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返回京城 2
当苏府门上的小厮向苏纳海及夫人告知大小姐回来了的时候,一向刚强的苏纳海眼中竟闪起了泪光:“快!接进来呀!自家的女儿还通报什么?”
苏夫人的身影已经冲到廊上去了:“娟儿!额娘的好闺女!”就象一阵风似的向大门冲去,服侍她的两个丫鬟都追不上她了。
苏大人跟在她身后提醒道:“夫人,小心些头晕!”
“阿玛、额娘,女儿回来了!”苏文娟一步跪在父母面前,冰儿和庆儿也随之跪下。三个人给苏大人和夫人磕了头,老夫妻将女儿和外孙、庆儿扶起来,文娟又紧紧抱住母亲,母女二人悲喜交集,泪流满面。苏夫人扳住女儿的脸,心疼地看着,喃喃自语:“瘦了、黑了……”
“好啦好啦,先回房里沐浴更衣、吃了饭再说。”苏大人怜爱地看着变得皮肤粗糙的女儿,捋着胡须说,“庆少爷和冰儿随老夫来。”他一向不把庆儿当女婿家的下人看,叫庆儿为少爷,是和看铁焱一样的。
文娟说:“阿玛,外面的车上还有行李和山货呢。”
“你就别管了,阿玛自会吩咐人料理,进屋去吧。冰儿,你爹爹可好?在那里受苦吗?”
“回外祖父,爹爹的身体很好,已经去江边了,我和娘才回来的。”
“什么江边?”苏纳海没听懂。
“是这样,北边的罗刹国经常有兵丁骚扰大清边民,烧杀抢掠,大清守边的兵力不足,抽调青壮男子补充兵力,铁焱也被抽调去了。我们母子又不好跟了去,就回来了。”文娟告诉父亲。
“回来好,回来好。”苏纳海心中一阵凄凉:女人是不懂战场的残酷的,女婿这一去是生死难料,可是他怎么忍心说出来这个成破利害呢?算了,女儿一进门就告诉她这些不是让她增添烦恼吗?
待苏文娟沐浴更衣、吃过饭,作母亲的苏夫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打听这两年女儿是怎么过来的了。庆儿对文娟说:“少夫人,庆儿想回家看看。”他所说的家自然是文娟的婆婆家了,也是冰儿出生的那个小小的四合院。其实他不光是想回家看看,也是不习惯在尚书府被人服侍着。
“不可不可!庆少爷为什么如此见外?你是我家姑爷的兄弟,也就是文娟的小叔,那里已经两年没有人了,说不定有多厚的灰尘呢。待老夫吩咐人去收拾干净了你再回去看看也来得及。这一路上多亏了你照应他们母子,不然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顺利走完五千里的行程?老夫真的是铭记不忘的!”
“苏大人言重了,护送主母是庆儿的责任,庆儿自当尽心尽力。”
“你这孩子,老夫真的是拿你当姑爷的同胞弟弟的,有些人家的亲兄弟也不能象你一样对待兄嫂的。”
苏文娟说:“既然阿玛把庆儿当作自己的孩子,何不认他个螟蛉义子,给娟儿的兄弟多一个哥哥?庆儿又从小没有父母,也有人疼了。”
“甚好、甚好!阿玛就认下庆儿这个儿子,不知庆少爷可否愿意?”
庆儿再傻也不能拒绝呀?忙跪地给苏纳海及苏夫人磕了三个头,“义父、义母在上,请受义子庆儿一拜!”
“哈哈哈……老夫又得一子,晚年可以儿孙满堂了!管家呢?摆宴庆贺!一是为女儿接风洗尘,二是喜得贵子,双喜临门哪!”
“可是外公,冰儿向来叫庆叔叔叫惯了,他是您老的儿子,自然是娘的弟弟了,冰儿不是该叫他舅舅了吗?”
“那是你们叔侄、甥舅的事情,随便你了,我的宝贝。”苏纳海十分喜欢冰儿这个外孙,非常喜欢!
苏纳海的二房夫人和庶出的儿子苏文举也知道了消息,跑来看望文娟和冰儿、庆儿,一家人欢声笑语的,特别热闹、特别温馨。
三个月过去了,苏文娟的腰身粗了起来,父母才知道女儿有了身孕,自然是非常高兴。两家都是人丁单薄,多个孩子是让人大大欢喜的事情了。数月之后,苏文娟顺利产下一个女婴,取名路儿,以纪念与丈夫患难与共的日子。
回到家里,回到生活了十八年的苏府,文娟的心稍有平静。教导儿子、抚养女儿,做针黹,以文采见长的苏文娟成了良母。可是她哪里知道前面等待她的是一场惨烈的结局?
