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太平洋两岸
埃及订单到了最后的磋商阶段,在经过了一番计算之后给出了1800万美元一架的电传版闪电战斗机报价,这样一来就使得每架闪电战斗机都会在原有的1500万美元基础上增加300万美元,埃及总共采购150架飞机就需要27亿美元。
但这个时候好就好在这次的闪电战斗机是愿意出售给埃及生产线,项目前二十架由巴航提供所有零部件在埃及进行组装,中间的三十架开始逐渐增加埃及本土化生产的比例,最后的100架闪电战斗机则是按照埃及国产化50%的要求进行生产,综合下来之后,整个项目埃及只需要25亿美元就能完成机队的采购。
暂时看起来好像仅仅只是节约了2亿美元,而后期的生产线磨损、维护恐怕都不止这点儿钱,但是人就要看长远一些,在埃及国产50%的零部件之后,以后维修的时候就可以方便很多的,虽然有些关键部件还是需要进口,但把闪电战斗机的全寿命周期花费算进来之后,这就又要大大地节约一笔资金。
“那么,这次的项目就按照这份合同上面的规定大体定下来,签下了项目订单之后,只要第一笔资金到账,我们就能够马上开始必要的机械加工设备、工装形架的采购和生产工作,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两条闪电战斗机的生产线处于生产之中,所以埃及完全不用担心这会不会出问题。”
能够快速的完成多方合同的协商,主要就在于这边中航西南和诺思罗普的高效率,一斤双方的共同努力。
之前关于电传飞控的问题在得到了杨辉的指示之后,谢连发就同诺斯罗普那边取得联系,到最后还是决定由诺斯罗普那边提供电传飞控系统,而中航西南这边将得到每套飞控系统100万美元的盈利抽成。
整个埃及项目中,不仅是飞控这边由诺斯罗普负责,甚至在生产线新建项目中,所需要的机械加工设备也交由诺斯罗普一手操办,从美国采购齐备之后再运到埃及来进行安装,中间不经过共和国吗,自然也就不用管什么巴统协议了。
能做出这么多的让步,则是因为诺斯罗普保证他们将在美国国会发挥自己影响力,保证美国不会在这次埃及的闪电战斗机采购案中指手画脚,并默认埃及这次的军事装备采购计划,并且以后还会利用诺斯罗普的渠道来帮助推销闪电战斗机,这同样也包括闪电一开始想都不敢想的欧洲订单。
至于说诺斯罗普保证将会在欧洲国家努力推销闪电战斗机靠不靠谱,欧洲国家会不会因为这款飞机的出身而有所顾虑,这个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是说不清。
但有一点是肯定可以保证的,比如像电传版闪电战斗机这种高端货,要是由巴航空工业来进行生产的话,至少这款飞机所需要共和国提供的部件大概只有不到10%的比例,毕竟就连涡扇10A发动机在这之前都确定了是可以在巴西的发动机合资工厂进行组装生产,那么其他的零部件巴航能够生产多少出来,这一点自然就不用怀疑。
到时候若是再给电传版的闪电换装一台尺寸大小差不多的欧美系先进中推涡扇发动机,搞不好以后巴航生产的闪电战斗机就不需要共和国这边提供零部件了。
不需要提供零部件是一回事,但巴航也仅仅是授权生产而已,在生产许可证的盈利中还是有中航西南的份儿,再加上中航西南本来就持有35%的巴航工业股份,到时候巴航工业辛辛苦苦赚的辛苦钱还得要由中航西南分走好大一部分。
可以说,就算以后闪电战斗机发展到不需要中航西南提供零部件,但中航西南依旧可以大把大把的在这个项目中捞钱,不同之处仅仅是以后国内的重要零部件订单会减少一些,赚的不会太多而已。
反正到最后还是那句话,有了诺斯罗普这边鼎力相助之后,或许原本就没有考虑过的欧洲轻型战斗机市场也能够对闪电打开,虽然出售给欧洲国家的高端闪电战斗机,中航西南赚得不会太多,但这也总比之前一分钱都赚不到要好。
再者,要是能够从欧洲把订单抢到手,那么原本F-16、幻影、JAS-39的订单肯定会有所减少,而打击敌人就是有效地增强自身,这更是何乐而不为啊!再加上闪电一旦能够进入欧洲服役,带来的名气提升那就更是不可估量,从此也能一摆之前**丝形象,算是有了高大上的身份。
也还别说,就在埃及正式宣布了采购150架电传闪电战斗机之后,引起的轰动是一点儿也不小。
首先是巴西和泰国海军方面,这两方在听说了闪电战斗机可以轻松改为电传飞控,并且能获得巨大的性能提升之后,关于是不是要在舰载版闪电战斗机上面也采用电传技术的讨论很快就开始了,毕竟这舰载战斗机本来就不多,是必须要尽可能以最好的技术来制造,采用电传飞控也是理所应当。
同一时间,欧洲各国的也又了各种想法,一些北欧、南欧则开始寻思这款闪电战斗机到底性能几何,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它,毕竟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解体,整个欧洲的军事压力都已经大大地缓解,考虑一款多用途战斗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问题是这款飞机就算采用了电传飞控之后,性能好像也还是有些不足啊!
特别是动力系统方面......
关于这些欧洲国家的想法,中航西南、巴航、诺斯罗普三方自然都是不知道的,但这个时候距离92年的范堡罗航展也没有几个月,在98年之前的范堡罗航展都是9月的第一周举办,现在也不过仅仅是7月初而已,或许两个月之后的航展上面可以顺便咨询一下吧!
同样是92年七月初,在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各自发生了一件关乎两国航空工业的大事,首先就是远在共和国西南腹地的歼-18多用途战斗攻击机第一架工程机下线,最后很快的就被打包困成粽子一样,装车开往了新建成了贵羊航空工业园的一处重点试验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静力试验,而同样在生产线上面的第二架工程试飞机也有了77%的建造进度,预计在10月才能够下线。
若是第一架静力试验机在测试中没有问题的话,年底的12月份或许还能够赶上首飞,若是静力试验中发现飞机有结构设计问题,首飞肯定就要推后到93年才有可能。
但不管怎么说,共和国的这款DSI进气道版本的超级大黄蜂歼-18终究有了一架工程机下线,整个参与项目的设计制造队伍也终于可以看到这款飞机到底是长什么样。
不管如何,太平洋这边已经先一步把红色超级大黄蜂给制造了出来,虽然没有正式对外公布,但是这款飞机的大致数据在国内外的相关人士眼里还不算是多么神秘,比起10号工程来说就算是公开了很多东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