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一话 管夷吾传
管仲:管夷吾,家在颍上。年少的时候曾与鲍叔牙相交甚厚,鲍叔牙晓得管仲是一个品德优洁的贤人志士。管仲家境贫寒,屡屡和鲍叔牙耍小聪明,鲍叔牙到头来依旧待他友好,也不挑理。而后鲍叔牙跟随了齐公子小白做事,管仲则跟公子纠做事。公子小白做上了桓公、公子纠死之后,管仲变成了囚徒。鲍叔牙在这个时候:向桓公举荐了管仲。管仲被桓公任用以后,在齐国参与政事;齐桓公凭借管仲的才能成为了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都是任用管仲之后的成效。
管仲说:“我起初贫困的时候,曾和鲍叔牙做买卖;分钱的时候会给自己多分一点,鲍叔牙知道我处境贫穷,并不把我当成贪财的人。我也曾一度为鲍叔牙掌事,却把事情越办越糟,这让我处境更加贫困;鲍叔牙认为机会有好有坏,并非是我不行而是际遇的问题,也并不因此把我看成是一个蠢笨的人。有段日子我曾在三个主君位下出仕,却被他们嫌弃还把我赶走,鲍叔牙觉得我只是缺少机会,并不缺少才能。我也曾经历过三次大战,每次都当了逃兵,鲍叔牙知道真正的原因并非是我怕死,而是因为我家中有老母亲。公子纠战败之后,召忽也跟着死了,而我却选择了黑暗的囚牢吞下了屈辱;鲍叔牙觉得并非是我不要脸,他知道我之所以不要脸是因为痛心:才能无法施展、不能让天下人看到功成名就的那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鲍叔牙举荐管仲给桓公以后,地位身份排在管仲后面。鲍叔牙的子孙:世代在齐国享有高格待遇与殊荣,十余世子孙都有封地,一贯都是大夫地位。天下人对于管仲的贤士才能虽看见了却不夸赞,对于鲍叔牙知悉人才的才能赞不绝口。
管仲在齐国佐政被任命为齐相之后:小小的海滨之国齐国,对外贸易频繁,对内积累财富;从而使得国家富足、军队实力大增,世俗通化,好坏清明。所以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所以说:说话要通俗,事情要捡好做的做。常人大众想要的,就要满足他们;常人大众拒绝的,就要隔离开甚至抛弃。
管仲佐政事,能巧妙的将祸患之事转危为安,能将本来已经失败的事情变成功。管仲把所有事情以轻重来衡量,对于重大的抉择都十分慎重。彼时桓公对于姬女失踪这件事情非常恼火,于是就派兵南下袭击蔡国,管仲趁机会以包茅不向周皇室进献贡品为由讨伐楚国。桓公向北大举征讨山戎,管仲借此时机就让燕国修补恢复召公之前的政事举措。於地柯地的会盟,桓公想背弃之前的曹沫之约,管仲为桓公立信,让背约的事情名正言顺,诸侯因此归附齐国。所以说:“正名和获利是佐政的宝贵策略。”。
管仲家产富足可比王侯公室,他有三个老婆、筑有反坫礼台,齐国民众都不觉得过分,也不觉得他奢侈。管仲死后,齐国尊奉管仲遗留下来的政策,一度为诸侯强国。
太史公司马迁说:我读《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里面言语详悉。见过管氏写就的书之后,心痒就想看他做事的风度,从而才有了这篇传记。关于管仲言语行事的书,世间多有,所以不详悉论述,单论述他的轶事。
管仲这个人,世人称其为贤臣,但孔子瞧不上他。孔子以为周道衰微没落,无可挽复;桓公既然贤能,管仲不能勉励辅佐他成为王者,却才把桓公辅佐至小霸主的位置?人说:“美众之事让他彰显,恶略之事进行匡扶整治,所以上下能相亲和睦。”。这不就是说的管仲吗?
后记:琳啸译《史记》之《管宴列传》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