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如果这样读石头记 > 第5章 005 执迷不悟,色即是空

第5章 005 执迷不悟,色即是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红楼梦》最有意思的,就是在第五回。在这一回,曹雪芹进行了“剧透”,把书中很多人物的命运,都写在哑谜里面。其实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书,因为只有前八十回,所以,引来很多人进行考证,考据。全民猜谜语。

如果我们读判词,可以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性格决定命运。警幻仙子说,女子千千万万,只选了有代表性的十二金钗入册,那么,我们可以把红楼梦十二金钗,看做是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的性格与命运的合集。

上一回写到,薛姨妈借住贾府别院。这一回,开篇就分别用了两段介绍黛玉和宝钗。对比出两位姑娘不同的性格,看得出来,贾府上上下下,除了和黛玉住一个房间的宝玉,以及贾母更疼爱黛玉,很多姐妹还有丫头婆子之类的,更喜欢宝钗。

我们常常都觉得,人得活出“真我的风采”。读到这些率性而为的大自在人物的故事,我们会觉得很精彩。比如庄子,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他的朋友准备去安慰他,结果看到庄子毫无悲伤,还在击鼓唱歌,他的朋友觉得不解。俗人看来,觉得是无情无义,得道之人,却看透人生,知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鲁迅也说过,如果一个人家里生了小孩,大家去探望,说这小孩将来一定做大官,长辈听了,很是受用。如果谁说,这小孩将来一定会死,估计会被主人立马撵走。

活出真我的人,通常故事里很精彩,但是俗世中,未必受到待见。反而是为人处世干练圆滑之人,更受大家的待见。我们也许以旁观角度,能清醒看出这个问题,但是一旦身在其中,更喜欢与干练圆滑之人相处。

所以,宝钗受到贾府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那是理所当然。你看黛玉随时都是哭哭啼啼,与宝玉磕磕绊绊,如果换一个人,谁能受得了这种性格?但是宝玉恰恰最疼黛玉,也是因为宝玉欣赏黛玉这种性格,完全不受世俗影响,只活在精神世界的完美存在。

这一回的故事,非常简单: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邀请荣国府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曹雪芹写道“不过是宁荣二府眷属家宴,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这一段简单描写,我们读出了两个细节,可以承接到上几回。林黛玉是冬月进贾府,这时候,梅花盛开,大概已经进入了寒冬。而且,曹雪芹也懒得再去过多描写赏花细节,因为这样的事情,估计天天都在贾府发生,不算新鲜事。

所以,我们看到,曹雪芹在描写上,对大量的细节,进行无微不至的描写,但是对于交代时间上,却惜字如金,我们只能通过环境,来判断季节。

好的写作,都是一种听觉,触觉,视觉,嗅觉的代入感,而不是强行的把故事塞到读者里面,使之成为冷眼旁观的第三者。

接下来篇幅,描写宝玉酒后困乏,被贾蓉之妻秦氏带去卧房休息,做了一场春梦。这场梦,点出了贾府上上下下很多人物的命运走向。在这里,我们要谢谢很多红学家,做了大量的考证,让我们比较轻松的,就能把判词的答案揭晓。

顺便说一下,贾宝玉,贾珍是“玉”字辈,贾珍的儿子贾蓉,是“艹”字辈。所以,十多岁的宝玉,是秦氏的叔叔辈。

秦氏带宝玉进了一处“上房内间”,这个卧房,挂着一幅《燃藜图》,这图的大概内容,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到这些,宝玉就叫嚷着不住这里。可见,宝玉是极度讨厌儒家经典,为求取功名而读书。

