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扶苏之怒
原来蒙武在北仑镇养伤,伤势已经渐渐好了,在蒙武准备离开北仑的时候,扶苏自刎蒙恬出逃的消息传到了北仑镇,蒙武当时根本不敢相信这消息,却心系公子安危,就从北仑急忙往扶施城赶。
一路上,传递这消息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屯边的人都在说,甚至胡亥继位的消息也已经传到了边疆附近。
蒙武一路赶回,到了蒙恬原先的军营,可是看到的只是空落落的军营,连一个兵都没有,蒙武在军营周围骑马绕了一圈,什么也没有看到,而且军营进去的营门也已经被封死了。
这时蒙武已经慌了,当他最后看到营寨附近有一个新添的坟莹时,就走过去查看,没有想到看到的竟然是屠放的坟。
当时蒙武已经意识到传到北仑的消息是真的,他悲痛欲绝,在屠放的坟前祭拜屠放。
就在这个时候一队巡逻的秦兵经过这里,正好看到祭拜屠放的蒙武,屠放是扶苏的近卫,他的坟竟然有人祭拜,那队兵士就冲了过去,要抓蒙武。
之后的事情就是扶苏看到的,蒙武和那队秦兵产生了冲突,当时秦兵并不知道蒙武是做什么的,而且身上也穿着秦军的制式铠甲,所以没有下死手,要活捉蒙武。再然后就是扶苏看到的和经历的。当时蒙武悲愤欲绝,扶苏让蒙武走,他都不走,若不是认出是扶苏,他估计到最后都不可能离开。
“消息已经传到北仑了?”
“是,已经传到了。”
北仑是边境小镇,消息向来闭塞。现在的人不会明白消息闭塞是什么,毕竟互联网,无线网的普及,让千万里外发生的事情也能以光速传递。可是在秦这个时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消息都是靠口口相传的,加上这个时代交通极为不便利,甚至很多人一辈子连自己住的村子都没有出过,可以想象这个时代消息传递的速度。
司马迁的史记中写道到了陈涉吴广起义时,很多人还不知道长公子扶苏死了。而此时已经是秦二世二年,可见这个时代消息的传递速度。
“公子,我看到屠放的坟的时候确实以为你已经自刎了,可是公子又怎么…?”
“这个说来话长,屠放是为我断后死的,这次我也是准备去看看他,没想到碰到你和秦兵发生冲突。”
扶苏回望了一眼来时路,到底还是没有到屠放的坟前看一眼,其实那座坟当时距离扶苏那么近,可是那么近的距离扶苏依然是没有去成。很多事情,往往就差那么一步,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扶苏和蒙武说了很多离别后发生的事情,两人都不禁唏嘘感叹,区区两月的时间,对于扶苏,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公子以后如何打算?”
“打算,夺回失去的一切,诛杀篡改诏书的奸臣贼子,扶苏觉不允许先祖的心血,大秦十几代人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蒙武誓死追随公子!”
“我也是!”
王嫣也跟在蒙武后面,坚定的说道。
“蒙武,北边的战备怎么样了?”
“我一直养伤,也不是特别清楚,不过我听几个熟识的军官说咸阳发往北疆的财粮兵器补给都少了许多,有几处兵营都发生了小规模的暴动。”
“什么!北疆是防御匈奴的前线,那里的兵粮兵器补给怎么能少!兵士们保家卫国,在战场上为国家流血流汗,甚至战死沙场,他们不知道少往前线送一批补给,战场上我们就要多死许多人么。朝廷竟然还要减少对前线的补给,这不是逼着兵士们缺衣少穿甚至没有武器和匈奴骑兵对阵么!”
扶苏暴怒,只有在北疆真正待过的人才会明白北疆有多苦,和匈奴对阵有多凶险。才会明白作为一个大秦兵士,尤其是守卫北部疆土的兵士是多苦多累的事情。匈奴不断南侵,大秦始终寸土不让。灭六国时,由于中央兵力空虚,丢了河南地,但六国统一以后,蒙恬就帅兵夺回了失地。大秦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可以让人肆意侵略。因为那都是无数秦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多少年,多少秦人守卫边土,用自己的身体血肉挡住匈奴的铁骑滚滚。当年父皇用兵天下,即使国家财力再空虚,再无助,也不敢动军备丝毫。
秦人征战沙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百年铁律铸就让六国闻风丧胆的铁血军团,让北部蛮族不敢南下牧马的铮铮雄兵。没有想到,胡亥才继位两个月,就敢动军备的主意,坏大秦的根基。
“公子,我听说的还不止这些,咸阳运往北疆的东西不但少了,而且兵器的质量也严重不行,和以前的根本没法比,无论是枪剑弩弓,还是长戈矛戟都不行了。军粮霉变,马料有些地方甚至不供给了,说让马吃草就好!”
“让军马只吃草!这是谁他-娘说的!”
扶苏额角的血管脉络都暴突起来,脖子的旧伤因为暴怒而变的通红,像一条横在脖子上的蚯蚓。拳头握紧,发出卡擦的骨节摩擦声。
“这是坏我大秦的根本!”
“扶苏哥哥,你别生气了。”
王嫣赶紧过来扶着扶苏,用手抚摸扶苏胸口。她长这么大,还从没有见过扶苏哥哥如此生气过。甚至记忆中扶苏哥哥从来都是一个温儒的人,似乎就不会生气一样。
“公子,都怪蒙武多嘴!”
“不管你的事,胡亥赵高,你们可知道你们要害多少大秦兵士死在沙场,他们不是被匈奴人杀死的,而是被你们害死的。”
扶苏紧握的双拳,青筋全部突了起来,眼眶中,眼睛由于暴怒已经变的通红。
想我大秦儿郎为家国征战沙场,不惜以身阻挡匈奴骑兵的冲锋,可是,朝廷竟然供给兵士的是发霉的粮食,严重不符合标准的武器。
扶苏仰天长啸,唯有这长啸才能让心中的一股火气稍稍发散而出。
王府,这里一如往日的平静,似乎与外面纷扰的世界没有任何的牵绊争执。一个石桌前面,几个丫鬟刚刚泡了两杯新茶。这东西在整个北方或许都没有几个地方有,王府有,还是由于一位在楚地驻扎的将领回咸阳述职给王翦带来的。