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招人妒是庸才
众官员把李鸿章迎进办公衙门,王波被安排一间偏房等候,过了许久,一名武官过来说中堂大人有请。
王波跟着那武官往前走,但听前面厅房传出响亮的争吵声。
一人道:“你铭字营不就多了几杆洋枪几尊洋炮吗?你两条腿难道还能快过四条腿?只要我骑兵一轮冲锋,就能踩扁你们!”
又一人道:“一轮冲锋?哼!大炮一响,你们全都被炸得人仰马翻,有个卵用!大话谁不会讲啊!要不,咱们练练,嘴上逞能算什么本事,手底下见真章如何?”
“来就来!我骑兵营什么时候怕过!”
“好!谁要不敢来谁是孙子!”
忽听“啪”的一声,有人拍响桌子,随即李鸿章的声音响起:“成何体统!这里是闹市场吗?你们还是不是统兵的将官啊?简直就是村夫泼妇!”
这时,王波已经走近大门,只见大厅左右两旁坐着十多名将官,坐在正中间的李鸿章一脸怒色。
大厅中央站着两个人,躬腰请罪道:“大人息怒,末将知罪!”
李鸿章抬头看见王波走进来,面容稍霁,指着左侧空着的首位,说道:“王波进来吧,坐这。”
众将官唆的一下全都把目光看向王波,心中疑惑不解,暗暗猜测:此人是谁,为什么中堂大人如此看重此人?
站在大厅中央的两个人只看了王波一眼,随即收回目光,相互瞪视,大有恨不得扑过去咬死对方一样。
王波听了倒也不推辞,拱手行礼谢过,施施然走过去坐了下来。然后朝那大眼瞪小眼的两个人看过去,心想:“都是一个军队的,怎么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
李鸿章指着王波向众将说道:“这是狮王大会上夺得‘狮王’金牌的广東人王波,当时有刺客行刺,他还出手救了我一命。”
众将恍然大悟,原来有救驾大功,怪不得了!不然,区区一个武师岂能奉为上座。
霎时间,堂上众将面上表情各异,或不屑、或轻视、或不以为然,也有的颇为感兴趣,敢行刺中堂大人的必是非同寻常的小辈,此人既然能挡住刺客行刺,必有过人之处。
不管他们此刻怎么想,李鸿章是他们淮军的统帅,遭遇刺客,众将官自然要慷慨激昂的表表忠心。
正相互瞪视的两个人中左边那人忽然大声道:“大人,可捉到刺客了?要是捉到了,我刘胜安定将刺客剖皮抽筋,点天灯,为大人您出出气。”
李鸿章摆摆手,道:“这事不提也罢。”
刘胜安大声道:“这怎么行!刺客如此猖狂,定要杀了以儆效尤!”
说着,他朝王波抱拳一礼,道:“敢问这位壮士,你当时在场,可有捉住那个刺客?”
王波看了看刘胜安,见他虽然行礼相问,不过脑袋昂起,目露轻视之意,一副居高临下的高傲模样,拽的跟个二五八万似的,当即对此人没有好感。
他也不起身,依旧坐在椅子上,只是随意的拱拱手,淡淡道:“人是发现一个,不过是个死人,而且尸体都被人抢走,可惜当时刺客的同伙太多,我能力有限,奈何不了,惭愧惭愧啊!”
刘胜安见对方如此无礼,眼中怒色一闪,道:“那你把那些刺客都说出来,我刘胜安立即带齐人马把他们都灭了。”
王波嘴角弯起,露出诡异一丝诡异的笑容,道:“行啊,对方很容易找的,刺客的同伙就是俄国公使馆里的所有俄国人,哦,还有,我猜测连俄国的沙皇和俄国的各个王公大臣也有份。这位刘将军这么勇,我看这些人定能手到擒来。在下现在这里恭祝刘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刘胜安听了顿时讶然无语,众将官也是惊诧不已,面面相觑,谁都不出声说话,霎时间场上变得安静至极,落针可闻。
李鸿章看向王波,眼中颇含赞赏,不过,对于他和刘胜安的暗斗却不出言何止,只坐在那喝茶,静观其变。
王波扫视在座众将,这些人对付自己的国人时那一个比一个叫得响,一听到洋人立马缩了,他心中暗叹:“现实世界何尝不如此啊!唉,遥想太祖在世,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那叫一个霸气!可悲!可叹啊!”
过了好半天,刘胜安回过神来,问道:“这……刺客是俄国人?这是怎么回事?”他左看看,右望望,众将官或是拿起茶杯细细品茶,还时不时轻轻点点头,似乎喝到琼浆玉液一般;或是抬头看向天花板,仿佛真能在上面看出花似的;或是低头盯着地面,好像地上有金子一样。
站在他对面的那个人更是幸灾乐祸的斜睨了刘胜安一眼,走到右边的一个空位前坐下,拿起旁边桌子上的茶杯,一下一下的品着茶,坐在那等着看好戏。
霎时间,刘胜安的面色变得一阵红一阵青,果然是枪打出头鸟啊,往日那些个勾肩搭背,什么生死与共的兄弟,现在见自己出丑,个个都置之不管。
他心中顿感气怒不已,不过,他更恨的是对面的那个老神在在坐着的王波,这明显是准备了个套子让自己往里钻啊!
他牙关咬得滋滋响,可是海口已经夸下,还是当着统帅面前说的,只能硬顶下去,当即再次朝王波抱拳弯腰的行了一礼,沉声道:“我是大老粗一个,对这些洋人不懂,还请阁下告知,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事?俄国人为什么要刺杀中堂大人?”
王波挑眼斜睨,见刘胜安虽尽量把表情放缓,不过,眼中却是又恨又怒,无端端的被人恨上,不由心里感叹:“唉,果真是不招人妒是庸才啊!”
他淡淡道:“那我就说说吧,说的不对,那只能说在下才疏学浅,哗众取宠了,各位不要见怪。现在的俄国想要侵占我华夏东北,而李大人反对帝国列强侵害华夏的行为,这就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
“因此,这些俄国人定下刺杀阴谋,同时他们知道倭国也在打东北的主意,不管这次刺杀能否成功到时还可以全都推给倭国来当替罪羔羊,所以就有了这次刺杀事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