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龙江往事
最终吴以恒等人还是没有陪着朱厚炜吃晚饭,毕竟一下来了1000多“难民”,几人也只好先把这些人安顿下来。幸好,水陆营为了明年扩大水军规模,建了不少营房,倒也安置得下。
朱厚炜和小丫头等人吃过晚饭后,吴以恒带着3个老头来到中军府和朱厚炜见面。三位老人都是年近70,估计是生活比较困苦,脸上的皱纹那是沟沟壑壑,深不见底。三人衣着破旧,上面还打着许多补丁,倒是浆洗的还算干净。
到了大堂,三位老人还准备给朱厚炜跪下施礼,被朱厚炜拦住了。让小环,青梅还有红菱给三人搬了把椅子,然后让三人坐下说话。大堂里除了小环等人全部坐下,朱厚炜拱了拱手“不知三位老丈怎么称呼,今年高寿啊?”三位老人起身拱了拱手,其中一个回道“回王爷的话,老朽黎汝清,70有2,这位是邱润,今年60有8,这位是杨铁,刚过花甲。”
朱厚炜点了点头“三位不用如此多礼,坐下说话,今日咱们就闲谈几句。”三位老人点点头,坐下了。朱厚炜笑着说道“本王对龙江船厂很感兴趣,不知三位可否和本王说道说道。”
说道龙江船厂,三位老人眼神顿时一黯,黎汝清还是笑了笑然后缓缓道来“既然王爷问了,那老朽就说说。说起这龙江船长,从开国皇爷(朱元璋)那辰光就已经开始成立了。为了准备造船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特在南京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植树数万株。当时的龙江船厂就在城西,皇爷下令从各地调来400户能工巧匠,负责建造海用船舶。我们仨人的太爷爷就是那辰光从其他地方来到龙江船厂。到了成祖皇爷(朱棣),再次下令从南直隶(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地迁来工匠800户,此后每年还在迁一些过来。”
说道这里,三位老人的眼神都有些迷离,特别是黎汝清,黝黑的脸上似乎泛起潮红,很是激动,声音了大了几分“那辰光是龙江造船厂最辉煌的时候,各色工匠足有5000余人,生活在船厂,靠着船厂过活的人有2万人左右。基本上每月都要挖新船坞,由于船坞很大,一个没挖完,另一个新船坞又开始挖了。各种造船材料吧仓库堆得满满的,老朽小时候也曾见过,光是那木料,堆得比人还高,放眼望去,都看不到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整个船队大大小小几百艘海船基本都是我们船厂建造的。最厉害的就要算是宝船了,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120米左右),阔一十八丈(60米左右);中者,长三十七丈(100米左右),阔一十五丈(45米左右)(明代的单位数据并不精确,数据越大,误差越大)。老朽先父对老朽说过,当时数百艘大小海船遮天蔽日,声势浩大,整个船队足有27000多人,从刘家港出发,航行数万里,到访大小国家30余个,回来的时候,每次宝船上都是一船一船的金银财宝。”
这时,大堂里所有人都听的有些痴了,以前只是听过郑和下西洋,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都不太了解。至于查找过皇室资料的朱厚炜则是想着100年前的大明航海技术竟然如此发达,远洋舰队竟然如此庞大,可以说当时大明的舰队世界最强,没有之一。