人对没有发生的不幸不知道,也许是件好事?要不然会是什么心情?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冰儿是男孩子,好动,经常去瑞王府、煊王府找雪儿、煊儿玩,云儿就经常让她给苏小姐带去一点针黹、刺绣的做活材料让她没事做一点,然后再由冰儿带过来给出售了,多少能有些进项。文娟对此感激不尽,虽然是娘家,母子三人常年生活在这里,多少也有些不过意。不管赚了多少都如数交给额娘,苏夫人说什么也不要:
“自家女儿还收你饭钱吗?”
“不是啊,女儿也没有用钱的地方,就是闲来无事做着消遣的。要不就放在您的手里存着。”
“那娘就给你存着,等你夫婿回京你们自己过日子的时候再给你。”
煊王府上的太监、侍卫、亲兵、宫女都加入到王爷的经商队伍中来了,宫女做布艺、侍卫做保卫、太监打零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异域买来的货物大见减少。福晋的试菜全部交给了许师傅两口和刘嬷嬷,她本人的精力大半放在服装设计上面。另外,福晋发挥了她的音律特长,谱写了好多优美的曲子。
顺治皇帝已经去世三年多了,国丧期间不许娱乐的禁令已经开解,福晋就成立了瑞王府演出队,在天桥一带买下了一个小剧场,专门演出瑞王府排演的歌舞、戏剧和评书、相声,歌舞的曲子是福晋谱写的,戏剧的唱段、评书和相声都是福晋从云儿买回来的书光碟上学的。经过改动,适合大清的社会环境,又没有逆龙鳞的,把个京师文艺舞台搞得很红火。
先前的章节里提过一位李嬷嬷和一位宫嬷嬷,曾经是戏班子里的,被留在宫里,来到府上参加过才艺表演,福晋还有印象。福晋也曾托付苏茉尔给打听一下这两个人的人品,带回来的反馈还算不错,比库嬷嬷和萨嬷嬷的人缘好多了。于是福晋决定重用这两个人,除了唱昆曲,还要唱京韵大鼓和其他的剧目。俩人一听乐坏了。因为福晋说了,演唱一次就给整个演出收入的一成。她俩才不在乎人家说的唱戏是下九流。反正都奔五十岁了,管它哪一流?赚钱就行。那些登徒子对四十多岁的老女人肯定是不会骚扰。
于是让她俩带了三个徒弟,组成一个京韵大鼓小组,起名为“五朵金花”。李嬷嬷、宫嬷嬷的才华得以施展。单身女人和太监有什么区别?老了没人养,只能趁现在还能动弹多攒几个钱,老了不能动的时候用。
云儿经常抽时间教导五朵金花在京韵大鼓之外唱京剧、评剧、昆曲、越剧、黄梅戏和豫剧。云儿是来自开封豫剧的家乡,豫剧也叫河南梆子。唱词、道白都是用的北方话,很好懂。京城人士都能接受。
京剧被誉为国剧,它的前身是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相继进京演出,轰动京师。后又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演变为京剧。
云儿带回来的京剧已经是非常成熟、完美的一个剧种了。给王爷福晋唱过几段比较著名的唱段,他们都说好极了,被福晋列为以后的赚钱项目。昆曲是比较传统的剧目了。声调华美婉转悠长。许多昆曲剧目都是歌颂纯美浪漫、经典奇幻的古代爱情故事,表演手法唯美含蓄、儒雅风流。大户人家在各种喜庆宴会之后都要请戏班子唱昆曲。
云儿喜欢昆曲的婉约、古朴,悠扬婉转的唱腔和行云流水的身段。
越剧是光绪三十年才登上舞台的。在唱腔上吸取了绍剧和余姚清腔武林调的音乐成分,唱腔纯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端庄沉静或潇洒儒雅。
初期的黄梅戏基本上是农村劳动者的一种自唱自乐的文艺形式,后来逐渐职业化,从草台班登上城市的舞台。由民间小戏成为地方大戏。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表演细腻动人。
这几个剧种都是云儿在异域的时候接触到的,很喜欢。会识谱了,就把小丽给买来的各种黄梅戏的光碟让福晋学习,再经过福晋的润色、加工,搬上京城舞台。