写到这里,顺便吐槽一下。最近到某中学,发现学校一排墙上,用浮雕展示了从古到今的名人,而且名人边上,还配上他们的“名言”。曹雪芹就位列其中,并且,还大模大样在曹先生边上,刻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对联。对联没错,人物也刻画一般般。可是,居然让这对联放曹雪芹边上,请问创作人员是如何想的?如果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原型,那么,曹雪芹应该是相当不爽这幅对联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燃藜图》。什么是神仙,在第一回“好了歌”里面,就说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那么,神仙一般的人物,是不屑于功名利禄的。但是俗人偏偏又把神仙和功名拉在一起,简直把神仙人物的逼格降低。配上对联,简直是活脱脱的俗世座右铭。

所以,不喜欢读儒家学说、讨厌为功名而读书的宝玉,当然不愿意住这个房间。于是,秦氏就把宝玉带到她的卧房安睡。其实啊,叔叔到侄儿媳妇房间,这在古代也是一种越礼,但是宝玉岁数太小,所以,也没有人把他当成大人看待。不要忘记,宝玉这时候,还和黛玉一个房间呢。

秦氏的房间,和先前的上房比起来,就大不一样。同样有画有对联,这里挂的却是一副唐寅《海棠春睡图》。画面约莫是,一个美人,卧在海棠花下睡觉。配上“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还有一切陈设,都是儒家所不屑的沉沦之物。

宝玉应该是比较熟悉唐寅的,因为在后面的章节中,薛蟠说出“庚黄”的名字,宝玉细细寻思,推断出是薛蟠不识字,错认了“唐寅”为“庚黄”。唐伯虎本人,在功名无望后,写了“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句子,点出了富贵功名,过眼云烟而已。唐伯虎的风格,大概比较符合宝玉的审美。

于是,宝玉很满意这卧房。通过秦氏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对比出,真正的神仙,其实就是没有功名利禄,利欲熏心。固守闺中的女性,反而比名利场上摸爬滚打的爷们,更接近神仙人物。

读到这里,我经常想到和小朋友的对话。我们家的小朋友,经常说,做神仙真好,想要什么,就可以变出什么。我给她说,真正的神仙,就什么都不想要了。

继续回到章节中。接下来,宝玉迷迷糊糊睡着,这时候,进入了太虚幻境。《红楼梦》中,打哑谜的世界,即将登场。因为书没有写完,所以,这一回,不知道耗费了红学家,红学爱好者们,多少的心血。以后高鹗续写的部分,有些命运走向,与考据稍有出入,所以有很大的争议。

这一章,尽量简单一点,让书中提到的判词,都能简单被大家记住。由于很多人物,以及故事,在后面才能一一登场,所以,这后半回,只能一起先把哑谜解开。让人物的大概性格,命运走向,有一个粗略的概况。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在第五回,就剧透完成。但是,生命的体验,岂是开头结束?正如读书的快乐一样,不仅仅是开头结束。说句大俗语,过程最重要。

和甄士隐一般,贾宝玉梦中来到了太虚幻境。而且,是由警幻仙姑亲自引导。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宝玉读到了十二金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几本哑谜画册。

又副册的十二金钗,是比正册,副册的,要稍微次要一点的女子,但是,宝玉却随手拿了,先看了又副册。这个举动,读出宝玉对待女子,是没分别心的。所有这些青春少女,在他的眼中,都是值得爱的。

又副册第一段“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说晴雯——又岂止说晴雯,又岂止说女性。人活一世,如果不根据自己的环境,进行适应,硬要和大的环境抗争,那就两个结局:一个是改变世界,一个是被世界彻底抛弃。我们大多数人,心比天高,但是常常为了那么一亩三分田的小利,蝇营狗苟活一辈子。

晴雯这时候还没出场,我们就按下不表。知道有这么一个心高气傲的丫头就行了。

第二句“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写的是袭人。在下一回,袭人就要和宝玉上床。宝玉是很疼惜袭人的,袭人对宝玉也是很关心,爱护的。后面可以看到,王夫人打算把袭人收做宝玉的妾。袭人在第三回出场,交代了一下名字来历,支出“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贾母;如今跟了宝玉,心中又只有宝玉了”,隐约可以透露出,袭人并非一定要跟宝玉,或者一定要跟贾母。