黎汝清突然音调下降,声音带着悲凉,沉重“三宝太监之后没多久,朝廷就说要禁海。于是龙江船厂就变得人人敬而远之,没有人再来找船厂造海船,朝廷也只是让我们造河船。河船也越来越少,最后这么大的龙江船厂竟变得无船可造,以前堆在仓库的各种造船材料一车车地拉出船厂,也不知送到那里去。当时老朽年纪尚小,还不懂事,只知道材料一车车被拉出去的时候不少人都围着路边哭泣,几百人,几千人,到最后整个船厂都是哭声。后来,船厂周围的匠户越来越少,不少都改行了,有的直接带着家小走了,也不知去了哪里。当时的2万多人渐渐变成了我们这1000来人。”话说到这里,黎汝清不满有些情绪激动,眼睛里也有了泪花,只得停下拿衣袖擦擦眼角,旁边的两位老人也是不停擦着眼泪。
心肠最软的小环也是陪着哭泣,其他人则是表情沉重,龙江船厂的兴衰史让每个人都感触颇深。朱厚炜心中却是感触最深的,从船厂的兴衰史想到了大明的兴衰史,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久久不能言语。
过了良久,三位老人心情基本平复了,黎汝清有些不好意思地施礼道“老朽失礼,让诸位见笑了。”朱厚炜回过神来,连忙摆了摆手“黎老不用在意,人之常情,我们都能理解的。不知道现在村中可以造船的工匠有几人?”黎汝清立马说道“王爷放心,村中有406个男丁,基本都会一些造船的手艺,都是家传的,虽然没用过,但是给我们一些辰光,一定可以造出海船,至于老朽这一辈的,基本都造过河船,就算直接造大富船应该不成问题。”朱厚炜一听,顿时有些激动地问道“那宝船呢,宝船可以造吗?”三位老人顿时脸色暗淡,然后杨铁开口道“王爷,村子上的几百男丁祖上负责的造船各不相同,但是都保留一些宝船的各部分船图,只是这些加起来不是完整的,缺失至少有一小半,毕竟这些年村子的人少了很多人户人家。如果说要造出宝船,老朽估计最少要5年,甚至10年。”
朱厚炜顿时有些泄气,后世对于宝船到底有多大,争论颇多。船只大小不能确定,导致各个部件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毕竟也没人重新造过,要是按照后世一些推测的资料,能不能造出来都是个问题,所以朱厚照也给不了多少帮助。客观来说,宝船并不适合今后的海战,但是由于宝船体型巨大,抗浪性较好,绝对是性能优秀的补给舰,医疗舰,最重要的是这是中国古代造船史上的里程碑,若是遗失了,那就太可惜了。
朱厚炜想了想说道“如今这里的造船厂里的工匠水平不是很高,管理船厂也有些混乱。不如就有你们三位负责船厂,开始从大福船造起,慢慢复原宝船,本王这里还有一些其他船型的船图,这些将是以后水师的战船。至于银钱,人力,物料,本王保证充足,只要你们能造出让本王满意的船只。”
三位老人互相看了看,然后微微点头。黎汝清这才开口“王爷看重我们这些人,老朽倍感荣幸,只是老朽等人初来乍到却要掌管整个船厂似乎有些不妥。”朱厚炜皱了皱眉头,然后微笑道“黎老说的在理,但是如今你们也算是皇庄的人,皇庄不看重资历,只看重能力,能者上,庸者下,所以几位也不用有什么顾虑。这样吧,现在船厂比较的的船坞有2个,本地船匠负责一个,你们三位负责一个,谁先造出合格的大福船,以后船厂就由谁负责。至于能力出众的,都会担任较高的职务,并且给与奖赏。”
黎汝清三人站起身来,躬身一礼,笑着说道“王爷此计甚好,成不成的还得拿船说话,我等三人绝无异议。”
“那这样吧,你们刚来,先安顿下来,船厂也将重新划分一些力工,使得你们两组人数相同,3日后开始造船。你们来的每个男丁先发3两银子用于安家,至于月钱,就跟本地船匠相同,等到大福船造好,再酌情增加。时间也不早了,三位去休息吧。”
三位老人施礼告辞,由一个水陆营军官带着他们回到刚分发的营房。众人也累了一天了,吴以恒和小丫头都去中军府后宅休息。朱厚炜心里有些火热,于是走到了大门口。夜风习习,冻得人浑身一个激灵,脑袋也一下轻松了许多。有些咸腥地海风却让朱厚炜心情很好。明月当空,周围的星星看上去暗淡不少。侧耳倾听,似乎还能听到微微的海潮以及若有若无的说话声。朱厚炜的心中慢慢一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