这个时候的清朝娱乐项目哪里有黄梅戏、越剧、京剧的?福晋对音律上的事实在是无师自通。一边学习一边留意府上的姑娘嬷嬷里有没有这样的人才。库嬷嬷被发现,冯月儿也被发现,还有几个从宫里来的嗓子好的宫女就都成了“锦绣歌舞团”的成员了。
几年的摸索与实践,云儿的画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她的画以牡丹为主,兼涉百花。每一幅画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让人感动。云儿不光画花卉,也画人物了,但是她笔下的人物都是麻姑、观音、飞天仙女这样的女神,庄严肃穆、圣洁高尚,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
与云儿同步画画的还有先生的写意山水,大气磅礴、浑然天成;煊王爷的奔马、猛虎到了让人感觉马嘶虎啸的炉火纯青地步。还有雪儿的鱼类,画的空灵逼真,没有水的画纸上金鱼也在游动,虾须在微颤;蕊儿是仕女是工笔画,细腻逼真,人物造型美丽端庄呼之欲出。
云儿的另外两个小弟子敏琪格格和洪焙世子也加入了绘画的行列。
“贝贝你告诉额娘你画的什么?”云儿一时没看明白儿子画的是什么,“你来告诉额娘好吗?”
贝贝的小脸呈欲哭状:“额娘,这是贝贝画的点心。”
“啊?是吗?”云儿对孩子很有耐性,见儿子的画不被人看好要哭的样子赶紧说,“额娘仔细看看,贝贝画的真是点心!很好看!”
贝贝笑了:“额娘,贝贝画的是火炬形点心。”
“贝贝的点心真的很好看,做出来也一定好吃。”
“明天贝贝就给额娘烤几块尝尝。”
“什么什么?你烤几块点心?你才多点大?就会烤点心了?”
煊儿就说了:“额娘,弟弟烤的点心很好吃呢。”
“我的天,这么点的小孩子居然会烤点心了。”
深知历史动向的王爷知道,鳌拜要登台表演了,大清国的灾难就要开始了。二百多年以后,现在这段历史就是铸就的了,谁也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只能静观其变。在发生变化之前尽可能把即将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于是大量的布匹从东直门楚镖师的住处运往运河沿线,苏州宅院里的布匹终于给倒空了。应该搬进这些宅院的人都陆续搬了进来,感觉是府上比先前热闹了许多。
康熙三年冬天,发生了一场大面积的雪灾,不但包括了京津地区,还囊括了直隶、奉天一带。因为瑞王府在这之前的两年里就有所准备。因为有太后大酒楼这么个大商家,王爷的手下已经有七八百的亲兵侍卫,就到处购买粮食,不管是什么粮食、能充饥就好。王爷还以先生的名号在京郊买了三千亩地,全部种上了地瓜,秋天的时候收获了几百万斤的地瓜,储存在地窖里。发生雪灾之后,就用大锅煮地瓜,和米粥一起发给灾民。一个地瓜一碗粥,粥里还有福晋吩咐粗使丫鬟和婆子们腌的咸菜条,否则没有一点咸的会胃酸。除了吃的还有府上的丫鬟婆子做的难民服、乞丐服,还有预防感冒的草药。
现在的太皇太后可是一点都不给王爷掣肘了。还给王爷下了懿旨,瑞王府赈灾要大张旗鼓用自己的名号。于是就在粥棚的上方挂起一道红布白字的横幅“瑞王府赈灾处”,这是太后的懿旨,不是自我吹嘘。其它的王府、国公府纷纷效仿。谁不想名言四海?这也是政绩。
有了云儿的隔空搬运异能,买来的粮食放在一个离府上不太远的山洞里。这个山洞是封闭的,不透空气。其实不管多远的距离,一眨眼的功夫就能被云儿搬运回府。药材也有所准备,因为是雪灾,生病的人多半得的是风寒之症。还有属于凌娟那些保存在不透空气山洞里的药品,还有几年来府上的姑娘嬷嬷们陆续做的难民装、乞丐装,全都及时地用在了雪灾的过程当中,救下来的难民和无衣无食的乞丐不计其数。瑞王府的名声有如艳阳中天,受人爱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