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五章拯救名臣丁宝桢
程宇华听到丁宝桢快要死了的时候,很是惊讶,因为他虽然不知道真实历史上丁宝桢去世的具体年份,但是他对这个清末名臣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丁宝桢在四川为督十年,最后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即便这个十年是个概数,并不是精确时间,但是也不至于只有七年吧。
因此对于寇诚提供的这份情报,程宇华并不十分相信,所以他追问道:“消息是否准确?丁宝桢真的病得如此重?”
寇诚之所以敢说丁宝桢命不久矣,自然有他的消息来源,所以解释道:“殿下,十分确定,丁宝桢身边有我们的沉睡者,前不久为了调查鸦片案才被唤醒。他在督府已经潜伏了五年,因此对于那里发生的一切都很清楚。”
沉睡者是军情局为了提早布局,前几年分批派出去的训练有素的特工,这些人大部分潜伏在清廷重要人员的身边。平时这些人不会与军情局联系,只有在有紧急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被军情局唤醒。
这些人由于潜伏时间久,加上有军情局的配合,因此现在大部分都在清廷的官府,或者是坊间有一定影响力。一旦被唤醒,可以让军情局接触到重要情报。现在寇诚说的如此确定,程宇华也不得不相信消息的真实性。
前有刘永福的生活轨迹被改变,患重病不得不来南宁求医。现在又有丁宝桢可能提前去世,程宇华也不得不感叹,这些历史名人已经由于南宁政权的存在,被迫改变了命运甚至是寿命。
程宇华确实是希望改变中国命运,让自己的祖国不再经受此后的悲惨遭遇。然而这并不代表他也希望这些一生为国的爱国者,因为自己的筹划而提前去世,或者是怀才不遇。
中国缺少人才,特别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每一个人才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程宇华原本还打算推翻清廷后,招揽这些精于治国的精英,帮助自己提前完成对国家的改革。就是丁宝桢这种在原史上快要死的人,他也想尽快招揽过来,利用南宁很好的医疗条件来养好身体,让他多存活几年。
如果这些人因为南宁的原因,而有一大批最后殉道或者是提前死亡,那么对于国家就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刘永福虽然才刚来,还没有来得及查清他的病因,但是程宇华猜测肯定是与早年程传民的起兵有很大关系。因为有了程传民这支强大的义军,让清廷不得不增派了更多军队前来围剿,造成西南的局势更加凶险。
原史上刘永福是带着几千军队避到了越南,然而这一世他却是在突破围剿后,带着几百人逃到了越南。这让他在越南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如果后来南宁没有给予他支持,说不定他在越北都站不住脚。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必然会给刘永福带来更多的挑战和苦难,最终肯定会加重压力。在重重的压力下,刘永福的身体也就自然而然的变差了。
现在的丁宝桢同样也是这样,这一世由于南宁政权的存在,他要想让四川稳定下来,必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来多方周旋,提前病倒,甚至是去世也就是必然的了。
刘永福已经来了南宁求医,然而丁宝桢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能在任上苦熬着,等待清廷准许他卸职之后,才可以放松下来。
对于丁宝桢现在的境况,程宇华虽然不能完全给予改善,但是他也不想让这个老人就如此死去,所以他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圈之后,转身对寇诚问道:“如果我们派人给丁宝桢治病,他的病情会不会有所好转?”
寇诚对丁宝桢现在只能在任上苦苦坚持,最后不甘心的死去同样感到不忍心,所以他也询问过潜伏人员。这个潜伏人员现在就是丁宝桢身边一个比较信任的幕僚,对丁宝桢的病情很是清楚。
根据潜伏人员传回来的消息,寇诚对丁宝桢的病情并不看好,所以他也只好无奈的回答:“殿下,丁宝桢的病拖得太久,年纪也比较大了,除非我们组织华老等名医会诊,否则很难奏效。”
听到寇诚如此回答,程宇华顿时眼睛一亮,追问道:“你是说只要有好的医生出手,丁宝桢就还有希望?”
虽然寇诚也不想丁宝桢现在就死去,他也想努力挽救,但是他还没有程宇华这么积极,所以看到程宇华对丁宝桢居然这么上心,也是一愣,随后仔细琢磨了一下才说道:“应该可以,不过您也知道,就算我们有内应,也根本不可能派出大批名医,否则这些人很可能有去无回。”
得到了寇诚肯定的回答,程宇华嘴角翘了起来,随后说道:“名医又不是只有我们有,我们出面从清廷境内找,至于如何找,找到又怎么去给丁宝桢看病,你自己想办法。”
有了程宇华的提醒,寇诚也是顿时醒悟,不禁拍了下额头道:“对啊,湖北就有与华老齐名的老中医刘寿山,素有北刘南华一说,我们完全可以请他出手。”
寇诚之前也是陷入了惯性思维,先入为主的认为只有南宁出手,才能改善丁宝桢的病情,加上在这件事上他也没认真考虑过,所以根本就没想过请刘寿山出手。现在程宇华一提醒,他的思路瞬时就打开了,此时他甚至已经有了整个流程的计划了。
对于寇诚怎么请刘寿山出手治病,程宇华不管,但是对于丁宝桢之后的事情,他就不得不好好考虑了,如果丁宝桢身体好转,按照清廷内部谁也不愿意来四川任职的情况来看,他很可能还要在四川继续待下去,而刘寿山又不可能一直留在他身边,这样一来,除非南宁现在就出兵吞并四川,否则丁宝桢最终还是避免不了病亡,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而已。
要想将丁宝桢真正纳为己用,只能另想办法了。程宇华考虑了一番之后,对寇诚交代道:“这样,你回去后想办法让清廷尽快任命新的川督,等丁宝桢身体好转可以出行之后,将他和他的家人一起秘密送来南宁。”
解决了丁宝桢病情的问题,之后的事情对于寇诚就没什么难度了。现在是没人愿意来四川接任,但是只要军情局好好运作一番,还是可以找到人选的,甚至是可以做到让人主动请缨,毕竟军情局发展了这么多年,在北京的清廷内部还是控制了几个人的。从中找一个来四川,问题不大。
至于将丁宝桢一家子秘密送来南宁,那就更好办了,清廷对于将死之人本身就不会太重视,只要丁宝桢卸任了,那么就会脱离清廷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寇诚可以轻而易举的将丁宝桢弄到这里来。
程宇华之所以要让清廷重新派川督,既是为丁宝桢的病情考虑,也是为了今后的四川攻略考虑。丁宝桢在四川七年,将这里经营得很是通畅,基本是上下一心,这样对于以后夺取四川可不是好事情。
等清廷派来一个酒囊饭袋之后,时间一久,四川肯定会出现变故,几年之内就算还有丁宝桢的余荫,不会产生大的****,但是那些蠢蠢欲动的少数民族,估计就会有动作了。到时只要一乱,南宁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只要丁宝桢来了南宁,说动他为自己效力,那么今后再去攻取四川,就可以借用丁宝桢的巨大影响力,用较小的代价拿下四川。
到了此时,这次奏对原本是为了处理沈建章鸦片案的,结果跑题先想办法拯救起丁宝桢来了。不过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只要有了丁宝桢,南宁不仅多了一个名臣,而且还会对今后的北上四川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