我们知道谜底,再去看谜面,那当然是一目了然。但是宝玉看了又副册,完全被哑谜蒙了头。如果我们看一本书,完全不知所云,估计也没兴趣继续读下去。于是,宝玉就改翻副册看看。

接下来看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句写的是英莲,甄士隐的女儿。但是被拐走后,改名为“香菱”,且成为薛蟠的妾。他的命运,是悲催的。后面会慢慢看到。

我们看到,贾宝玉,又副册看了两段哑谜,看不懂,又去翻副册,这次没耐性,只看了一段哑谜,也看不懂。最后啊,就去翻看正册。

正册第一句“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这里我不在去分析她们的命运。曹雪芹把这两位姑娘写在一个判词,可见曹雪芹对她们两人的感情,应该是难解难分。既爱林黛玉的出尘,又爱薛宝钗的丰满。或许,曹雪芹心中的完美女性,应该是宝钗黛玉的合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当然,贾宝玉这时候,还是看不明白,但是他也知道,天机不可泄露,警幻仙姑是不肯给他说明其中意思。但是三本册子,就只剩这一本了。于是,宝玉就草草翻完。我们读者,也不必大费周折去记住这些判词。跟着宝玉一起糊里糊涂继续做梦吧。

且说警幻仙姑怕宝玉继续读下去,会揭开这些谜底。于是,就带他到另外一处游玩。遇到了一群仙子。这些仙子,看到了宝玉,把他称作“浊物”。宝玉也果然觉得自己污秽不堪。有意思,现世里,宝玉说过男人是浊物,在梦境里,也是同样的观点。曹雪芹是打心眼里面觉得,女性在他所处的时代,男性对于女性的观点,简直是暴殄天物。

读《金瓶梅》我们可以看到,不单对西门庆这些男性,对潘金莲这些女性的描写,都是下流的。但是红楼梦,对女性也好,男性也好,都是一种宽容。不加形容词的描写,近似纪实手法,让我们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后面章节,会出现一系列卑微者的故事。不管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贾瑞,唧唧歪歪的赵姨娘,猥琐的贾环,等等等等,都可以看出,曹雪芹不会跳出来横加指责、点评。

要说曹雪芹最明显的观念,就是第一回,开篇写道对女性的愧疚之心。

且说宝玉跟随警幻仙姑到了另外一处,闻到了“群芳髓”(群芳碎)这种香料,品尝到了“千红一窟”(千红一哭)这种茶,又喝到“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这种酒。可以看到,曹雪芹在给这些物件,茶酒取名字的时候,无不透露出对女性的一种悲悯。所以不管《红楼梦》接下来如何美轮美奂的描绘,全书始终透着一种悲凉的基调。

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意淫”,最早应该处于这部书第五回这段“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

酒茶完毕,就该听曲子。这《红楼梦》十二支曲子,道出了十二金钗的命运。我只把《收尾》拿出来看看: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

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迎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句不可看作消极心态。如果曹雪芹真是消极心态,觉得最后一场空,那就不用花时间写这些东西了。说句高大上的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管我们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始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的一干二净。我常常在想,其实不管是“你”谁是,其实你根本不是你自己,你只是被一堆物质构成,然后接收到环境的各种信息,信息存储在大脑后,形成的一个综合体而已。

人一生,不一定过得轰轰烈烈,也不一定过得毫无生气。一根蜡烛,如果没有燃烧,它始终存在,或许可以存在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如果燃烧,可能就那么几十分钟,化为灰烬,它就从世界上消失。你愿意怎么活呢?如果以科学的观点来看,它也没消失,因为它转化为能量存在,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看不见摸不着罢了。

这么说很无情,但是实事也如此啊。一个人,形成何种人格,体态,其实就是被环境造就而已。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有”和“无”,“有”“无”就好比太极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本就是一体,如何分出你我?

最后结尾,引用苏东坡的一首诗,抒发一下感情: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