他嘴里衔着缰绳控制着马,腰身一扭,以一种怪异的姿势转过头去射了一箭。
回马箭。
就是这么一箭又是让一只狼骑兵堕入泥土。
所有精灵们都大惊。
这箭还能这么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